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給了李唐起兵「第一推動力」,獲罪後卻連李世民都保不了

他給了李唐起兵「第一推動力」,獲罪後卻連李世民都保不了

唐朝的建立,有點偶然,但偶然中蘊含著必然。說它偶然,是唐高祖李淵本身沒有反心,是趕鴨子上架,「被逼」而起兵;說必然,是因為當時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群雄並起,李淵團隊戰將如雲,謀士成堆,能力壓群雄笑到最後,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但是要說到是誰給了這個團隊第一次推動力,那非劉文靜莫屬。

01

劉文靜(568年-619年),字肇仁,京兆武功(今陝西武功)人,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他出身將門,一副偉丈夫相貌,舉止倜儻,加上多韜略,先天的條件十分好。

可是,他運氣不太好,在隋末僅任晉陽(今山西太原)縣令,雖說是一方父母官,但總覺得難以實現自己的抱負。因職務關係,他和晉陽宮監裴寂成了好友。

當時天下已大亂,劉文靜和裴寂這老哥倆,經常在一起針砭時事。

有一天,談到當前的形勢時,裴寂望著城上的烽火,仰天長嘆說:「我等卑賤之極,家道空衰,又身處離亂,不知如何處世!」

劉文靜對他這種消極的心態很不以為然,遂笑著說:「世途如此,時事推而可知。只要我們二人攜起手來,何愁沒有飛黃騰達之日!」

02

公元617年,唐國公李淵出任太原留守。劉文靜慧眼識才,他看出李淵定非池中之物,便主動與其結交。

交往久了,對唐國公府上的人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尤其對李世民打心眼裡讚賞,私下裡對裴寂讚歎道:「李世民絕非庸碌之輩。他豁達大度,神武雄豪,是漢高帝、魏太祖一流的人物,年紀雖輕,卻是天縱之才。」

但裴寂對此並不認同,他還是認準了李淵。

那邊裴寂對李世民看不上眼,劉文靜這裡卻死心塌地的要「以身相許」了。

一日,和李世民討論起天下形勢,劉文靜冷靜分析道道:「如今李密圍攻洛陽,皇帝遠在淮南(隋煬帝常年駐蹕揚州),各地義軍數以萬計,跨州連郡、阻礙山澤。如能順天應人,高舉義旗,則天下不難平定。」

對於劉文靜這番高論,李世民也略表同感,不失時機的問道:「那具體到我們頭上,應該如何應對呢?」

劉文靜接著分析道:「目下避亂的百姓都來到太原城中,一旦聚集起來,可得十萬之眾,令尊所領之兵也有數萬,君言出口,誰敢不從?到時乘虛入關,號令天下,不到半年,帝業可成。」

李世民記住了劉文靜的話,開始部署賓客,暗中籌划起義,準備待機而起。

03

有了這種想法,那不過就是鴉雀的鼓噪而已。因為李淵的態度要決定一切,得不到他的同意,一切都是白費。

劉文靜的腦子開始轉起來,從哪裡打開李淵這個突破口呢?

他的老朋友裴寂近期和李淵來往密切,這個關係得好好的利用。便將裴寂介紹給李世民,三人一同謀劃。訂完計策,由裴寂出面去勸說李淵:「如今天下大亂,您身處嫌疑之地,又立不賞之功,恐怕難以保全。 晉陽之地,兵強馬壯,宮監之中,府庫盈積,以此舉事,可立大功。關中天府之地,代王年紀幼小,權貴豪強並起,不知所從。希望您發兵西向,以圖大事。」

李淵聽後,不置可否。

這邊李世民暗中結納死士,並和眾人約定好起兵日期,弓已經在弦上了,但等不到李淵的確切態度,這些起謀之人都有些著急。

劉文靜一看光傻傻的坐等也不是辦法,就徑直來到晉陽宮,催裴寂道:「您難道沒聽說過『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嗎?應勸說唐公即刻起義,怎能如此遲延。」

裴寂聽後,沒有馬上表態,他在想著如何回答。

劉文靜一看沒有反應,又加重了一錘:「況且,你身為晉陽宮監,卻讓宮人侍奉唐公,你死也就罷了,為何要連累唐公呢?」

裴寂了這句話,大為恐懼,心想,在這裡拿我一把?拿我的短處來要挾呀!

