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歲的俞飛鴻憑什麼不結婚?
文|鴿子
來源:魯豫有約公號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繫【魯豫有約】微信公號獲取授權。
-------------------
俞飛鴻喜歡白光,托朋友從台灣帶過她的唱片,可惜在路上丟了,許知遠在十三邀里問她:「如果你見到白光你會問她什麼?」
「我想要一張她的唱片。」
俞飛鴻喜歡白光的聲音,獨特、渾厚,尤其喜歡她那種毫不費力的感覺,唱歌不費力,演戲也不喜歡那些使勁兒的,她覺得這樣的人身上有一種特別的魔力。
其實她不知道,她本身也早已擁有了這種魔力。
近些天,她兩年前在《鏘鏘三人行》中與竇文濤和馮唐的對談被人做成一張張長圖傳播,不少人稱她是「直男癌」的照妖鏡,不管是許知遠、竇文濤還是馮唐都沒能倖免。
其實把她的訪談看下來,不只男人,女人們也都在問她——
一個人的時候做什麼呢?
不結婚家裡會不會催?
會不會覺得孤單呢?
她每次都不煩不燥、不急不緩地告訴你:不管是什麼樣的狀態我都接受,愛情重要,但不是我人生的全部。
她理想中的生活狀態是,在拍戲的間隙,有一天閑暇,能夠睡到自然醒,看看書,上上網,看看片子,或者什麼都不做,就呆著。
她特別珍惜這樣的時間,因為她覺得「生活中很多感受和感悟,需要一點一滴去感悟和感受,可如果你不給自己這樣的時間和空間,你永遠體會不到生命中的這種,你已經得到的這種快樂。」
她把精神上的富足和自由看得比什麼都重要,對外表之類不太看重,以至於不少主持人在採訪間歇忍不住稱讚她的美麗時,她只會誠懇地道一聲謝,便不再繼續這個話題。
她除了必要的時候不愛照鏡子,因為「看久了會嫌棄自己」。
她出生在一個傳統的家庭里,父母都是理科生,父親畢業於清華大學,媽媽畢業於浙江化工學院,她現在回想起來,大概父母一直在故意漠視這些外貌上的東西,從未在這方面過多地誇讚她,潛移默化中告訴她,這沒什麼可沾沾自喜的。
所以她把小時候鄰居的阿姨姐姐都喜歡像打扮洋娃娃一樣打扮她、給她織毛衣、輪流去幼兒園接她歸結為那個時代的溫暖和善意,直到高中的時候,他看到班上一個男孩子在和一個女生動手打架,才意識到男生對她和對待其他女同學是不一樣的。因為這個班上最凶的男生,還會時不時地塞點東西給她吃。
她生活在一個秩序分明、規範、正統的家庭里,男主外,女主內,父親擁有權威,無所不知,能背出她剛磕磕巴巴背完的古文,解答她數理化的一切問題,母親絕對善良,「心裡透著亮」。
可這樣的傳統的家庭教育下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俞飛鴻和別的小孩有了矛盾,別人的家長找上門來,也許根本不是她的錯,但爸爸還是會和人家說,「對不起對不起,是我們沒有教育好孩子」。
俞飛鴻和姐姐弟弟沒有爭辯的機會,因為父親告訴他們,不出門就不會惹事了。
俞飛鴻不得不扮演乖乖女的形象,她在親戚朋友眼裡是個特別乖特別懂事的孩子,「但青春期的孩子是特別煩這種乖和懂事的,但落你身上了,你有什麼辦法呢?」
她那時候說話聲音很小,三米之外聽不到她的聲音,見生人臉紅,不會拒絕別人,說不出「不」來,也許在一些人眼裡這算不得什麼大事,但在俞飛鴻那裡,這是壓在她心裡的一座大山,是她心中的一個「惡魔」。
所以很小的時候她就在爭自由,那是憋在乖乖女外表下的一口氣,我什麼時候才能自己做主呢?
