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生物鐘」操縱皮膚修復、情緒

「生物鐘」操縱皮膚修復、情緒

點擊「生命新知」,關注新觀點、新醫訊

圖片來源:pixabay.com

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授予給了「晝夜節律」(生物鐘)機制的發現者。晝夜節律的研究才剛剛開始,還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O"Neill等人發現,與夜間所受外傷相比,白天所受外傷的癒合速度要快約60%。

研究人員認為,人體幾乎所有的細胞都受到晝夜節律的影響,而與創傷治癒相關的「成纖維細胞」也不例外,因此推測出傷口的治癒情況也會有所不同。研究人員對小鼠皮膚中的成纖維細胞在24小時內如何變化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成纖維細胞在白天迎來了活性的峰值,且蛋白質產生量增加。此外,如果皮膚細胞在白天受損,成纖維細胞更快地向損傷部位移動,治癒效率提高。另外,在實驗室培養的膠質細胞中開展相同的實驗,得到了相同的結果。

研究人員還在飼養的小鼠中開展了類似實驗。在小鼠休息(相當於人的夜間)和活動(相當於白天)時,研究人員在其後背給予創傷。結果顯示,活動時受傷的小鼠比休息中受傷的小鼠更快癒合,且創傷部位有更多膠原沉積。

因為不能對人做同樣的實驗,研究人員從英國的醫療資料庫提取了燒傷治癒數據。分析被燒傷的時間至治癒的時間。結果顯示,上午8點至下午8點受傷的人平均花費17天治癒,而下午8點至上午8點受傷的人平均花費28天治癒,果然還是白天傷口比夜間傷口更早癒合。

這些結果提示,皮膚的癒合過程受到了晝夜節律的影響。如果的確如此,這一發現可能會影響臨床實踐,如手術時間的選擇。

除了皮膚以外,晝夜節律也可能對神經、臟器、代謝周期等身體各種機能產生重大影響。

參考文獻: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7;9:eaal2774

好文薦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新知 的精彩文章:

美國這類手術在逐年減少!
醫生給予患者希望,也是一種治療;腫瘤治療新模式

TAG:生命新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