但來氣歸來氣,還得表態不是?於是回答道:「我已督促李淵好幾次了,讓他早日發兵。」

劉文靜這一句為何這麼起作用呢?因為李淵的確上賊船了。

李淵留守太原,任晉陽宮宮監,而裴寂做為副監,二人關係莫逆,一日喝酒時,裴寂私自找了幾個晉陽宮的宮女,來招待這位宮監大人。

一高興,喝的有點多了,「酒為色媒人」嗎,看到了這些侍女個個花似玉,不禁春心蕩漾,如何還把持得住,一不留神,真睡了她們。

這日,又是故伎重演,裴寂邀李淵到他那兒喝酒,又是宮女招待。喝的正高興的時候,裴寂就將李世民等人的密謀,悉數告訴了李淵,李淵聽後大驚。

裴寂說:「我之所以讓宮女侍奉公,就是因為這事兒泄漏出去一定會被殺頭的,而這一切是為了你兒子李世民起兵反隋這件事。」

李世民這時也「恰巧」進來了,直截了當把窗戶紙給捅破了。

李淵一看,「好啊,你們這是串通好了。」由於心裡來氣,自然不會同意他們的主張。

李世民一看事情泄露了,只好束手就擒。等綁了李世民後,李淵躊躇再三。又架不住眾人的苦苦勸告,便說:「我愛護你,豈忍將你押送官府?」

04

李淵起兵後,自稱大將軍。以討伐劉武周的名義,開始招募士兵;又偽造文書,調出宮監庫物以為發兵之用。

有了裝備,但孤掌難鳴呀。劉文靜不愧有戰略眼光,這時不失時機的給李淵獻策,說自己孤軍,難免顯得勢單力薄,不如請求連結突厥為後援。李淵分析形勢後認為,自己目前單獨起兵,的確有些實力不足,便同意了此建議。

劉文靜只帶了倆隨從,就輕車簡從的來到突厥營地。他遊說始畢可汗道:「如今天下大亂,唐公為國家近戚,擔心皇室毀滅,故此起兵。唐公希望與可汗兵馬一同進入京師,到時百姓、土地歸於唐公,財帛和金寶歸於突厥。」

對始畢可汗而言,道義他是管不著的,但巨大的利益深深地打動了他,由此派出五百騎兵,相贈二千匹戰馬,跟隨劉文靜而去。

突厥兵來的正是時候,幫著向長安挺進的李淵,打垮了隋軍的阻擊。

李淵率軍渡過黃河後,命劉文靜領兵駐守潼關,以防東邊來敵。隋河東(今山西永濟西)守將屈突通揮軍來攻。劉文靜與之苦戰,用奇兵消滅其前鋒部隊。尚有數萬兵馬的屈突通,見戰局不利,向洛陽轉移。

劉文靜出兵追擊,生擒了屈突通,佔領了大片地區,以功被任大丞相司馬,封魯國公。

05

唐朝建立後, 對朝廷所給的待遇,心高氣傲的劉文靜很不滿,他認為自己的才幹在裴寂之上,功勞也在裴寂之上,而地位卻在裴寂之下。

他將這種不滿化在了行動上,每當朝廷有事商討,若裴寂以為是,他必以為非。時間一長,他和裴寂鬧得不可開交。

他的弟弟劉文起,跟著他一同鬧,有次借著酒醉,拔刀擊柱,叫道:「必當斬裴寂之首!」

劉文靜心緒不佳,總覺得家裡有妖怪,病急亂投醫,不顧朝廷的明令禁止,喚來巫師,作「厭勝法」,以克妖怪。

他失寵的愛妾將事情告知其哥,其哥復告知了朝廷。

按律,劉文靜被捕入獄。唐高祖令宰相李綱、裴寂、蕭瑀主持審訊。

06

劉文靜自我辯解:「義兵初起,我為司馬,裴寂為長史,地位相當。今裴寂為僕射,佔據了壯觀的府第,而我受到的賞賜卻和眾人差不多,此外,長期東征西討,家中沒人照顧,心裡確實有些怨氣。或許醉後口出怨言,以致落到這個地步。」

李世民的態度:劉文靜在起兵之初可是起到了關鍵性作用的,他不遺餘力的幫李世民,甚至聽從李世民的命令,可以偽造隋煬帝的詔書,真可謂是死心塌地。

目前,李世民雖然被封為秦王,但太子李建成一夥總是忌憚李世民一夥,進行了不擇手段的打壓。

現在李世民團隊中可謂是人才濟濟,要武將又武將,要謀士有謀士。但是大夥都在眼巴巴的看著李世民如何對待這些部屬。所以,他要極力為劉文靜開脫罪名。

裴寂的態度:裴寂後來和劉文靜鬧得不可開交,早已割袍斷義,沒有了朋友之情。況且劉文靜公開表示,要取自己的項上人頭,借這個機會不把他除掉,也是不尊重對手不是?

