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古詩詞文欣賞

品讀古典詩詞

暢享詩意人生

每日經典

聆聽最美好聲音

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喜馬拉雅的朋友,你好!今天我們一起分享唐代著名詩人孟浩然的一首詩——《春曉》,我們先一起來欣賞一下。

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這首詩,你肯定很小的時候就會背了,反正我記得,我上幼兒園的時候就會這首詩。當時是我們老師給我們講的,我的唯一的感覺就是,早上睡覺起來,聽見好多好多鳥兒在叫,昨天晚上颳了好多的風,下了好多的雨,早上起來看到落了很多很多的花。這就是當年我是一個小孩子的時候,心目當中這首詩給我的感覺。後來長大了,當然知道孟浩然不是一般人,是盛唐著名的大詩人,特別是山水田園詩,寫得尤其好。我們現在翻開教科書,知道在唐代有個山水田園詩派,其中孟浩然和王維是這個詩派中的佼佼者,也可以說是領袖式的人物。寫這首《春曉》的時候,孟浩然還年輕,當時只有二三十歲,在湖北的鹿門山隱居,經常寫詩以表白心跡。這首詩看似簡單,其實非常地神奇。

首先我們來看頭兩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可見詩人在寫這詩的時候啊,是處在一個睡眠的狀態。春天裡詩人昏昏欲睡,昏昏睡著,這一睡著不得了,一覺睡到大天亮。但他卻感覺不到是天亮了,感覺不到已經到了早上。是什麼讓他感覺到該起床了呢?是鳥兒在叫。鳥兒的鳴叫,驚醒了夢中人,這詩人春天的開始就是從睡醒開始的,是從這鳥兒的鳴叫開始的,詩人以這樣的方式來切入,描寫春光,那可真是別有一番風味。

再看後兩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表面上看,好像是說,推開窗子看了看,地上紛紛揚揚地落了一大堆的花瓣。其實你看,它這是一個問句,作者是在問「夜來風雨聲,花落有多少」?實際上作者這會兒還在被窩裡,他根本就沒起來。所以這首詩從頭到尾,都沒有寫作者真的打開窗子看到春光無限,真的走下樓去看到「處處有啼鳥」啊,他都是在想像、都是在推測。 《春曉》這首詩,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是特別富有童趣,美好的春天到了。咱們經常說,「一年之計在於春」,可是詩人呢還在睡著大懶覺,他好像沒有感覺到外面的任何變化,除了頭天晚上一陣風來、一陣雨來。等他醒來的時候啊,鳥兒在鳴叫,可能花兒在綻放,詩人一直躲在後邊兒,在詢問春光如何好啊?花落到底有多少啊?但是真實的景象是怎樣的?他卻沒有說,他打算讓誰說呢?讓咱們這些讀者說,這也是給讀者留出想像的餘地。

這樣的寫法其實不是孟浩然的創造,宋代的女詞人李清照也說:「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都是躺在床上問人家、問大自然,昨天晚上一場雨、一場風,今天早上起來是不是花落很多,或者是花落知多少?為什麼就不起來自己去看一看呢?為什麼總是要問別人呢?他就是為了給你留出想像的空間,就是不願意把這景寫實了。這不是寫小說,這是寫詩詞,既然是寫詩詞,就要給我們留出想像的空間。

孟浩然不光能寫春光,還能寫村光,還能寫田園詩,他可是田園詩的大佬。比如說,他很著名的《過故人庄》,「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什麼意思啊?鄉村的風光真好啊,老朋友邀我來喝酒,真高興。喝一回不行,等到重陽節的時候,我一邊看著菊花,一邊跟著你一塊喝酒。孟浩然是田園詩人,在我們的心目當中就像一個隱士一樣,永遠是那樣的飄飄然。他的確在早年隱居在湖北的鹿門山,40歲左右去長安考進士,沒有考中,後來漫遊吳越,回到了老家襄陽。他的一生都沒有做過官,是一位非常典型的布衣詩人,但是他和王維、和李白、和王昌齡卻都是非常好的朋友。

有三則小故事很能說明孟浩然這個人的為人和個性,第一個小故事是孟浩然、王維和唐玄宗之間的那點事兒。據說孟浩然去拜訪王維,他們正在王維的辦公室里聊天兒,忽然玄宗來到,孟浩然不及躲避,只好躲到桌子底下。王維哪敢隱瞞呢,只好實情相報,結果玄宗非常高興,說,「孟浩然我知道啊,是個大詩人,幹嘛躲起來呢?出來,出來。」孟浩然出來,玄宗就問他,詩人最近有什麼新作品沒有?孟浩然說,有倒是有,我給您說一說,叫做「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你說這孟浩然不是個傻子嗎?他跟人家唐玄宗說,我因為沒有才華,所以皇上拋棄了我,因為我的病很多,所以老朋友都疏遠了我。這肯定是發牢騷的呀,玄宗一聽,當然很不高興,說「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你自己不願意出來做官,我又沒有拋棄過你,你怎麼平白無故污衊我呢?也行,既然你這麼喜歡隱居,那你就回家去吧!這個故事啊,我覺得杜撰的成分比較高,但是呢,能杜撰到孟浩然的頭上,卻很能說明這個人的個性。再說了,這兩句詩真的是他寫的,所以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牢騷是真的。

