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蘇軍洗劫東北的真相都在這

蘇軍洗劫東北的真相都在這

點擊看大圖

1945年8月, 根據雅爾塔協定蘇聯出兵東北驅逐了日本關東軍。按照國際慣例, 蘇軍應該迅速撤離東北並把政權移交給中國政府。然而, 蘇軍竟置國際法於不顧, 對東北的日資工礦產業以戰利品的名義進行了瘋狂的拆遷。

點擊看大圖

1945年5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戰事以德國的投降而告結束。而在遠東的太平洋戰場和中國戰場,盟國的對日戰爭還在繼續。因國民黨軍隊當時根本無力與日本軍隊抗爭,所以要求蘇聯派出軍隊。根據蘇、美、英三國秘密簽訂的《雅爾塔協定》,「在德國投降及歐洲戰爭結束二至三個月內,蘇聯將參加盟國方面對日作戰。」

點擊看大圖

1945年8月9日,蘇聯本著其在遠東的政治、經濟、軍事目的分7路出兵東北,迅速驅逐了日本關東軍。8月14日,日本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敦促其無條件投降的條款,第二次世界大戰遂告結束。

點擊看大圖

然而從9月初開始,駐守中國東北的蘇聯軍隊,竟置《雅爾塔協定》與《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於不顧,對東北日資工礦等產業進行了大肆的拆遷。

點擊看大圖

二戰期間,蘇聯國內的經濟狀況已成凋敝之勢。而當時的東北是日本支持戰爭的物資供應地,工業已經具有相當的規模,設備先進,管理完善,生產能力在亞洲首屈一指。蘇聯把東北的先進設備運回國內,對戰後經濟恢復起到相當大的作用。

點擊看大圖

蘇軍對東北日資工礦業的拆遷有著嚴格的計劃從1945年9月初開始,至1945年12月3日結束,拆遷的重點集中在動力生產輸送設備、發電機、實驗儀器、實驗室、醫院等,以及開採、化學和水泥等重工業的整套設備。1945年8月14日《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規定蘇軍撤離東北的最後日期也是1945年12月3日,從此也可見到蘇軍拆遷的預謀性。

點擊看大圖

在此期間,大批經過特殊訓練的工程技術人員從蘇聯國內來到東北指導拆遷工作,部分蘇聯軍隊也參與了拆遷。大量的日本與中國的勞工,甚至戰犯也被逼參與其事。他們招來負責管理工業設備的日本人,要他們提供拆遷工廠的詳細方案,並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對指定工業設備的拆裝。在拆遷過程中,蘇軍對數以千計的樓房和家庭住房進行了破壞。

點擊看大圖

偽滿時期,東北地區的電力系統水電以松花江上的小豐滿水電廠和鴨綠江的水豐發電廠為主幹,火電以撫順、阜新、本溪等發電廠為主幹。火力發電網東起吉林、西至綏中,南起旅順、北至哈爾濱。東北「鐵塔林立,22萬伏特之輸電線路縱橫1萬餘公里,發電設備能力有180萬(另有未完成之100萬),每年輸送電力達50億度,促成東北之重工業化及農村電力化」。

點擊看大圖

蘇軍來後,把上述電廠拆個精光運回國。致使東北地區電力生產力下降了竟71%,損失金額超過2億美元。

點擊看大圖

鋼鐵工業是其他各業的基礎,蘇軍對其更加重視,破壞也更加徹底。鞍山鋼鐵廠,原有9座規模宏大的鍊鋼爐,每座生產能力650噸,除第3、第4座外,其餘7座的主要機件,如鼓風爐、卷揚機等設備,皆被蘇軍拆走。宮原鋼鐵廠和通化鋼鐵廠的設備完全被破壞。

點擊看大圖

本溪鋼鐵廠的鐵的生產能力由60萬噸降到10萬噸,生產能力下降了83·33%。此外,本溪的特殊鋼、機械等工廠也損失嚴重。蘇軍拆遷以後,瀋陽鍊鋼廠的生產能力從20萬噸下降到不足10萬噸,下降了50%。(鋼鐵工業中電氣方面的損失已記入電力方面)。

點擊看大圖

而東北的煤炭工業產量從年產2500萬噸減少到250萬噸,生產能力下降了90%,並且只有25%的產量用於國內急需。由搬運和破壞給煤炭工業所造成的損失估計為5000萬美元。