她那時想趕快長大,長到30歲,因為她覺得她們看起來好像已經擁有了自由,「能自己做主」。
所以被問起八歲時拍的第一部電影《竹》,她說沒什麼特別的感受,只是覺得「不用上課了」。
後來漸漸喜歡上表演,也是覺得做演員能披上一層殼,自由地做另外一個人。
起初逃離的念頭還沒萌芽,她按照父母的意願考上了杭州的一所大學,學了一年之後她不甘心,跟父母說:我要退學,去考北京電影學院。
父母不同意,她沒再像以前一樣順從,而是告訴他們——
「我已經18歲了,也有了自己的想法,我希望能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這一生,至少去從事感興趣的職業。」
於是她從家鄉逃到北京上學,成為北京電影學院89級本科生。
好像從太正統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總會有一種壓抑的對自由和叛逆的憧憬,乖了那麼多年,也想體會一下不乖的滋味。
可沒想到到了學校,她從「好孩子」變成「好學生」。
專業課和文化課全是第一,還頂著校花的頭銜,高年級的男生為了討她歡心,一起養了一條小狗,只為輪流跟她遛一遛,不過在其他同學忙於談戀愛和拍戲的時候,她則忙著學習、跑步,學英語,準時去看學校放映的電影,結果大三那年,她被好萊塢看中,飛去美國拍攝《喜福會》。
《喜福會》劇照
那個年代出國不易,她第一次被拒簽,後來還是靠劇組那邊的努力才得以成行,她走的時候很多同學都在議論,「她肯定不會再回來了」。
劇組也有人建議她留下來,說可以幫她辦手續,可觀念里「有始有終」的想法作祟,她回國完成了剩下的一年學業,並且因為成績優異,留校任教。
現在想起當時決定留校的理由,不過是班上只有一個留校名額,老師來問她要不要,她覺得其他同學辦手續很麻煩,如果留校就不用動了,答應下來,而且也覺得自己無論從性格各方面,都是班上最適合留校的。
可呆了一年,彆扭勁兒又來了。
她演戲和社會經歷都不多,自覺不是很能勝任教書的身份,而且她心裡的惡魔還沒克服,雖然一個人在北京生活,可還有朋友同事幫襯,她老想試一試,那種沒有人幫助的狀況下,自己能不能獨立生活。
於是她辭去了穩定的工作,一個人揣著本兒護照去了洛杉磯,一方面學語言,一方面去追求更大的自由。
生活里的細碎麻煩接踵而來,辦信用卡、考駕照,生活被具體成一個個小障礙,沒人可以幫她,她升級打怪般完成,「一本護照,一張信用卡,一門外語」,她終於擁有了獨立生活的能力,去哪兒都不怕了。
以前那個一起吃飯的時候想先走都不知如何說出口的小姑娘,變成了一個和閨蜜約好去吳哥窟旅行,閨蜜臨時有事的時候,能提起箱子就走的獨立女人。
可在洛杉磯呆了三年,把語言學得差不多了,自己生活也遊刃有餘,可她還是覺得差點什麼。
洛杉磯的法律規定,無論是紅燈綠燈,機動車都要讓斑馬線上的行人先行,有天她和朋友告別之後,要過馬路去對面的停車場取車,走在斑馬線上,她感覺到一輛車朝她的方向開過來,她開始沒放在心上,後來用餘光感覺到它沒有減速的跡象,本能地快跑了幾步。
結果她回過頭,發現那輛車衝過斑馬線,急剎在斑馬線前方,司機愣住了,連車窗都忘了搖開,在車裡比比劃劃地說著抱歉。
如果她沒快跑那兩步,就被撞飛了。
她的第一反應就是憤怒,她衝過去,踢著輪胎,用自己知道的所有的髒話罵她,驚恐之後,興奮感朝她襲來,她不再是那個上學的時候想和舍友指出她的一些問題,遣詞造句好久最後面對她的時候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能踢臉盆的俞飛鴻了。
朋友買的車壞了,去找賣車的人理論,她甚至能幫她據理力爭,她沒想過,「俞飛鴻」竟然能做出這樣的事。
「如果說美國是我的一個社會大學,或者說一個性格鍛煉學院,我忽然覺得我學成了。」
