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冷戰美蘇洲際導彈威脅,第一代反導系統竟然安裝核彈頭
【軍武次位面】作者:騎豬騎士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首先將彈道導彈用於實戰,向英國倫敦發射了數千枚V-2彈道導彈。戰後美蘇兩國都得到了想相關的技術,開始發展自己的彈道導彈。早期的核武器體積巨大,只有轟炸機能夠搭載,而蘇聯的航空技術比較落後,並沒有往返美國的轟炸機。首顆原子彈試爆後的幾年裡蘇聯迅速完成和核武器的小型化,確定遠程彈道導彈為核彈主要運載工具,並於1957年裝備第一款洲際彈道導彈SS-6「警棍」,具備了攻擊美國本土的遠程核打擊能力。這促使美國加緊洲際彈道導彈的研製步伐,並於1959年裝備了「宇宙神」洲際彈道導彈。
SS-6「警棍」
起步階段的洲際彈道導彈當時並無突防措施,因為以當時的技術水平也無法發展反導技術,但為保護國家不被洲際彈道導彈攻擊,美蘇雙方几乎同時展開了反彈道導彈概念論證,並以現有防空導彈為基礎,推進反導系統建設。這刺激了彈道導彈的設計者們,開始解決突破敵方導彈防禦系統的辦法,突防技術應運而生。
1962年,蘇聯的A-35反導系統(北約代號ABM-3「橡皮套鞋」)完成方案論證,原計劃1967年部署,但是當時號稱「蘇聯最政治的設計師」切洛梅的強烈要求下,選擇ур-100火箭作為作為核戰鬥部的運載器。但是ур-100火箭機動性太差,於1964年終止。最終於1977年在莫斯科周邊地區部署。
A-35反導系統的預警探測雷達
大洋另一邊的美國差不多在同一時間也開始了反導系統的研製。不過不是用於保護首都,而是為了保護轟炸機的機場和導彈發射井。在蘇聯對美國進行先發制人的核打擊的情況下,仍然可以保證部分核反擊力量倖存,對蘇聯進行核報復。導彈由貝爾實驗室的耐克團隊設計的, 最初是基於早期耐克大力士的防空導彈,稱為「宙斯A」,安裝了25千噸當量的W31 核彈頭。在隨後的發展過程中,進一步擴大了攔截範圍和攔截高度,新的防空導彈被稱為「宙斯B」。儘管後來項目取消,但是相關研究驗證了反導的可行性。美國隨後研製了「衛兵」反導系統。「衛兵」反導系統包括用於低空反導的斯普林特導彈和高空反導的斯帕坦導彈,於70年代初期部署,計劃部署14個防區,用於保護「民兵」導彈的發射井。
「斯普林特」導彈
斯帕坦導彈
第一代反導系統出現後,美蘇在彈頭上加裝電子干擾機,通過釋放雜波干擾、壓制反導系統雷達,但是要是想干擾功率巨大的反導探測雷達需要非常大的功率,使用受限。開始利用推進劑儲箱碎片、金屬箔條、氣球等實施無源干擾,這些輕誘餌由於簡單可靠、成本低而被廣泛使用,再人大氣層後這些輕質誘餌會在大氣中減速燃燒,顯露出真彈頭。
氣球誘餌
60年代,伴隨著彈頭小型化技術突破,導彈具備了攜帶多彈頭能力,重誘餌誕生了,重彈頭的重心、重量等參數與真彈頭一模一樣,擁有相同的彈道。但是考慮到重誘餌的重量同真彈頭重量一樣,換成真彈頭不僅可大幅提高突防能力,還能提高攻擊同一個目標區的毀傷能力。
機動彈頭
70年代,出現了導彈彈體和彈頭抗核加固技術,在一定距離內引爆的核彈頭不會對彈頭造成影響。出現了具有雷達和紅外特性的反模擬誘餌技術,不再讓誘餌「像」導彈,而是讓導彈「像」誘餌。利用「一箭多星」技術發展了分導技術,一個運載器可以搭載多個彈頭,打擊多個目標,實現了飽和攻擊。
分導彈頭再入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請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
※打劫中國衛星?特朗普不建太空軍也能做到
※沙漠狐鼠中東關鍵一戰,隆美爾北非軍團差點飲馬蘇伊士運河
TAG:軍武次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