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國經濟金融化加劇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美國經濟金融化加劇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6月16日,美國范德比爾特大學法學院教授加內什·西塔拉曼(Ganesh Sitaraman)在英國《衛報》官網發文呼籲,美國應恢復《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Glass-Steagall Act),以拆分大型金融機構的職能,減緩近30年來美國經濟金融化趨勢。經濟金融化的現象是如何產生的?它將會給一國經濟帶來哪些發展問題?又會為社會民生帶來哪些消極影響?就此,許多學者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經濟金融化並非自然發生

新美國基金會研究員托馬斯·帕利(Thomas Palley)認為,經濟金融化是在一個過程中衍生的現象,在此過程中,金融市場、金融機構和金融界精英在經濟政策和財富分配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影響力。

荷蘭智庫跨國研究中心在2015年的一份報告中提到,經濟金融化並非自然發生的事情,相關領域的政治決策或政策不作為,加速了西方國家經濟金融化的進程。新自由主義政策促進了經濟金融化,過去幾十年的西方財政政策的重點是維持低通脹,而不是專註於戰後凱恩斯主義時代保持充分就業的宏觀經濟目標。這對金融業的崛起尤其有利,因為通脹會侵蝕金融資產的價值。此外,高利率往往有利於金融業,鼓勵投資者以犧牲對「實體」經濟的長期生產性投資為代價,而紛紛湧向金融資產。

一旦金融自由化發生,資本從枷鎖中解放出來,國家政策的自主權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在經濟金融化情況下,國家整體經濟的命運取決於金融行業。跨國研究中心報告認為,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大多數西方國家的改革都很微弱。因此,各國政府不太可能採取措施阻止金融化進程。此外,美國是政客迎合金融行業利益最明顯的國家之一,如美國大銀行在國會的廣泛遊說、金融家為政治活動「捐贈」巨額資金,華爾街和華盛頓之間還有一道「旋轉門」。在這扇門裡,個人的角色在政客、監管機構和金融業高端職位之間轉換。金融機構的資金和人脈,有效地阻止了那些被認為會有損其自身利益的改革。

經濟金融化危害實業

帕利認為,經濟金融化有三大危害。第一個危害是使金融業的地位凌駕於實體產業之上。一國經濟中的實體部門不得不唯金融機構馬首是瞻。他表示,金融交易提供的巨額獎勵吸引了眾多頂尖人才,這些人才本可以投入實業部門,從事新產品開發、治療疾病及解決全球最棘手的問題。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公共事務專業教授史蒂文·皮爾斯泰因(Steven Pearlstein)表示,誠然每一個經濟體都需要一個現代化、高效的金融部門來聚集儲蓄,並將其借給企業和消費者,讓這些儲蓄髮揮最有效的作用。但滿足這種需求只需一個比現在規模更小、佔有利潤更少的金融部門就可以了。過去30年,從儲蓄信貸危機到亞洲金融危機,再到次貸危機的情況反覆證明,美國金融機構獲得暴利的唯一途徑是,將其自身從一個有效的資金媒介,轉換為一個以不正當手段操作經濟的巨大賭場。

皮爾斯泰因表示,經濟金融化往往將資本從製造業等低資本、高生產率的行業,重新配置到建築業和房地產等高資本、低生產率的行業。在那些金融家能夠獲得高水平薪酬、金融行業能夠大量吸引其他行業熟練勞動力的經濟體中,經濟金融化的危害尤為顯著——這正是過去30年中美國和英國發生的情況。

經濟金融化第二個危害是,將大量財富從實體部門轉移到金融部門。金融市場上的許多交易,並不像宣傳的那樣,通過降低投資成本促進經濟增長。相反,它取得的大部分成就,只是將財富從那些不那麼精明的交易員手中轉移到金融機構手中。根據美國政府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美國金融保險業的產值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7.3%,金融危機前曾超過8%;相比之下,20世紀40年代僅為2.5%。對此,美國密歇根大學社會學副教授格蕾塔·克里普納(Greta Krippner)判斷,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已從一個製造業佔主導地位的經濟體,變成一個以金融業為主導的經濟體。

皮爾斯泰因認為,金融機構的執掌者與在大企業集團的壓制下的小企業主、迫切需要科技人才和投資的高科技企業家,沒有任何共同之處。在很大程度上,金融大鱷的致富方式是從普通的企業家或投資者手中轉移財富。在20世紀50年代,金融業的利潤約佔美國商業利潤的8%;在2008年金融危機前,此數值已經增長到40%,如今落到25%。這些金融精英並不認為自己賺的錢,已經超過了他們對經濟和社會貢獻的價值,反而對那些在此問題上自我反省的人不屑一顧。

經濟金融化的第三個危害是,加劇收入分配的不平等。跨國研究中心的報告認為,在過去,新工作機會的出現和生產活動的擴大,是經濟運行良好的標誌;在經濟金融化時代,當企業宣布裁員和壓縮實體資本時,其股票價格通常會出現上漲。此外,許多實體部門的企業將來自資本市場的負擔轉移到工人身上,大幅削減工資甚至裁員,增加了就業的不穩定。

此外,帕利認為,有理由相信經濟金融化會使經濟面臨債務緊縮的風險,並且可能帶來持久性的經濟衰退。但是西方金融精英似乎無需對此擔憂。在經濟金融化時代,工人是受全球經濟危機影響最嚴重的群體。在金融危機發生後,資產價格往往相對較快地恢復,金融機構因此相對毫髮無損,這加劇了不平等現象。

原標題:美國經濟金融化加劇不平等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劉星 排版編輯:何迪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孟虹:歷史反思與德國國會大廈的記憶傳承功能
義大利民粹主義警示歐盟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