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遼戰爭中,為何遼國每次南下都肆無忌憚,難道不怕被斷糧道嗎?

宋遼戰爭中,為何遼國每次南下都肆無忌憚,難道不怕被斷糧道嗎?

原標題:宋遼戰爭中,為何遼國每次南下都肆無忌憚,難道不怕被斷糧道嗎?


文 | 阿越


宋遼戰爭,一般是指自979年宋朝北伐以來,一直到1004年宋遼兩國簽訂「檀淵之盟」的一系列以燕雲地區領地爭端為主的長期戰爭。最終遼宋雙方約為兄弟之國,結束了長達25年的宋遼戰爭。

在這二十多年時間裡,雙方爆發了無數次的大小戰爭,那麼問題來了,為何遼國每次南下都肆無忌憚,難道他們不怕宋軍斷他們的糧道嗎?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當時戰爭補給的一些歷史記載。


關於這方面,北宋政治家、科學家沈括的記載可謂是最生動最可靠的。因為他曾親自參加過對西夏的戰爭,而且是位極為務實的官僚,還是個技術流。如果說他的記載也要被懷疑的話,那真是沒啥可信的了。



我們來看沈括記載的宋軍補給情況。

他說,宋軍每天的口糧標準是兩升。這個說法被另一北宋宰相宋琪所證實,宋琪說,「宋軍自帶一斗麥,兩升生谷,給馬每天吃兩升生谷,可以堅持旬日(十天)。」乍一看,這兩人說的貌似前後有點矛盾,可實際上是可以理解的。宋琪是宋太宗時代的人,沈括是宋神宗時代的人,生活標準差老遠了,軍隊的口糧標準有所提高也是正常的。當然了,也有可能吃麥要比吃米省。


所以,我們通過以上這兩條信息,可以斷定,宋軍每天兩升米或是一斗麥,戰馬每匹每天兩升生谷。



接著,沈括又說了,「打仗的時候,一個士兵一個民夫,民夫背六斗米,士兵帶五天的乾糧,兩個人一起吃,每天吃四升,十八天吃完。乾糧估計是以備萬一或是增加伙食的。一個士兵兩個民夫,可堅持二十六天。(第八天時吃完一個民夫帶的,給六天糧打發回來。)一個士兵三個民夫,可堅持三十一天。也是吃完一個民夫的就打發回來。」


這是個很重要的信息,對於沒有記載的遼軍的情況來說,我們可以推測。

那遼軍的補給會是怎樣的呢?我們來看遼軍的編製,一個正兵,兩個家丁,三匹戰馬,這是宮衛騎軍的標準編製。糧草兵器自帶。



我們假設遼軍有宋軍的補給標準(實際上這可能很低),三個人三匹馬,每天要吃掉六升米六升生谷。哪怕只是靠家丁來背,馬吃的馬自己馱,二十六天的補給也是輕鬆就可以解決。沈括說,「如果用牲畜來背,負多費少,但他認為這樣容易導致牲畜瘦死,這對於宋朝來說,損失太大。」但這個問題,對於遼國來說,完全不存在。


所以我們保守估計,按照宋軍的口糧標準,遼軍自帶糧草堅持兩個月,完全是輕而易舉的事兒。如果他們的家丁,實際是正兵的家奴待遇再低一點的話,比如只能吃個半飽,三個月也是沒有問題的。


為什麼說是三個月呢?因為歷史上只要是他們率先發動的戰爭,基本上都是打三個月左右。

而他們在攻打宋朝的時候,城市攻得下就攻,攻不下就繞道繼續南下,好像他們從來不怕被人斷糧道似的。



我們知道,遼國出兵規模大得嚇人,早些年因糧草問題而去打草谷(軍隊出征,沒有專門的後勤保障,靠軍人自籌給養,擄掠民間糧草財物的方式),結果使得中原人民不堪忍受,奮起反抗,使得遼軍在中原難以立足,後面慢慢就廢除了。此時他們就算再不把宋軍當人看,後面還留著一座座城池,還有宋軍,如果有人在後面運糧草,難道真的不怕被斷糧道?


所以說,他們敢這樣肆無忌憚的南下是有原因的。啥原因呢?因為他們根本就沒糧道可斷。

老子只打三個月,老子沒糧道,你斷我後路可以,但想斷我糧道沒門。或者也可以這麼說,至少他們對糧道的依賴性不高。



另外,他們的武器也是不用補給的,因為他們每人帶有四張弓,四百枝箭。要在三個月內,把弓全部拉斷,把箭全部用盡,實在是不容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媛媛亂談 的精彩文章:

TAG:媛媛亂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