點擊看大圖

東北鐵路方面的損失。

點擊看大圖

蘇軍破壞對東北機械工業方面的損失。

點擊看大圖

蘇軍拆遷對東北液體燃料工業方面造成的損失。

點擊看大圖

蘇軍拆遷對化學工業造成的損失。

點擊看大圖

蘇軍拆遷對東北水泥工業方面造成的損失。

點擊看大圖

蘇軍拆遷對東北非鐵金屬工業方面造成的損失。

點擊看大圖

蘇軍拆遷對東北纖維工業造成的損失

點擊看大圖

蘇軍拆遷對東北造紙工業方面造成的損失。

點擊看大圖

而東北電訊方面,投資集中在新京、瀋陽和大連三處,遭受破壞最嚴重的也是以這三處為重,損失金額達458·8萬美元。

點擊看大圖

點擊看大圖

點擊看大圖

除了對工礦業拆遷以外,蘇聯軍隊還洗劫了東北地區的醫院(抗日戰爭結束時,日本人在滿洲共建立了18家醫院)、圖書館、實驗室、中小學校和大學。阜新、鞍山、本溪湖和煙台等工業區醫院的外科器具、機器、實驗室設備和藥品等必備用品被洗劫一空,住院的病人也不知去向。

點擊看大圖

1946年5月蘇軍佔領期結束時,整個東北已經找不到一家裝備完整的醫院了。駐瀋陽的東北大學被洗劫一空,只剩下光禿禿的圍牆,哈爾濱和長春的裝備良好的教育設施也未能倖免。

點擊看大圖

蘇聯軍隊還徵用了鞍山、阜新等工業城市的糧庫,糧庫里的糧食被用來支付拆遷工人的報酬。長春「滿洲國」政府大樓被蘇軍搬空後放火焚燒,由於大廈具有相當的耐火性,他們就挨間放火焚燒。蘇軍撤走後,鞍山和阜新等大城市的醫院設施和現代交通設施也都毀壞殆盡。

點擊看大圖

蘇軍對東北日資工礦業的拆遷,總值達20億美元左右。根據國民政府賠償委員會的統計,除東北地區外,中國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的直接經濟損失達313·30156億美元。蘇軍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中,對東北工礦業的拆遷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就占抗戰時期全國直接經濟損失的6·38%,可見蘇軍拆遷所造成的破壞後果是極其嚴重的,使得東北經濟陷入癱瘓,延緩了東北經濟恢復的時間。

點擊看大圖

日本投降後,國民政府著手進行全面接收東北的工作。但國民政府接收東北的行政機構的確立,比蘇軍進入東北晚了整整半個月。國民黨高層對事態發展出現了明顯的判斷失誤,此時蘇軍已開始對東北工礦業進行瘋狂的拆遷。

點擊看大圖

蘇軍拆遷東北工礦業是在獲取「戰利品」的名義下進行的,而1907年海牙陸戰章程規定戰勝國對佔領國財產的處理,首先要分清是公產還是私人財產,凡屬私人財產一律不可侵犯。第二,對佔領國的公產,必須分清動產和不動產,對動產現金、車船等經過移動不改變其原有價值的財產,戰勝國完全有權據為己有。、

點擊看大圖

但對不動產,房屋、土地、工廠、礦山連同機器設備,一律不得搬運毀壞,必須嚴加看管,等候戰後議和時處理。因為這些不動產,一經搬動,其固有的價值將損失殆盡。蘇聯對東北財產的處理,除了沒收現金等動產符合戰爭法外,對工廠、礦山等機器設備的拆遷,都是典型的違反國際法的行為。

點擊看大圖

1945年11月14日,蘇聯經濟顧問斯拉特科夫斯基向中方代表提出,蘇聯在東北的商業機構擬向中國政府立案,並擬以沒收的日資作為蘇方財產與中國合作經營。這是蘇聯首次提出東北經濟合作問題。自此開始,中方以張嘉璈為代表,蘇方以蘇軍駐東北司令官馬林諾夫斯基元帥與蘇軍經濟顧問斯拉特科夫斯基為代表進行了多輪的磋商。

點擊看大圖

頗費躊躇之後,張嘉敖向蘇方提議對蘇軍償以一筆軍費,「其數目擬定為東北流通券十億元。將來合辦事業種類確定後,蘇方即以此十億元充作資本。蘇方不再提出戰利品問題」。蘇方對此建議加以拒絕。

