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溯源,你不可不知的中國茶來歷!

溯源,你不可不知的中國茶來歷!

上善茶鋪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匯聚好茶好器

植物學家對於茶樹的定義是: "茶,拉丁文名: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山茶科、山茶屬灌木或小喬木,嫩枝無毛。葉革質,長圓形或橢圓形。茶樹的葉子可制茶(有別於油茶樹),種子可以榨油,茶樹材質細密,其木可用於雕刻。"但是茶之所道,卻不是,這麼簡單寥寥數筆便能概述的。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在他的 《茶經》中開篇即言: 「茶者,南方之嘉木。」可是細究起來,所謂的「南方」未免有些泛泛。茶樹最早究竟產於哪裡?這個問題在國際學術界曾經眾說紛紜。

古時,中國一度被世界公認為茶樹的產地,但在1892年的時候,有的國外學者在印度發現了野生茶樹,於是對「茶樹的原產地是中國」這一觀點提出了異議。

其實,早在大約公元200年的時候,中國的儒家經典辭書 《爾雅》中就提到了野生大茶,樹,而現代的資料則表明,目前我國共有10個省區、198處發現野生大茶樹,其中生長於雲南省的一株,樹齡已達1700年左右。據不完全統計,僅在雲南省內,樹榦直徑在一米以上的就有10多株。有的地區,野生茶樹群落甚至大至數千畝。此外,又經考證,印度發現的野生茶樹與從中國引入印度的茶樹同屬中國茶樹之變種。由此,茶樹的原產地最終有了定論。

確定了中國為茶之本宗無疑後,卻還有地域之爭。四川,雲南,川東鄂西,江浙等地都說自己是茶的原產地,並紛紛拿出相關的依據。一時間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近幾十年來,茶學和植物學研究相結合,從樹種及地質變遷氣候變化等不同角度出發,對茶樹原產地作了更加細緻深入的分析和論證,得出科學的結論:我國西南地區是茶樹原產地。

中國在茶業上對人類的貢獻,主要在於最早發現,並利用茶這種植物,並把他發展形成我國和東方,乃至全世界的一種燦爛獨特的茶文化。

飲茶的起源眾說紛紜,蓋因唐之前沒有 「茶」這個字,而只有「荼」字的記載。

唐玄宗時期的《開元文字音義》一書,將「荼」字減去一筆,定為單一的

「茶」字。因此有茶起源於唐代的說法。其它尚有起源於神農、起源於秦漢等說法。

秦朝以前,茶無統一名稱,至漢代時開始借用荼字,其音出自四川方言。古時四川對茶有兩種叫法,蜀地方言為「苦荼」,巴地方言為「蔑"。

陸羽在《茶經》里寫到「其名一日茶,二日檟,三日蔎,四曰茗,五曰荈。『』

荼:是古代用得最多的表示茶的字,古時「荼"字是多音多義字,不專門表示茶。『』荼『』字,最早見於《詩經》。《詩經?鄴風·?谷風》中有「誰謂荼苦,其甘如薺養"之句, 「荼"是否指「茶」 ,後人推考說法不一。最早明確「荼」字包含有茶的意義的是《爾雅》 ,晉朝學者郭璞在注釋《爾雅?釋木》中「檟,苦萘」時註明: "樹小如梔子,冬生(常綠的意思),葉可煮作羹飲。"這段注釋說的就是茶樹的特徵,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也說: 「茶,苦茶也『』「荼"即今之「茶"字。

檟:是從木的古「茶」字,指茶樹。

蔎:是古時四川西部對茶的俗語。

茗:是雲南地區的「茶"字土音,約在東漢時期始用於茶,為茶的雅稱。

荈:從草,是專指晚採的茶葉。

茶的名稱是在唐代固定下來的,但是作為食用的歷史卻遠遠不止與此。除了中國人歷來奉為權威的經典著作的春秋時期的《詩經》和秦漢時期的《爾雅》以外,還有大眾耳口相傳的神農說,六朝說,等等。

人們普遍認可的以茶做食用的鼻祖是神農氏。根據陸羽《茶經》的記載: 「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而中國飲茶起源於神農的說法也因民間傳說而衍生出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茶是神農在野外以釜鍋煮水時,剛好有幾片葉子飄進鍋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黃,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腦,以神農過去嘗百草的經驗,判斷它是一種葯而發現的,這是有關中國飲茶起源最普遍的說法。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偉大寶藏,是發展當代中國茶文化的主要源泉。弘揚和發展茶文化必須突出民族特色,在實踐中不斷創造出具有時代特色的中原茶文化。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世界盃來啦,熬夜養生茶準備好了嗎?
冷門的埃及糖紅茶、摩納哥薄荷茶、伊朗紅杯、烏拉圭馬黛茶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