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求是獎」風采:做新時代紮根西部建設國防的「面壁者」

「求是獎」風采:做新時代紮根西部建設國防的「面壁者」

又是一年畢業季。

一批又一批天大學子秉承興學強國的使命、實事求是的校訓、嚴謹治學的校風、愛國奉獻的傳統和矢志創新的追求,在奮鬥中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奮鬥之我,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尤其是那些選擇紮根西部、基層和投身國家戰略領域、艱苦行業的天大學子,他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乘新時代春風,在祖國的萬里長空放飛青春夢想,以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擔當,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努力奮鬥,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在青春的奮鬥中成真。

赴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工作的2018屆博士畢業生

張銀宇

張銀宇是四川彭州人,天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13級直博生,2018屆畢業生「求是獎」金獎獲得者。作為網易雲獨立音樂人,他將校歌改編成《天津大學校歌搖滾版》,被天大官微置頂推送,受到廣泛關注。

張銀宇的研究領域為生物醫用高強度形狀記憶水凝膠,目前以第一作者以及共同一作身份發表SCI一區文章5篇,包括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業內TOP期刊,總計影響因子92.1。他曾獲得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天津大學優秀學生標兵獎(每年全校僅表彰10人),天津大學優異生,天津大學優秀青年志願者等榮譽。

2018年畢業季,他選擇赴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做一名「中國面壁者」積極投身祖國西部為中國軍工事業貢獻力量。而他的女朋友也即將赴綿陽成為一名四川定向選調生,紮根基層建設,為當地百姓做好服務。

「這個水凝膠很酷」

大學二年級時,張銀宇聽了一門課叫做「材料創新導論」,劉文廣教授授課時會介紹一些有趣的材料領域的研究。課上劉老師介紹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叫做「高強度水凝膠」。大體就是將高分子做成濕濕軟軟的彈性體。這東西特別輕巧,但卻極其結實,還能做生物材料,感應外界刺激,用在人體上。張銀宇聽完課,感覺「這個水凝膠很酷啊」。

「在與劉老師簡單交流後,劉老師塞給我幾本碩博論文,讓我打好基本功。從最開始懵懵懂懂讀文獻,慢慢地學著提問題、查文獻,再後來自己也能尋找解決方案、做實驗驗證。」張銀宇在其中找到了實現自身價值的快樂。

實驗室里,每天在倒騰瓶瓶罐罐似乎能給他帶來莫名的快樂,大三過後,張銀宇就決定跟隨劉老師讀博了。就這樣,張銀宇在劉老師的課題組讀了五年博士,這一切都源於最初那天的念頭「這個水凝膠很酷!」

張銀宇研究的課題是「新型智能響應性的高強度濕軟物質的開發與其生物醫藥應用研究」,簡單來說就是做聚合物水凝膠,更通俗形象點就是「果凍」。人體70%以上的質量都是水,除開部分可流動的體液與含水量極低的骨骼,本質上就像是一塊大「水凝膠」,理想狀態下有些地方的「水凝膠」不中用了,就用人工合成的「水凝膠」打個「補丁」,做點替代。

但是DNA這個進化了億萬年的「小工廠」合成出來的才是超頂尖的「水凝膠」,人工合成的水凝膠在微結構、力學性能、功能性上還是有一條鴻溝需要去跨越,如何去縮小這個鴻溝,便是他具體的研究方向。

博士入學一年後,他發表了一篇論文,沒想到就達到了博士畢業的校級要求。張銀宇想:之後便可以一心一意地做科研了。

「奉獻、感恩,不能只是說說而已」

在天大的9年,張銀宇聽著邢其毅老師的《有機化學》入行高分子,又聽著潘祖仁老師的《高分子化學》入行生物材料,對他來講,博士的道路的確艱辛。但是不論做什麼,得安逸就得不了成績,得成績就得花幾倍於常人的時間去磨礪自己,而天津大學優秀學生標兵、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大學生挑戰杯天津市特等獎-全國賽三等獎、天津大學優異生、天津大學優秀青年志願者等榮譽的獲得,便是最好的證明。

他的科研成果也十分優異,至今已在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等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一區論文2篇(影響因子:12.4、10.3);以共同一作身份發表SCI一區論文3篇(影響因子:32.4、19.6、17.4);以第二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5篇,其中一區三篇(影響因子:7.1、4.7、4.9),二區一篇(影響因子:3.7),三區一篇(影響因子:2.6),總計影響因子115.1,此外還獲得了授權專利一項

拼盡全力的堅持和對科研的滿腔熱愛,他過得充實而富有激情。

而對於張銀宇來說,科研之外的道路,是奉獻與感恩並存的。本科時期,他便一直與志願活動同行,從一名普普通通的志願者,到材料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的主席,3年的志願服務讓他體會到了小愛成江海的感動;在新長城天津大學自強社擔任部長的過程中,與身體殘疾的青少年接觸讓他學會了面對困難時的不屈與從容;作為2010級的一名新生排長,當初對學弟學妹的關懷和幫助,也換來了如今他們遍布各地的祝福和問候

「那次大地震,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

2009年上大學時,他從祖國的西南輾轉到了華北,經歷了九年的天大求學,從本科到直博,他收穫的是天大實事求是的科研素養與做人準則,始終銘記的是與志願相伴,心繫他人。而學成歸來的他,沒有選擇出國深造,亦沒有選擇高校就職,而是毅然決然地再次從華北返回西南的懷抱,希望用自己的科研本領和滿腔熱血投身祖國西南,為中國軍工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因此,他主動關注了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在2017年暑期報名了該院夏令營,了解祖國軍工事業的發展和對研究型人才的渴望,而這正與他想通過科研做些真正實用東西的理想相一致,因此他便下定決心投身於中物院的軍工研究工作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被熟悉的人尊稱為「核九院」,這個中國唯一的核武器研製生產基地,實現了原子彈、氫彈、核武器小型化等一系列重大跨越。它保障和支撐著我國的戰略核威懾能力,是奠定我大國地位的「定海神針」。在崎嶇重疊的西南大山環抱中,這支隱秘強大的科研力量已默默存在了近60年。于敏、錢三強、王淦昌、鄧稼先、朱光亞、陳能寬、周光召、郭永懷、程開甲、彭桓武等「兩彈元勛」,曾戰鬥在這裡,用強大科研實力護佑著祖國的和平和安寧。在這裡工作的人被稱為大山深處的潛伏者,是「中國面壁者」

張銀宇願意做這樣的「面壁者」。起初身邊朋友對他的選擇無法理解,認為科研能力優秀的博士應該有更好的職業歸宿。但是對經歷過汶川地震的張銀宇來說,在廢墟中站立起來的,不只是倒塌的建築。他對西南大地愛得深沉。他毅然決然地選擇畢業後投身到祖國西部,因為他相信——不積小善無以至千里,但求做一絲一毫地努力,潛心研究,有朝一日為中國的軍工事業添磚加瓦,這就是他之所求。

或許未來的道路漫長艱辛,但對於他來講卻充滿激情和希望,他願意以專心科研和踏實工作的信念捍衛祖國和人民的希望

「既然選擇了,那麼為軍工事業做出貢獻便是使命,我願從此忠於使命,獻身使命,不辱使命,這才是最好的歸宿。」張銀宇說。

圖:天津大學新聞網 網路

文:天津大學新聞網

編輯:醬小喵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外天 的精彩文章:

18年時光匆匆流過,親愛的天外天成年啦

TAG:天外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