點擊看大圖

談判陷入僵局,身為外交特派員的蔣經國銜父命出使蘇聯與斯大林協商東北問題的有關事宜。在第二次會談期間,斯大林對蔣經國說「蘇聯單方堅持要把在東北為關東軍生產的工廠以戰利品看待。中方的不同意態度,已使蘇聯軍方感覺受辱。」

點擊看大圖

「根據戰爭法,只有為日本關東軍從事生產的企業才被蘇軍當成戰利品。」這些「戰利品」應該由蘇、中雙方在平等的基礎上共管。蔣經國對此表示異議,並轉達蔣介石對此問題的建議「蘇聯不將任何工廠聲明為戰利品。而由中國政府交付蘇方東北工廠的半數,作為蘇軍對日作戰的補償,並彰顯中、蘇友誼。」、

點擊看大圖

斯大林對此意見表示不滿,稱蘇聯對在波蘭的德國企業也是同等對待的,也是只沒收了德屬工廠一半的設備。但他又表示,他將對蔣介石的建議加以考慮,然後採取「不傷中國感情」的措施。

點擊看大圖

蘇聯在東北的所作所為時刻都沒有逃過美國的視線。正在中國調處的馬歇爾表示,中國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答應蘇聯要求,即使蘇聯推遲撤軍也應在所不惜。

點擊看大圖

美國對中蘇經濟合作談判的介入,使得雙方的談判更趨艱難。英國與美國同一步調,也做了同樣的表示。在蘇聯掠奪東北財產的問題上,中、美、英三國達成了共識。1946年3月底,中蘇經濟合作談判宣告徹底失敗。

點擊看大圖

從表面上看,這次經濟合作談判成敗與否沒有實質的意義,因為70—80%的東北工礦業機器設備已被蘇聯拆運而走。但實際上,整個經濟談判的過程卻影響了國民政府的接收工作。蘇軍駐守東北,使得國民政府接收東北不利。這樣,談判的目的之一就是儘快促成蘇軍的撤離。

點擊看大圖

抗日戰爭結束以後,對日索賠問題成為同盟各國關注的問題之一。賠償問題牽涉到對日作戰的各個國家利益,糾紛在所難免,為了協調各國的利益,儘快達成有關日本賠償的協議,成立了由中、蘇、美、英等國組成的遠東委員會,專門負責賠償事宜。國民政府成立了行政院賠償委員會,作為處理賠償問題的專門機構。

點擊看大圖

美國在遠東委員會上極力主張將蘇聯拆走的工業設備納入到日本賠償範圍之內。這樣,蘇軍拆走的財產則將為各國所共享,蘇聯在賠償問題上分「一杯羹」的計劃將以破產而告終。蘇聯堅決反對,認為那些是蘇軍的「戰利品」,而不應包括在賠償範圍內。正是由於美、蘇雙方在遠東委員會上的意見不一致,導致了賠償協議遲遲不能通過。

點擊看大圖

從歷史客觀的角度講,蘇聯的對日索賠實質上是沒有多少資格的,因為蘇軍在東北的對日作戰只持續了幾天,無法與曠日持久、耗資巨大的太平洋戰場比擬。相對於中國軍隊的抗戰而言,蘇軍出兵東北只不過是抗戰尾聲。蘇聯在東北的財產搬運,是趁中國軍隊遠離事發地區,尚沒有武裝力量對其進行阻止。

點擊看大圖

關於戰後東北財產的處理原則,同盟國分別在莫斯科、波茨坦和巴黎就賠償問題進行的磋商中達成了協議如果東北的工業設備能夠保存完好,就利用其發揮其最大的經濟效用。盟國對東北財產的未來處置進行了明確的規定,這是從保護東北工業的原則出發而考慮的。

點擊看大圖

然而,蘇聯對東北的財產野心美國並非沒有覺察。但當時的美國忙於佔領日本本土,對蘇軍的拆遷行為並沒有有效制止。杜魯門就有關賠款問題說過,「中國抗戰八年,蘇對日作戰僅數日,向日本要求賠償,中國自應居首位,其次為菲列濱,再則為美國,至蘇聯不應要求。」

點擊看大圖

蘇聯拆遷東北工礦產業在客觀上延緩了東北的經濟恢復進程,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滯緩了東北地區的現代化進程,繼而對整個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而從當時的整個國際態勢來講,美蘇就拆遷問題而發生的對抗,是戰後美蘇聯盟走向解體的開始,是美蘇長達半個世紀的「冷戰」大戲的預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假設你的祖先在明朝死於刑囚你又當如何?
醫生這個職業的背後隱藏著什麼?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