孟浩然還寫給當時的宰相張九齡,有一首詩叫《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詩云:「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什麼意思啊?我想划船,可是沒有船槳,我就坐在這看別人划船,我覺得很羞恥。我想釣魚,沒有釣魚竿,看著別人釣魚,我特別羨慕他,你說他說這詩什麼意思?就是說他自己很有抱負,他也很想做官,只是沒有機會。大家說,怎麼能沒有機會呢?你看人家王昌齡就有機會,你看人家李白也有機會,杜甫還有機會呢。機會當然有,可看你用什麼個性來對待這機會。

我再給大家講個故事,這故事是真的。據史書記載,當時朝廷有位官員,叫韓朝宗(韓朝宗(686-750),中國唐朝政治人物,韓朝宗最早擔任左拾遺。唐睿宗想要下令推廣乞寒胡戲,韓朝宗跟皇帝勸阻。皇帝覺得他的意見很好,就封他為中上考。韓朝宗任官時喜歡提拔後進,曾經推薦崔宗之、嚴武與蔣沇等人於朝廷,受到當時其他人的尊敬。),這個人特別喜歡獎掖後進、選拔人才。誒,他看上孟浩然好了,他要把孟浩然推薦給朝廷,兩個人約好了時間一起去長安。我們姑且打個比方吧,比如說,韓朝宗和孟浩然約好了在武漢天河機場會面,約的是下午三點鐘。結果正好有老朋友來拜會孟浩然,孟浩然設宴跟他喝酒,喝得非常高興,客人提醒他,你就別喝了,你不是跟韓先生有約嗎?不是下午3點要在天河機場見面嗎?結果孟浩然還訓他,「業已飲,惶恤他!」意思是說,都喝成這樣了,管他的呢。結果他真沒去,韓朝宗在機場等啊、等啊,等到花兒都謝了,飛機都飛出兩趟去了,他還沒來。「韓宗怒,辭行。」韓朝宗大怒,一個人走了。大家說,這不等於把韓朝宗得罪了嗎?最可笑的是,孟浩然並不因為這件事情而感到後悔。

這個故事說明什麼?孟浩然夠朋友、講義氣,但是也說明他的個性非常耿直,他的個性非常的獨立。他這個性啊也太耿直了,他對朋友也太講義氣了,這講義氣,講的連命都不要了。話說他跟王昌齡是非常好的朋友,王昌齡遭遇了貶謫,後來返回家鄉的途中,路過襄陽拜會孟浩然。當時啊,孟浩然背上長了個大毒瘡,大家都知道,這背上長毒瘡了,你是不能亂吃亂喝,尤其是不能喝酒,也不能吃什麼魚蝦這一類的東西。可是孟浩然看到王昌齡老朋友來了,非常高興啊,熱情地款待他,兩個人不僅喝了酒,可能還吃了很多類似於河鮮海鮮這類東西。你想想,吃完之後啊,背上的毒瘡就迸發了,後來孟浩然就因此去世了。你說說,他夠不夠朋友,講不講義氣?的確是一個夠朋友的人。這也能看出孟浩然為什麼做不了官,個性太強,太過率性。但同時我們也知道,其實他並不是真的想當一個隱士。

我們講他的個性、講他的經歷,只是要說清楚他為什麼能寫出《春曉》這樣的詩,這首詩你不覺得很像兒歌嗎?你不覺得很有童趣嗎?你不覺得只有一顆赤子之心的人才能寫出這樣的詩嗎?寫這詩的時候啊,作者是多麼的慵懶,他又是多麼的自由,又是多麼的自在。他不告訴你春天什麼時候來了,也不告訴你春天什麼時候走,他只是說我聽到了鳥兒的叫聲,我感覺昨晚有風雨來,我猜想花瓣落了一地,所有這些都是在我睡覺的時候發生的。嗯,你要問我什麼時候才去看春光,我才不告訴你呢,我想什麼時候去,我就什麼時候去。多麼自由、多麼率性,不是對大自然充滿熱愛的人是萬萬寫不出這樣天真爛漫的詩篇,就像聞一多評價的,孟浩然這首詩真是平淡到都看不見詩了,只看見誰呢?只看見一個真正的孟浩然。

好,我們最後再一起品味一下這首詩。

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您看此文用分秒,轉發只需1秒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詞文欣賞 的精彩文章:

綠兮衣兮 綠衣黃里

TAG:古詩詞文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