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情緒
今天跟大家聊一下,如何控制情緒。
學會問自己三個問題:為什麼有這種情緒?這樣做值得嗎?這種情緒會導致什麼後果?
在有情緒的時候,不要做決定,這也是一種控制情緒爆發的方法。
失望=期望-現實:根據三個差距來建立滿足感的感知水平,你擁有的和你想要的之間的差距、你擁有的和你認為其他人擁有的之間的差距、以及你現在擁有的和你曾經擁有的最好經歷的差距。
焦慮等於不確定乘以無能為力,而在更早的時候我自己也給自己最討厭的事情下了定義——就是我無能為力的事情。但是隨著一天天的成長。成熟,我漸漸的發現自己無能為力的事情越來越多,而我依然沒有我希望的Plan B來面對這些事,於是惡性循環的不確定乘以生活漸漸顯露的險惡面孔,我的焦慮讓我自己無法回到自己想要的狀態,這樣的時候,其實情緒已經像發洪水一樣在蔓延,如果靠堵,真的是沒有辦法解決。所以只能順著它來,就像作者說,創建一個擔憂期,然後讓自己盡情的焦慮,同時,我反覆的和自己說那句話——人一生中擔心的事,七成都不會發生。你猜怎麼著?真的有用誒!然後同時,在我盡情焦慮的時候,我還把一切最糟糕的的結果也想像了一遍,真的是想了一遍又覺得依然無能為力但是又一定得活下去不能放棄自己的生命,於是就全部放下了,彷彿進入了佛家的某種境界,我只是一介凡夫俗子,不能言表自己在那一瞬間的感覺,但是,我真的沒有那樣焦慮了。
用於面對自己的缺點,做一件事,然後堅持下去。
苦難有時候是你無法避免的東西,命運將你帶到了這裡。但是苦難並不會導致絕望,絕望是一潭死水,是最後無望且不掙扎的靜寂,是行屍走肉一般的忍受。不再積極,不再期待,不再努力。
給自己的努力找到可以支撐下去的意義,然後堅持下去。最後借用書中那句讓我震動的話結尾吧:
「如果我們必須經過地獄,那就勇往直前吧。」
情緒公式:焦慮=不確定性×無力感。這個公式我之所以覺得好,是因為,在很長的時段時間裡面,我都處於一種焦慮當中,人說寢食難安,我想那時的我真的相差不遠了,但是當我努力去思考造成自己焦慮的原因之後,我發現,和這個公式太吻合了。因為長期以來,我處於一種缺乏掌控的局面,就是完全管不好自己了;並且,由於自己所處的環境使得我也沒有確定感。(當然這個問題知道我走入自我管理領域之後就慢慢得到改善了)而在之前我一直沒有發現這樣的問題。
苦難 = 痛苦 x 抗拒
絕望 = 苦難 - 意義
失望 = 期望 - 現實
幸福 = 感恩 / 知足 = 想要擁有的 / 擁有想要的 = 實踐 / 追尋。
在過去的幾年裡,當我被一堆情緒壓得喘不過氣時,我會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做幾次深呼吸,接著寫下那個時刻從我身上流過的一切身體感覺和情緒語言。然後我會看看寫下的內容,開始想清楚不同的情緒是如何結合在一起的。最終,我發現這個過程就像解一個數學方程。一點這樣的情緒,加上一些那樣的情緒,便構成了我的情緒。分解情緒、弄懂情緒並把它們歸位,這樣才能讓我免於崩潰。
尼采所說,衡量我們自己的是我們如何把痛苦或苦難轉化為我們生活中的意義。
邁克爾·坎寧安憑藉著以《達洛維夫人》為主線的小說《時時刻刻》獲得了普利策文學獎,同時它也被拍成了電影。這本精彩絕倫的書中有一個特別的句子抓住了遺憾的精髓:「只能這樣聊以慰藉:在我們活著的生命里,困難重重、期望眾多,但總會有些片段時間,原來只存在於幻想中的事物得以實現……雖說如此,我們仍然要珍惜這座城市、這個清晨,對一切的一切給予更多的期望。」
很久以前我學過一個最好的應對機制,那就是活在當下。當我的焦慮上升時,我就坐下來,專註於我腳踏在地上的感覺,我把手放在腿上,緩慢而均勻地通過鼻子呼吸,做一次從腹部到胸腔的深呼吸。只要做5分鐘這種「當前意識」的練習就能將惱人的焦慮力量趕走,真是令人吃驚。
焦慮是一種情緒,而非性格缺陷。極度渴望控制自己生活的人往往會受到焦慮癥狀的重創。高焦慮人群往往會成為高效能、高成績和強大的個體,他們對自己的生活有很大影響,在事情出了紕漏時卻無能為力。
這本書其實並不教我們控制情緒,而是把一個情緒拆解成相關的情緒,告訴你它們之間的關係,當你看清情緒的組成時,你會更容易明白如何去影響情緒。
比如: 失望 = 期望 - 現實
當我們了解失望是如何產生後,減少失望就有兩個辦法,第一降低期望,第二增加現實。
TAG:設計逆襲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