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的國家被蒙古所滅,可他卻為了蒙古殫精竭慮,最終自殺守節

他的國家被蒙古所滅,可他卻為了蒙古殫精竭慮,最終自殺守節

西夏,中國歷史上由党項人在中國西北部所建立的一個國家,享國189年,後被蒙古所滅。

那麼蒙古在滅了西夏之後,党項人去哪裡了呢?這是一個眾說紛紜的歷史謎團。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有一部分西夏的遺民或投降或被蒙古俘虜之後,遷徙到了華夏各地,被稱為唐兀人,是色目人中的一種。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仁兄,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叫余闕。

他的國家被蒙古所滅,可他卻為了蒙古殫精竭慮,最終自殺守節

余闕,祖籍甘肅武威,因其父在安徽合肥任職期間有了他,所以他就成了合肥人。少年喪父,家道開始落敗,一直到13歲才開始讀書。余闕是個標準的文人,公元1333年以殿試第二名的成績獲賜進士及第,同時也是科舉史上合肥可考的第三名文榜眼。在安徽泗縣當地方官的時候,為政嚴明,頗有口碑,後被調到中央任刑部主事,結果因剛直不阿棄官歸隱。

不過,作為有才學的人,又是蒙古統治者所倚重和信任的色母人,余闕很快就被召了回來,入翰林修撰遼、金、宋史。後來又歷任監察御史、禮部員外郎,再外放到湖廣行省任左右司郎中。

因為在湖廣的政績,余闕又被召回了中央,遷翰林待制。但沒多久,又被外放到浙東,出任僉浙東道廉訪司事,這一次他又棄官了。原因還是跟之前一樣,因為剛直不阿又得罪了人,被人反咬一口參了一本。

他的國家被蒙古所滅,可他卻為了蒙古殫精竭慮,最終自殺守節

到了1352年時候,歷史上著名的紅巾軍起義爆發了,天下為之震動。於是朝廷再次重新起用余闕,任命其為淮西宣慰副使、都元帥府僉事,分兵鎮守安慶。余闕才走馬上任10天,就遭到了義軍的進攻,在糧草兵員都十分匱乏的情況下,他還是成功擊退了義軍。

我們知道,在亂世中攻城不易,守城更為不易,象余闕這樣一守便是六七年的,更是少之又少。當時的元朝已經處在風雨飄搖中了,南北之間的通訊基本隔絕,為解決糧草問題,余闕決定採取「屯田戰守」的方針。

他要麼捐出自己的俸祿用以施粥;要麼請求設在淮東的中書省撥錢,用以賑濟災民。大旱之際,率眾向山神祈雨;大澇之際,率眾搶收糧食。總之,為了餵飽全城軍名那是絞盡了腦汁。不僅如此,在軍隊不作戰的時候,還疏通城壕、加高城牆,且在外圍挖了三道深溝,引江水注之,四周種上樹木作為柵欄,城上四面修築飛樓,將安慶城從裡到外打造成鐵通一般。

他的國家被蒙古所滅,可他卻為了蒙古殫精竭慮,最終自殺守節

很快,余闕就升到了副元帥,然後再升到了元帥。但末世中的元帥,而且還是這種殫精竭慮的元帥,怕是沒幾個人願意當吧?當時淮東、淮西諸地皆被義軍攻陷,唯獨只剩下余闕獨守安慶城,但他依舊在堅持著,曾三次打退義軍將領趙普勝的進攻。但不久後,他命中的剋星陳友諒出現在了安慶的屏障,小孤山。

小孤山,位於今安慶宿松縣城東南六十公里的長江中,是安慶的門戶,乃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話說當時駐守在此地的是余闕的手下胡伯顏,陳友諒從長江上游急攻小孤山,胡伯顏力戰四個晝夜,最終不敵退敗安慶。安慶最後的攻防戰拉開了序幕。

反元的義軍分別攻向了安慶城的東西二門,余闕率眾死戰,晝夜不息。隨後,被余闕擊退過的趙普勝也加入了陳友諒的進攻隊伍,安慶城的形勢更加危急,尤其是西門更為急迫,余闕徒步提戈,率軍前往支援,戰於清水塘,身負重創十餘處。陳友諒望見嘆曰:「儒者之勇如此,使天下皆余公,何患城守之不固哉。」

他的國家被蒙古所滅,可他卻為了蒙古殫精竭慮,最終自殺守節

後來,安慶城被攻破之後,余闕見大勢已去,遂自刎,沉於清水塘中,終年56歲。在他死後,他的妻妾子女和其他親屬,或投井、或戰死,而他手下軍民上千人,亦選擇了登城自焚而死,蒙古人、漢人皆有。陳友諒感嘆其忠義,派人尋得其屍體,殮葬於安慶西門外。元朝政府亦贈官河南平章,追封豳國公,謚忠宣。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也念其忠義,為其建廟立坊,命人祭祀。

另外,余闕為余氏支脈二世祖,今安徽桐城、樅陽、潛山、肥東、壽縣、南陵、六安、鳳台等縣及河北、河南、陝西、山西、江蘇等地均有其後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歷小軍 的精彩文章:

三國時期的士族,真的是一個毫無貢獻的階級?
忽必烈為何會違背先祖成吉思汗的遺志,立佛教為國教?

TAG:古歷小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