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換完關節,一定要活動

換完關節,一定要活動

受訪專家: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關節外科副主任醫師 張榮凱

門診很多老人家一聽醫生說要換關節,就十分恐懼;好不容易做了手術,術後又十分謹慎,什麼也不敢做,生怕出現問題。其實患者術後完全不活動反而不利於康復,應儘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有助於早日恢復關節功能。

正常人的膝關節內都有一層軟骨墊,起到緩衝、潤滑的作用,隨著年齡的增大,它就會逐漸磨損、脫落,且不可再生。當關節表面軟骨大量磨損、退變時,就會出現關節不穩、長骨刺、上下樓疼痛等癥狀。通常來講,患者出現以下情況需要進行關節置換:平路上無法走完500米;持續、不分晝夜的膝關節疼痛,即使休息也不能緩解;關節畸形(嚴重的O型腿或X型腿);關節僵硬,不能彎曲或伸直;對止痛藥物副作用不能耐受,關節腔注射、理療等非手術治療無效;核磁、X射線等證實有關節磨損、間隙變窄等表現。

膝關節置換後的鍛煉是患者康復的重要環節,它能預防術後併發症、改善膝關節活動範圍和恢復步行能力,與患者今後膝關節功能和活動度息息相關。手術後患者可按右側表格逐步鍛煉。

人工膝關節的平均使用壽命在20~30年,這跟其材質和患者的使用有很大關係。膝關節置換術後一、三、六個月需要到醫院複查,之後每年一次。定期複查可以幫助醫生早期發現患者人工關節的使用和磨損情況,特別是其中墊片的磨損情況關係到是否需要翻修以及如何翻修(若早期發現墊片磨損,可以考慮單換墊片,避免整個人工關節翻修)。若患者出現以下癥狀應該就醫:不明原因的關節響聲;持續發熱紅腫;持續疼痛且逐漸加重;關節不穩;關節功能受限,或關節卡住,活動範圍改變等。(特約記者 游華玲)

手術完成當天 在小腿下墊個枕頭,適當轉動踝關節。

術後第2天 股四頭肌靜力收縮:腿不動,收縮大腿前肌肉(股四頭肌)。

腳跟滑動練習:足跟貼床,慢慢屈膝,盡量彎曲至最小角度。

踝泵運動:躺或坐在床上,緩緩勾起腳尖至最大限度時保持10秒, 然後腳尖緩緩下壓保持10秒。

直腿抬高練習:仰卧,盡量伸直膝關節,緩慢將下肢抬至45度,堅持3~5秒後放下,反覆練至股四頭肌酸脹。

術後第3~10天 在無痛狀態下進行被動活動度練習,可利用下肢膝關節康復器(CPM機)輔助練習,同時根據個人情況,用助步器下地站立、行走。

術後第11~14天 繼續進行助步器行走鍛煉,同時還要適當做屈膝下蹲鍛煉,角度可超過90度。

術後第3~6周 繼續進行直腿抬高鍛煉;換用拐杖練習行走,訓練平衡能力,進一步改善關節活動。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2018年度「突出貢獻獎」——馬懷新
讓流感免疫屏障更牢固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