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國畫花鳥審美:朦朦朧朧若有若無奇妙無窮

國畫花鳥審美:朦朦朧朧若有若無奇妙無窮

美學家王朝聞認為,美是活的精靈。美本身具備一種既可捉摸又「閃爍迷離,使人捉摸不定,因此更樂於捉捕它的魅力。」一些花鳥畫作品因其朦朧而具有很大的美學價值。

當今中國畫花鳥畫畫壇上,湧現出一批善學深思、不甘寂寞的新人,他們以自己獨特的眼光審視人們早已熟悉的花鳥世界,並以其特殊的把握方式去開拓這個世界,希圖為它增添一些時代的亮色,提供一種前人沒有的語言,注入一點新的生機。

艾明福國畫作品:春曲圖

老子曰:「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惚即是朦朧。朦朧之中的物象是若有若無,若即若離,若隱若現。朦朧這種閃爍迷離的特徵,恰恰是美的深層奧秘所在,換句話說,藝術的非凡魅力正介乎與物象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之間。李漁說的更為明確:「大約即不如離,近不如遠,和盤托出,不若使人想像於無窮耳」。

恰恰是因為朦朧,才給了欣賞者以充分的想像餘地,從而產生自我肯定的愉悅之情。也恰恰是因為朦朧,才產生出詩意,造成了機趣,從而加強了藝術作品的感染力和影響力。

寫意牡丹(陳楓國畫作品)

朦朧既是一種藝術形式和語言,同時又是一種藝術審美理想。作為形式和語言,可不注重對客觀景物和精雕細刻,也有意弱化線和狀物功能,同時把色的對比減少到最低限度,最大限度地調動了水的運化功能,讓水與墨在漫潤滲合中生變出種種情態。

審美理想的朦朧是一種意境。意境本來就是一個模糊的審美範疇。古人說:「妙在含糊,方見作手」(謝榛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老子語),中國畫的終極目的,就在於追求「微茫慘淡」的妙境。宋詞中有「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的句子,用它來形容這樣一種美,倒是很恰當的。

張自啟國畫作品:紅櫻桃

朦朧的意象給人們留下詩一般的遐想,把人們帶進一個寧靜的、清澈的藝術世界,在這一時刻人們的心靈彷彿凈化了,精神彷彿升華了。塵世間的一切慾念一下顯得那麼卑微,唯有這引人遐想的勾魂攝魄的朦朧的美,才使人們真正體味到了人生的終極價值。

湯顯祖說:「詩以若有若無為美,」那麼繪畫呢?繪畫也以若有若無為美。在若有若無、朦朦朧朧的意象中,人們可悟到藝術的「精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元迪谷 的精彩文章:

「收藏心語」:十句話助你在古董收藏市場立於不敗之地
畫家李力知:執著探索藝術創新之路,苦心營造新穎水墨天地

TAG:元迪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