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彙集考古成果實證五千年文明 良渚博物院重新開館

彙集考古成果實證五千年文明 良渚博物院重新開館

從去年8月14日開始閉館提升改造,經過10個月、315個日夜,沉寂多時的良渚博物院於6月25日在杭州美麗洲公園內重新開館,當天下午1時半,正式對外開放。此次歸來,良渚博物院完成了一次華麗蝶變,以更國際范、更高科技也更為親民的姿態實證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

良渚博物院首次開放是在2008年,提升改造前的基本陳列反映的主要是10年前的考古認識。最近這10年恰是良渚考古理念革新、進展最快的10年,良渚古城、外圍大型水利系統等重要發現都見諸於近10年。現在,這些考古新成果都可以在展廳內見到。展品彙集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博物館、良渚博物院和餘杭博物館等四家館藏,共展出文物600餘件(組),比原展陳擴充近一倍。

「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步入展廳,重新亮相的良渚博物院就是從這幾個鐫刻的耀眼大字開啟文明之旅的。圍繞這一主題,第一展廳展示良渚遺址的地理位置、時間序列以及古氣候和環境、一脈相承的文化譜系以及良渚時期的生產生活。第二展廳展示了古城及其外圍水利系統。第三展廳是良渚文化玉禮器的系統展示。臨時展廳是良渚遺址保護特展,最後以一張全面而華美的良渚文明書畫長卷結尾,從整體上揭示距今約五千年前,良渚王國已進入成熟文明和早期國家階段,道盡了良渚文明的六大關鍵詞「稻作文明、玉器文明、原始文字、水利文明、城市文明、早期國家」。

開放式、零展線、亮照度、雙語化、多版本,這是本次全新展陳理念的幾大特點。一改博物館在公眾心目中的傳統形象,所有展廳全部闢為大空間並布局相對自由開放的展線。良渚博物院總策展人、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教授高蒙河認為,這是一次大膽試水,除第三展廳因展示文物的需要光線相對較暗,其他展廳均使用高光,摒棄以往幽暗神秘的展示方式,博物館變得更接地氣、更有溫度。此外,所有展板文字都實現了雙語化,講解也因不同人群需求分為成人版、兒童版等,甚至還有方言版。

傳統展示與數字化展示在這裡並行,讓文物「活」起來。3D列印的微縮模型取代之前1∶1還原的大型實景,戴上VR眼鏡在遊戲廳內體驗穿越時空,花上10分鐘在球幕影院里看一部解讀良渚古城及其外圍水利系統的影片,三維人像復原的良渚先民與你面對面……19項數字多媒體展項,立體全面地講述著良渚遺址是什麼、良渚文明有什麼。

開館當天,良渚博物院的文創商店也同期運營。「營造博物館『最後一個展廳』,讓觀眾可以把參觀記憶帶回家,加深對考古遺址和博物館的理解,滿足人們多樣化的消費需求,以打造服務型文化休閑空間。」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陳壽田說。

據悉,6月25日至6月30日是良渚博物院「博物館周」,將舉行一系列活動。(記者 劉慧 俞吉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人工智慧課程首次進入幼兒園
中國對世界的貢獻與日俱增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