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公司為什麼不收購聯發科,作為自己的晶元自製研發開始呢?
--- 拔出你心中最困惑的刺!---
在這個用過即棄的時代,不要讓你的求知慾過期。
今日拔刺:
1、小米公司為什麼不收購聯發科,作為自己的晶元自製研發開始呢?
2、欠近萬億債務的孫正義如果拋售阿里巴巴股份,馬雲是否會全部接盤?
3、ofo最終的結局是一定被滴滴或者阿里巴巴收購嗎?還有其他可能性嗎?
本文 | 2699字 閱讀時間 | 6分鐘
小米公司為什麼不收購聯發科
作為自己的晶元自製研發開始呢?
企業多元化的確是發展壯大的一個主要方式,但是貪多求全則是企業發展的大忌。由於阿里巴巴和騰訊這樣子的明星企業出現,而這兩家企業滲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似乎是無所不能的。因此,很多人就產生一種錯覺:一個成功的企業應該是無所不能的,什麼都要自己來。與此同時,同樣作為國內手機巨頭的華為有著比較成功的晶元產業布局。於是乎,很多人便對小米做晶元充滿期待,甚至於設想小米去收購在晶元領域頗有建樹的聯發科從而發展自有晶元業務。事實上,這種設想完全不可取。
聯發科實力尚存而且沒有出售意願,小米收購毫無機會
中國台灣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ediaTek.Inc)是全球排名前列的IC設計廠商,主要業務涉及無線通訊和數字多媒體等技術領域。該公司提供的晶元整合系統解決方案,在無線通訊、光儲存、DVD等領域斬獲了比較不錯的市場份額。
聯發科的聲名鵲起和華強北當年的崛起密切相關,是聯發科的存在讓手機製造從高科技高門檻的一個產業變成了組裝業務。聯發科也有了「山寨之王」的稱號,在山寨機大行其道的那幾年風光無限。不過,隨著產業發展,行業集中度逐步提高,山寨小廠的競爭力堪憂,逐步退出了市場,聯發科也受到牽連,市場競爭力急劇下降。國內手機五強,來自美國的蘋果有自己的晶元,中國的華為也大量採用自家的麒麟晶元,小米則主要採用高通晶元,只有OPPO和vivo跟聯發科的合作較多。而由於聯發科的高端晶元競爭力不強,品牌形象不佳,因此OPPO和vivo在旗艦機型方面也有傾向高通的趨勢。所以,聯發科的整體處境的確不佳。
然而,儘管如此,聯發科依舊是世界少數幾家具備較強晶元研發實力的企業之一,其生產的晶元依然具有不錯的市場表現。2017年,聯發科全年營收依然高達2382.16億元新台幣,並不是一個小角色,可以任人擺布。目前也沒聽說聯發科有尋求被吞併的意願,因此,小米想要收購聯發科,不存在任何機會,儘管小米也是一家比較強大的企業。
小米和高通關係緊密
小米和高通關係緊密是眾所周知的事情,最近小米IPO,也得到高通方面的支持。除非出現非商業不可控因素,小米本身是不太需要為缺芯擔憂的。而在小米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高通,自然也不希望小米轉投其他任何晶元廠商。因此,考慮到小米和高通比較良好的合作關係,雙方的利益捆綁也比較緊密,小米棄用高通,選擇聯發科的可能性是相當低的。而小米如果自己棄用聯發科,那麼即使耗盡財力和精力吞下聯發科也就意義不大了。
企業整合困難
企業整合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哪怕說小米和聯發科克服所有困難,最終合併了,缺乏晶元業務基礎的小米並不具備整合聯發科,重振聯發科威風的能力。恰好相反,整合不力,滿盤皆輸的可能性倒是很大。
因此,小米一方面沒有機會收購聯發科,另外一方面也看不到令人垂涎的回報,因此收購聯發科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自然就更談不上小米收購聯發科作為自己晶元布局的基礎這回事了。所以,這是完全不成立的一種假設。
欠近萬億債務的孫正義如果拋售阿里巴巴股份
馬雲是否會全部接盤?