定罪時,宰相李綱、蕭瑀均認為劉文靜並無謀反跡象,但是裴寂對李淵說:「劉文靜的才略,確實超過了眾人,加上他性情暴烈,又心地陰暗,口吐狂悖之言,謀逆之狀已顯露。當今天下未定,外有強敵,假若赦免,比後患無窮。」

一言中的,一步到位,點中了唐高祖的軟肋。

李淵的態度:李淵的目標很明確,要強化皇權。

劉文靜案件發生時,李淵稱帝剛剛一年。 李淵雖然已經成功地當上了皇帝,但是在內部徹底貫徹皇帝制度還需要一個過程, 所以,劉文靜案件的最後結局,李淵的最後決定,說到底不是劉文靜是否謀反的問題。關鍵在李淵看來,劉文靜的態度就是對皇權的挑釁,是對皇帝權威的挑戰。這對於新皇帝李淵而言,嚴重程度如同謀反。殺劉文靜,李淵希望發揮殺一儆百的功用。

同時要壓低秦王李世民的勢力,為太子李建成的順利接班掃除一切障礙。

在李淵的眼中,劉文靜有可能是一個馬前卒,後邊還有李世民在撐腰呢。這些人公然對朝廷不滿,公然對皇帝的用人政策不滿,他要敲山震虎,給李世民看,給所有人看。不殺不足以起到應有的震懾作用。

最後的結果:皇權戰勝了王權。李淵勝利,秦王李世民徹底敗北。最後判劉文靜、劉文起斬首,其家抄沒。

臨刑前,劉文靜撫胸長嘆:「高鳥逝,良弓藏,此話不虛!」

07

劉文靜事件給我們的反思:古往今來有大才之人總是去不掉一個臭毛病,那就是恃才傲物。

劉文靜的確有才,也有膽識。說起大唐的建立,劉文靜的功勞是沒人可比的,李世民的勇氣發軔於他的激勵;李淵的起兵也是被他所「逼迫」。

從上面的敘述中,讀者一定有一個印象,劉文靜是一個很激進的主動革命者,李世民是一個革命者,李淵是被動革命者。但是革命的結局卻顛倒了過來:李淵登基稱帝,李世民封秦王,劉文靜只是做了個高官大臣。

對於這種安排,劉文靜其實沒有什麼想法,為什麼呢?他是主動輔佐李淵父子建立千秋功業的呀! 和他們不比,但和一般的大臣,特別是自己的朋友裴寂,他要進行比較。裴寂憑什麼在職務上要超過自己?功勞比自己大?那是瞎說!

他光顧比功了,沒有反思,也沒有多想。你一直是秦王手下的得力謀士,而裴寂卻一直在李淵身邊幹事業呀!「近水樓台先得月」都忘了?而且,自己的嫉妒心達到什麼地步?恨不得要把對方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地步。你先不仁,能怪裴寂後來的不義嗎?所以,裴寂最後落井下石雖然不太光明,但別人也說不出什麼來。現在看起來,這個才,那個謀,在帝王那裡,不過都是小菜一碟。當帝王的有帝王之術,當將軍的有將軍之勇,當謀士的有謀士之略。在皇權那裡,一切都讓一讓吧!

08

後續:現在再回顧一下劉文靜事件,李淵真是這起事件的獲勝者嗎?未必。

公元629年,李世民繼位後不久,就公開劉文靜平反,恢復他生前的官爵待遇。要知道,這是唐高祖李淵當年欽定的御案,李世民一當權,也不顧太上皇李淵的臉面,直接給劉文靜平凡昭雪。這一下,把他老爹的臉打的「啪啪」的,但是現在李淵只能捂臉,沒有能力反抗了。

而劉文靜的老對手裴寂呢?因為一件小事受到牽連,唐太宗免去他的官職,讓他返回故里。裴寂請求留居長安,唐太宗斥責道:「你的功勞、才學,都不足以擁有如今的地位,只是由於太上皇對你的恩寵,才位居第一。我念及舊情,不對你施以極刑,讓你回歸故里,你還有什麼不滿意的?」裴寂只得乖乖的滾回了老家。

《紅旗譜》中朱老忠有句名言:「出水才看兩腿泥呢。」這句話說得怎麼這麼有水平呢?!

參考資料:《舊唐書》·後晉·劉昫等

《新唐書》宋·歐陽修

老衲侃春秋嚴正聲明:原創作品,禁止非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衲侃春秋 的精彩文章:

他是劉邦的剋星,劉家人一提起他,莫不咬牙切齒,卻又無可奈何
秦王李世民都保不了的開國元勛,到底犯了什麼罪

TAG:老衲侃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