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英特爾科在奇冤不冤?「霸道總裁愛上我」在矽谷是毒藥

英特爾科在奇冤不冤?「霸道總裁愛上我」在矽谷是毒藥

零容忍首先是一種態度,英特爾這次事故的果斷處理,是MeToo運動帶來的社會進步。

《財經》駐矽谷記者 劉泓君 | 文 謝麗容 | 編輯

從一名應屆畢業生進入英特爾,到成為這家公司的CEO,現年58歲的英特爾CEO布萊恩·科在奇(Brian Krzanich)人生中37年都在這家公司度過,他將這家巨頭從PC時代拉入到移動時代。他的妻子也曾是英特爾的一名工程師,小他12歲,他們有兩個女兒。

美國當地時間6月21日,英特爾官方公布,因為科在奇過去與一名英特爾同事有著「兩情相悅的戀愛關係」,違反了不搞辦公室戀情(non-fraternization policy),董事會批准了科在奇的辭職,同時還任命首席財務官羅伯特?斯旺(Bob Swan)為臨時首席執行官,立即生效。

結合科在奇當時的婚姻狀況,這段戀情應該是婚外情+辦公室戀情。

不搞辦公室戀情,這條政策適用於英特爾所有的管理層,確切說,對於管理層來說,是禁止管理層與直接或者間接管理的下屬發生親密關係。科在奇作為公司的CEO,管理著公司的所有員工,因此不能與任何員工交往。CNBC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公司最近才發現這段戀情,緊接著展開調查,但這段關係已經是過去的事了。

一段往事為什麼會令英特爾歷史上最能幹的CEO下課?這要從矽谷的職場文化說起。

公司管理層與女下屬建立親密關係,這在矽谷是職場禁區,經常會帶來管理上的棘手問題。如果與女員工處理關係不當,極有可能引發偏袒問題,這讓 「以能力晉陞」的公司文化,極可能演變成「以權力晉陞」。而且,對其他同部門的員工,同樣不公平。

前陣子Airbnb中國區負責人葛宏離職,也與辦公室戀情有關,員工在內部論壇發帖,指責葛宏與女下屬之間的不正當關係,導致內部動蕩。

除此之外,上司與女下屬建立親密關係,和職場性騷擾之間的界線也不是那麼分明。美國特拉華大學公司治理教授查爾斯·埃爾斯(Charles Elson)認為,在一方看來是自願關係,另一方可能並不這麼認為。華盛頓的律師德布拉·卡茲(Debra Katz)稱:「我參與了幾十起性騷擾案件,這些案件都是以兩情相悅的方式開始的。」

(資料圖)

因為性騷擾問題開除CEO在美國並不罕見。此前,惠普前任CEO 馬克·赫德(Mark Hurd)曾為此離職,但轉身成為甲骨文的CEO,並沒有實質性的封殺,因為工作中的不正當行為離開的高管還包括耐克、波音、Lululemon和Priceline。

職場性騷擾在矽谷是一個波及面甚廣的嚴重問題。

曾有調查顯示,矽谷有60%的女性都遭遇過性騷擾,其中三分之二源於自己的上司。大多數人都沒有勇氣說出自己的委屈,公司通常會包庇對公司業務更重要的管理者,而忽略受害者的稱述;如果走法律程序,性騷擾通常因為難以界定而導致起訴失敗。

更痛苦地是,對性騷擾說不的女生,公司高管們會以績效考評、阻止轉組等各種手段為拒絕和舉報為女性設置職場障礙。

今年2月,Uber一名叫做蘇珊·福勒(Susan Fowler)的女員工在網上發布了一篇文章,說自己在Uber工作期間遭到男上司的性騷擾,她向Uber的管理層彙報之後,公司因為該高管業績突出,甚至沒有公開處理此事。

舉報無果之後,她在工作上遭遇了一系列的不公平待遇,甚至主管在每個季度將績效考評的「好評」改為「差評」,只為給她換組增加障礙。

這篇博文曝光之後,美國有20萬人站出來刪除Uber以示抗議。這件事情成為Uber「毒文化」進入大眾視野的重要轉折點,引發了董事會的高度不滿,最後以創始人被趕出公司戲劇化收尾。

其實不僅僅是矽谷,相似的事件在好萊塢也在上演。去年10月,數十名女性聲稱遭到過金牌電影製作人哈維·韋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性騷擾。好萊塢女演員兼導演Salma Hayek在《紐約時報》發文寫下了自己是如何拒絕韋恩斯坦性騷擾的全過程,以及這件事給她人生帶來的傷害。

她拒絕了韋恩斯坦的一起洗澡、一起按摩、並與另一個女人在她面前脫下衣服的全部性請求,但是所有這些拒絕全部在之後的工作中轉換為「憤怒」,並以工作內容和影片上映為要挾,讓她不停陷入崩潰。最終她答應韋恩斯坦與另一名女演員在劇中一起拍攝全裸鏡頭,以滿足韋恩斯坦的個人性幻想。