不會,馬雲買不起也沒必要買。
馬雲之所以能掌舵阿里,並不是因為股權比例高,而是特殊的合伙人制度加上跟軟銀和雅虎協調之後一致行動的結果。
軟銀和前雅虎(現已改名Altaba)分別是阿里巴巴第一大和第二大股東,而實際掌舵人馬云為首的管理層持股數量遠遠比不上前二者,是第三大持股團體。軟銀持有阿里巴巴大約三成的股權,馬雲持有股權佔比不到8%。鑒於軟銀持有股權比例大約是馬雲個人持股的4倍左右,而馬雲主要的身家也來自於所持有的阿里股權,馬雲根本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拿下孫正義拋售的阿里股權。直白地說就是,馬雲買不起。
當然,除了買不起之外,馬雲接盤軟銀和孫正義手中的阿里股權也沒有必要。理論上馬雲可以以阿里實際掌舵人的身份,以阿里巴巴集團的名義,回購孫正義拋售的阿里股權。但是,考慮到軟銀手中的阿里股權數量太多,想要全部接盤,即使是阿里巴巴集團龐大的現金儲備也遠遠不夠。阿里巴巴必須要通過發債等形式融資,才有可能籌集到足夠的資金去接盤孫正義的軟銀拋售的阿里股權。這麼做,對於阿里巴巴的長遠發展毫無意義,反倒是潛在危害很大。
為了接盤軟銀拋售的阿里股權,考慮到阿里巴巴5000億美元的體量,軟銀30%左右的持股比例,阿里巴巴大概需要1500億美元的資金。阿里巴巴為了回購股份,勢必要動用整個公司的能量去籌集資金,以滿足回購需求。這麼一來,整個公司的戰略規劃就會打亂。而且1500億美元的回購資金,用於戰略投資可以讓阿里巴巴獲得很大的發展空間。在沒有控制權之爭的前提下,阿里巴巴和馬雲完全不必要這麼做。這麼做絲毫看不到任何好處,倒是會讓整個阿里巴巴集團和馬雲傷筋動骨,疲於應付。
因此,即使孫正義不得不拋售軟銀持有的阿里股權,馬雲也不可能去接盤。既買不起,也沒必要買。當然,即使軟銀目前債務壓力較大,孫正義帶領的軟銀依舊是一家巨無霸企業,並不會輕易倒下。阿里股權作為優質資產,孫正義拋售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
ofo最終的結局會被滴滴或者阿里巴巴收購嗎?
還有其他可能性嗎?
那可不一定。
想要收購ofo的公司很多,但ofo創始人兼ceo戴威始終不肯鬆手,一方面他可能正在努力尋求自救的方法,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他在等一個能開出更好的條件的公司。
而此前關於ofo被滴滴或阿里巴巴收購的傳聞層出不窮,但這些傳聞終歸是傳聞,每次都被打臉。即便業界都覺得ofo公司真的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而戴威一直在堅持,所以ofo公司一直存活到了現在。在ofo發展到今天這樣規模的過程中,已經有很多公司或公開或私下地提出要收購ofo,開出的條件還都挺誘人。我們都知道,創業公司一般要麼發展成大公司,要麼被大公司收編。ofo一直堅持走自己的路,不斷想辦法營銷和合作,頑強生長,實屬不易。哪怕在創始前期,面臨將近十家共享單車的競爭,他們也在堅持著,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現在共享單車呈現出三足鼎立的局面,哪怕ofo相比之下出現頹勢,就說它面臨被收購局面,人家可能還不同意。
除了被收購,ofo其實還有其他選擇:一是選擇融資,二是宣布破產,三是浴火重生。
首先,融資對ofo來說是極好的方式,既可以保留自己的獨立性,公司又能持續發展,此前融資ofo的公司也是有很多,但就目前情況看,融資ofo公司的企業確實比較少。但並不是一定沒有,只要有人願意融資,ofo就能繼續走下去。
而宣布破產也並不是沒有可能的,就目前形勢而言,ofo已經是舉步艱難,一再硬扛也會有累垮的一天,如果沒有公司融資,ofo公司又始終不願被收購,又沒有存活的別的方式,照這樣走下去,可能會到了我們不願意看到的局面。
其實ofo公司還是有很大的市場前景的,如果ofo公司可以通過其他方式獲得資金,維持走下去,再改變現有的不足之處,改變經營模式,實現浴火重生,不是不可能的。
※5G設備受阻,華為與澳大利亞誰是輸家?
※比特幣都能幹什麼?
TAG:鎂客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