在這之後她也不是輕易地表達憤怒,因為是不是會表達憤怒和是不是輕易表達憤怒是兩件事,「我知道我擁有了這個能力,我就很欣慰」。
那件事之後不久,剛好《牽手》找到她,她就回國了。
她演了劇里不太討喜的「小三」角色,只覺得和她當時年紀相仿,境況也有相似之處,能為表演提供支點。
《牽手》劇照
沒想到藉此收穫一票粉絲,片約不斷。
《小李飛刀》劇照
可她心裡嚮往自由的勁頭又上來,把節奏慢下來,就像她閨蜜說的,她去吃飯都愛坐在角落裡,渾身寫滿「大家不要注意到我」,「可誰又注意不到她呢?」
她也嘗試過那種一年拍四五部劇的感受,後來覺得不適合自己,特別彆扭,最後還是選擇了最舒服的狀態。
可儘管她對事不縈懷,對精神卻極其注重,不爭名和利,卻偏偏不放過自己。
看到一本小說《銀杏,銀杏》,被書中的感情打動,自己做導演,投資四千萬,前後歷時十年,電影上映後口碑不錯,卻只拿到了200萬的票房。
被問到會不會覺得不值,她笑笑說——
「我一直做不划算的事,但給了我一個精神上的滿足,是自己的收穫,只有自己能夠感受到,那是我充實的幾年,我覺得我在創造,把一個東西從沒有到有,這種成就感會很大。」
精神上的自由是她給自己的安全感,家庭也是她強大的後盾。可大多數人並非如此,在這個不少女生過了25歲就好像被全世界催著找男朋友嫁人的時代里,47歲的俞飛鴻顯得有些特別。
於是感情和婚姻狀況成了採訪里常聊常新的話題。
被問到家裡人會不會催婚,她說父母已經差不多放棄了,因為姐姐已經有了一個孩子,她和弟弟已經能開著玩笑地勸說父母「不要太貪心」。
她並不排斥愛情和婚姻,也並非遭受過什麼傷害,只不過在等一個自然到來的時刻。到自己願意結婚的時候,她自然會結婚。
「生活上,工作上,我都不去設定目標,我就是生活讓它自然去發生,接受所有生命帶給你的驚喜,無論發生什麼,就是坦然的去面對,去接受。」
但婚姻和愛情絕不是她生活的全部,她有親情、友情、內心的富足。
她覺得就算結了婚,女人也不能賴在婚姻上。
「你有婚姻、有孩子,也不能賴在那個婚姻上面,還是要有自己比較獨立的這個(空間),不一定事業要做的多大,多了不得, 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要有自己獨立的空間,要有自己,不能丟失自己。」
很多人說她是凍齡女神,有人問她保養秘籍,問她會不會去打針來保持青春。
俞飛鴻說,她從來不相信有巧奪天工這回事,做過的都不夠自然,而自然的是最美的,她不懼怕皺紋,因為皺紋「跟青春有關,跟美麗無關」。
在《鏘鏘三人行》里她也曾說出自己的困惑,好像亞洲男性過於在意年輕這回事兒,欣賞標準老在幼齡層面。
她反而覺得自己二十幾歲的時候長得「硬邦邦」的,現在柔和了許多。
「看過了這個世界,了解到有很多種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你會越來越平和,因為你發現自己的那點事不算事。」
可是我必須承認,俞老師太好看了,以至於我在看過往採訪的時候一直在截圖,在彈幕里看到有人說出了我的心聲——
「俞飛鴻老師,請不要隨意撩動你的頭髮」。
就不跟風誇你是「凍齡女神」和「吃了防腐劑的女人」了。
你像47歲的女人一樣美麗。
------------------
插圖 | 文章所有配圖均來自網路,不做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聯繫我們。
PS:更多新鮮好文好物可關注微信公眾號:魯豫有約(ID:lyyy_scndgs)每周三晚偶遇陳魯豫,陪你走心地聊聊天,一切不止於《魯豫有約》。
※想養出嗯哼這樣的孩子,先看看霍思燕怎麼當媽
※世界盃:那些熬夜看球的日子會像青春一樣回不來
TAG:魯豫有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