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用「仕隱歸一」的思想給石頭配座

用「仕隱歸一」的思想給石頭配座

動蕩咆哮的塵埃暫時停歇,歷史進入了瞻前顧後的兩宋時代。在這319年的兩宋光影中,一種因為盛唐巨大版圖參照下的收斂姿態,一直伴隨著兩等到了蒙古鐵蹄的到來。

兩宋王朝文官為大的治國思路,給環踞兩宋國土周遭的契丹、女真、党項,一種可以大膽窺伺王權的心理暗示。

不爭的事實是,陣列在大宋王朝身後的遼、金和西夏,就像一柄柄利刃,插在宋王朝施政治國的胸口上。且隨便一刃下來,足以致命。

在我看來,正是這種缺乏開疆拓土、主動作為的心氣,使得抱負天下的士子精英們將更多的眼界和思維,轉向了文化藝術、日常技藝以及對於自我內心世界的觀照和自省上。

就這樣,一種精微細膩、縱深悠遠的文化氣息,在一定的意義上講甚至都超越了前朝的盛唐。

清新、精緻、小巧、空靈、婉約成了兩宋氣象。

在科技革新的道路上,體現出了登峰造極的天文、數學、醫學、農業和建築,除此之外,詩詞、繪畫、書法和園林技藝方面所呈現出的成就,一樣高山仰止,令人驚嘆。

( 兩宋理學大盛,文人仕子品石讀石已非生活的附屬,而是屬於純粹的審美,是涵蓋了修身養性的高雅活動,品賞奇石,就如同琴棋書畫一樣,是一種心靈的舞蹈和放鬆,更是一種屬於至美藝術的享受與探尋。)

很多的時候我就想,這個從一開始就瀰漫著危機氣息的兩宋王朝,為何能夠在那樣壓抑、悲憤、失望,甚至無助的境遇生存中中,創造出那樣令人震驚的巨大成就來?

後來在意蘊曲折的宋詞里漸次明白了許多。覺得那是儒、釋、道以及兩宋理學思想錯綜交融下的時代使然,是文官執政偏位下的一種治國選擇,亦或者說是一種生活理想的追尋與兌現。

這個時候,我就想起了蘇軾在《靈壁張氏園亭記》中所論說的那個結論: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則忘其身,必不仕則忘其君。

這種承傳了大唐白居易中隱精髓的「仕隱歸一」思想,無疑就是我認定的、關於兩宋脈象走勢的根源所在。

這種仕隱歸一的思想,沒有修養出拯大宋於水火的果敢將領,卻涵養出了驚艷后世的兩宋科技。當然,閑適靈魂、安慰自我的奇石賞玩,更是在這一思想的主導下,呈現出了氣度卓絕的兩宋風範。

由此觀之,仕隱歸一的思想,就是托舉兩宋奇石成為藝術主體的文化底座,沒有了文化底座的承載,縱使石頭再卓絕驚艷,也會黯然失色少人讀。

(下面六張地圖,就依照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政權交替流變下的疆域圖演變,呈現刀戈劍影硝煙瀰漫的分裂局面。)

(文中的「動蕩咆哮」,就是指唐帝國被朱溫所滅後出現的分裂,就是五代十國時期動蕩時期。之所以在文首說這句話,覺得動蕩咆哮的五代十國,對宋王朝甚至由此以降的整個中國歷史,影響是巨大而深遠。武人趙匡胤兵變立宋,力懲五代時期軍閥混戰蔽病,杯酒釋兵權下「重文輕武」由此濫觴。)

(後唐歷史直追唐朝末年李克用的時代。沙陀族(就是突厥的一個族)出身的李克用受封河東節度使駐太原,被封為晉王,建立晉國,定都太原。朱溫暗殺李克用未成,由此李與朱結下深仇。朱溫篡唐建立後梁後,李仍用唐天祐年號,成為後梁北方最大的威脅。李克用死後,兒子李存勖繼承晉王爵位,公元923年李存勖在今河北大名縣稱帝,建國號唐。為區別於隴西李氏建立的大唐王朝,故史稱後唐。同年。唐軍進佔汴城,梁亡。李存勖將後唐都城定在洛陽。 )

(用「暫時停歇」表述,就是因為五代後晉時,被石敬瑭割讓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太拆後世治國的台了。因為中國的北部屏障由此發端成為游牧領地,以致中原政權在冷兵器時代,不得不接受因為喪失屏蔽緩衝而處處受制於善戰游牧民族的壓制與侵擾。由此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游牧民族羽翼豐滿漸次強大,並兩次消滅中原政權。)

(祖先為沙陀部人的劉知遠,先在李克用的養子李嗣源部下當軍卒,後因兩次救護石敬瑭脫難有功,留在石帳下當了個牙門都校,後升職馬步軍都指揮使,後一直累官至河東節度使等要職,屢建奇功,兩次大破契丹,官至太原王。契丹滅後晉後,於後晉開運四年(公元947年)在太原稱帝,建立了漢政權,因劉自稱為東漢顯宗八子淮陽王昞之後,故改國號為"漢",史稱"後漢"。)

(五代十國分裂割據局面,實質上是唐末藩鎮割據的繼續和擴大。唐朝滅亡後,北方黃河流域先後出現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政權,南方出現了吳、南唐、吳越、前蜀、後蜀、楚、閩、南漢、南平九個政權,在加上北方割據太原的北漢,史稱「五代十國」。)

(上圖就是公元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趙匡胤為帝立宋定都開封疆域圖。五代十國分裂局面行將結束,國家再迎一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泉石上 的精彩文章:

TAG:清泉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