這些過往的經歷給她留下了嚴重的恐慌,她懷疑韋恩斯坦拍攝電影是因為她的「性魅力」,而不是過往14年努力的積澱:「我們終於意識到了一種已經被社會接受的惡。它侮辱和羞辱了無數像我一樣的女孩。」「為什麼這麼多女性藝術家這麼有才華,卻必須通過作戰才能講述我們的故事呢? 」「男人之所以性騷擾,是因為他們可以。女性直到今天才發聲,是因為在這個新時代,我們終於能夠發聲。」

此後,女演員阿莉薩·米拉諾(Alyssa Milano)在社交媒體上發起了「#METOO」的話題,已經有170萬女性說出了自己的傷痛,這在美國迅速發展成為一場抵抗職場性騷擾運動。

《大西洋月刊》女記者索菲·吉爾伯特(Sophie Gilbert)曾經主持一場女性活動,她讓現場遭遇過性騷擾的女性舉手,200多人的會場只有6-7個人舉手。之後,她讓所有人閉上眼睛,重新舉手。這一次,幾乎所有人都舉手了。

在韋恩斯坦事件之後,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以及社交媒體話題的風向,更多女性開始勇敢站出來,#MeToo運動成為正在成為一項社會運動。要癒合傷痛的第一步,是不再沉默。而社會的每一次沉默,是對性騷擾的多一次縱容。

當然,科在奇辭職依然存在疑問:這次事故起源於董事會的調查,但是這段關係已經是過去式,女主角與戀愛時間均為公開,也尚未披露是否因為員工舉報,事實上,科在奇在接受調查時,已經與該女下屬停止關係。為什麼在此時發酵?

美國主流媒體對董事會果斷免除了科在奇的職務一片叫好,認為這是MeToo運動帶來的一大進步。而我的思考是,如果這件事換成一家中國的公司,會是同樣的結果嗎?因為辦公室戀情,果斷開除CEO,真的是美國公司的道德標準高嗎?

顯然不應這麼思考。可以說,這是整個社會的輿論風氣,倒逼公司決策。如果處理不好類似事件,極有可能引發一場公司危機,Uber與韋恩斯坦,就是前車之鑒,它可能波及到產品甚至股價。

在矽谷,Facebook首席運營官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一直在為女性平權奔走呼喊。尊重女性、承諾多樣性,是矽谷科技公司最大的兩條職場紅線。

此前,谷歌工程師發文指責谷歌多元化的政治觀點,認為男女工程師水平差異是由於生理原因造成的,谷歌不應該提倡員工多元化。此文一發被認為不尊重女性引發軒然大波。之後,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結束休假親自處理此事,認為這名工程師違反了公司行為準則將其開除。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Facebook,一名工程師在Facebook內部的白板上劃掉了「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生命值得尊重)」,寫上了「All Lives Matter(所有生命值得尊重)」。這件事情引發了CEO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berg)全公司發文痛批,認為劃掉代表消聲,不尊重黑人生命,並派出了團隊調查此事。Black Lives Matter運動已經持續數年,因白人警察激進執法導致黑人死亡,將這種呼聲推向高潮。

過去,在在多元化與尊重女性問題上,矽谷公司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去建設多元化生態,這是每個員工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由於這些文化上花費了過多精力,一些政策被顯得「過猶不及」,也一直在被爭議。比如在男女比例失調的科技公司,男性找女朋友已經很難了,如果不能內部解決,有人升職就得有人離開,這條政策是不是應該;哪種程度上的玩笑被視為性騷擾很難界定;當過度關注招聘中一個小組需要不同性別種族的人,是否成為工作中另一種不公平;當人們在公司「因言獲罪」時,如何去界定言論自由還是種族歧視。

不可否認,過去所有的努力都初見成效,形成一種社會價值觀,更多的聲音與觀點都可以被表達出來,影響更多人思考、關注這些問題。至少每一個個體,在遇到不公正待遇時,背後有一個群體為他們奔走呼喊。

我有一個好朋友負責中國影視劇劇本的改編,她告訴我國內文學網站上閱讀量前十名的帖子中,有九個跟「總裁」有關,有六個跟「霸道總裁愛上我」有關。幻想你工作的上司或者CEO愛上你,這算不算一種「毒文化」,最後成為一段沒有收穫的愛情或者是推不掉的關係。更重要的是,有沒有一種文化和社會輿論,去支持女性發聲。英特爾這次事故的果斷處理,是社會的一種進步,零容忍首先是一種態度。

Jane在矽谷

那些看起來奇怪的人與思想,或許正在改變世界。

我是劉泓君(Jane),《財經》雜誌駐矽谷記者。我一直在思考,是什麼讓這片土地成為創新之源,我將記錄自己在這裡的所見所思,也傳遞那些聰明大腦的思維方式,還原一個新鮮、有趣、複雜的矽谷。

更新時間:周六/日(兩周一期)

更新地址:「財經雜誌」公眾號、「財經」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經雜誌 的精彩文章:

中興被要求30日內完成高管重組 現金流壓力大
通用電氣110年來首次被剔除出道瓊斯產業指數

TAG:財經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