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異質的後印象派——那比派畫家皮爾·波納爾

異質的後印象派——那比派畫家皮爾·波納爾

歡迎關注奧賽博物館官方微信公眾號

《波納爾頭像》(Tête de Bonnard),anonyme, RMN-Grand Palais

1867年10月3日,出生於巴黎南部的豐特奈·歐羅斯

1881年,用水彩畫描繪了塞納河並將其集結成冊

1886年,到德里奧學院學習法律

1886—1889年,在朱利安業餘美術學院的學習繪畫,在這裡結識了同為那比派創始人之一的保羅·塞律西埃

1889年,與保羅·塞律西埃等人創立那比派

1891年,與印象派畫家羅特列克,開始在獨立者沙龍上展覽

1893年,結識了瑪爾特德——波納爾創作的繆斯,後來也成為他的妻子

1942年1月26日,妻子逝世,波納爾悲痛不已

皮爾·波納爾(Pierre Bonnard),法國那比派代表畫家。1867年10月3日出生於巴黎南部的豐特奈·歐羅斯。波納爾在一個還算富裕的家庭中長大,很早就開始繪畫。高中畢業後,聽從父親的安排,波納爾學習了法語,在1888年拿到了學士文憑。畢業第二年便成為了一名律師。但他一直沒有放棄繪畫,他嘗試過柯洛的風景畫風格,也喜歡印象派最具代表的室外繪畫。

《親密關係》(Intimité),皮爾·波納爾(Pierre Bonnard (1867-1947)

1891年,布面油畫,H. 38 ; L. 36 cm,Paris, musée d』Orsay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Orsay) / Hervé Lewandowski

但當我們談到波納爾,隨之想到的一定是那比派這個特別的藝術團體。這個團體要追溯到1889年9月,巴黎朱利安美術學院的學生保羅·賽律西埃(Paul Sérusier)在阿望橋結識了印象派大師高更(Paul Gauguin)。受到高更藝術上的指導,賽律西埃發現了一種色彩強烈、裝飾性強烈的繪畫風格。自覺發現新的藝術靈感的他和幾個藝術家朋友組織了一個團體,取名為「那比派」,這個詞在希伯來語中意為「先知」。可這個團體維持時間不過十年。1899年,在舉行的最後一次展覽後,那比派成員便因為創作思想和藝術技巧上的分歧而分道揚鑣。那比派雖然只存在了十年,卻是一個風格濃烈的藝術派系。在色彩上,成員們深受印象派大師高更「強調色彩,簡化形式」的影響。他們無視常規透視,更喜歡主觀的觀察角度,繼而用濃烈的色彩創造一個主觀里的世界。在理念上,他們放棄寫實,追求用自己的觀察重組客觀世界。那比派並不推崇早期印象派的風格,他們認為印象派對自然純客觀的描繪無法體現出藝術家的創造和成就,而一幅能如詩或音樂喚起人通感、並承載藝術家自我的畫,才是好作品。此外,那比派畫家受日本浮世繪的裝飾風格影響很深。因此,他們常常採用卡片紙等吸附力強的畫面材料,來代替油畫布,達到色彩自然過渡的效果。

《戲水》(Jeux d"eau ),皮爾·波納爾(Pierre Bonnard), (1867-1947)

約1906-1910年間,布面油畫,H. 248,5 ; L. 298,5 cm,Paris, musée d』Orsay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Orsay) / Hervé Lewandowski

波納爾在那比派中顯得尤為特別。他認為繪畫是對「視神經的冒險」進行的臨摹,他也喜歡描繪夢境和回憶,嘗試展現肉眼捕捉到的形狀與顏色在被賦予意義以上的面貌。此外,波納爾深受浮世繪藝術的影響,構圖、色彩、遠近手法等都能看到日本美術的痕迹。

《白貓》(Le chat blanc ),皮爾·波納爾(Pierre Bonnard) (1867-1947)

1894年,卡面油畫,H. 51 ; L. 33 cm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Orsay) / Hervé Lewandowski

波納爾在這幅畫里描繪了一隻白貓弓起背的俏皮畫面,它的爪子變形地拱起,頭縮回肩膀,微微眯起眼睛……無法分辨是家養的寵物還是路邊的野貓。在X光下觀察這幅畫,肉眼也看得出來,波納爾在創作這幅畫的過程中有許多次修改。最後的效果給我們呈現出一隻近似漫畫里的貓,有一種波納爾主觀視角的幽默。

裝飾性的風格和畫面構圖——缺乏景深的背景,這幅1894年創作的畫是那比派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作為日本版畫的愛好者,波納爾運用大膽、不對稱的構圖描繪這個在日本藝術風格中常見的主題——貓。葛飾北齋和歌川國芳都非常喜歡描繪這種神秘的貓科動物。在波納爾的作品中,他無數次畫過貓,有時候只是幾根簡單的線條,這幅最具代表性,是他將貓作為畫面的主人公。

《格子襯衫》(Le corsage à carreaux ),皮爾·波納爾(Pierre Bonnard) (1867-1947)

1892年,布面油畫,H. 61 ; L. 33 cm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Orsay) / Hervé Lewandowski

創作這幅畫的時候,正值波納爾事業的開始。他在巴黎兩個展覽上發現了日本藝術,一個是1888年藝術商人齊格弗里德組織的,一個是一年以後在巴黎美術學院的展覽。這兩個展覽給波納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讓那比派成為了一個非常日本風格的畫派。

這幅畫中的女人是 Andrée Terrasse(1872-1923),波納爾的姐姐,也是作曲家Claude Terrasse的妻子。這幅畫受日本絲綢懸掛畫軸的影響,因此在畫幅上,長基本上是寬的兩倍。波納爾同時模仿了浮世繪版畫,忽略畫面對稱,並且去除框架。他選擇了一個不尋常的方式:多個觀察點,從而畫面中桌子是俯視的,但又和畫面近處的物體處於同一平面。波納爾想要捨棄傳統透視,從而給畫面一種全新的體積感。

《晨曦,門球比賽》(Crépuscule, dit aussi La partie de croquet ),皮爾·波納爾(Pierre Bonnard )(1867-1947)

1892年,布面油畫,H. 130 ; L. 162,5 cm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Orsay) / DR

這幅畫是波納爾作為那比派創始人的首批作品之一,以《晨曦》為標題在1892年的獨立沙龍上展出。畫面描繪了在勒格朗朗普一個家庭花園中的場景。我們可以看到畫面右邊是波納爾的父親,還有他的姐姐Andrée,以及Andrée的丈夫、音樂家Claude。畫面後方五個年輕女子組成了另一支隊伍。

這幅畫的主題非常「印象派」,展現了一個鄉村娛樂的場景。承接了那比派的「日本風格」,波納爾將植物的綠色陰影嵌入人物的白色輪廓中。他曾經說過:「我們嘗試著在自然色彩的描繪上,比印象派走得更遠。藝術不止是自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奧賽博物館 的精彩文章:

主觀之美——那比派畫家愛德華·維亞爾

TAG:奧賽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