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歷史故事
古人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以石勒、石虎為首的石氏皇族,因為澄師之故,篤信佛教,使得佛教風行朝野。
因朝廷的推崇,四處都有寺廟在營造,百姓也以各種理由、各種目的競相出家,有多少能如理信受、如法修持,就很難說了。必然的結果就是僧人們真假混淆、良莠不齊。
中書郎王度,即上奏朝廷:佛門魚龍混雜,奸匪盜賊之徒混雜其中,逃兵避徭之人潛入僧團,佛是西域之神,應禁止漢人出家。
石虎對佛教亂象也看不過去,為此特下詔書:佛門三寶,有益教化,正應供奉。而佛門之內,凡品行高潔,精進修行者,才能稱為沙門。為維繫僧團清白,絕不容許魚目混珠之情形,查證屬實,一律嚴辦。
這也是歷史上,政府參與宗教管理的開始。
石虎的大臣——尚書張良、張離等,因家資富足而廣興供養,常常出資興建塔修廟,齋僧佈道,而平時的言行依然如故。
澄師經常勸誡他們:「清靜以養性,無欲以養情,慈悲以養心,這才是事奉佛法最重要的事。表面上大布施、大供養,貪吝之心不改,遊獵殺生不減,這才是造惡的根本,還有什麼的福報可言呢?」
有權有勢之人,多出點錢無所謂,讓他不動歪腦筋就難了。不久,張良等人就因貪贓枉法,先後被斬。佛真的會保佑誰嗎?
石虎曾經請教澄師:「佛教講不做殺生之事,我為是天下之主,如果不殺犯事之人,如何肅清海內?我又信佛,這樣殺生,豈不是沒有福報?」石虎本就貪淫好殺,今日心情平和,才會由此疑問。
澄師抓住機會,順勢利導,為之說法:「帝王奉事佛法,當是外表恭敬,內心平和,顯揚三寶,不做殺虐之事。至於那些兇狠愚昧,非教化可以改變的,有罪就要繩之以法,有惡就要刑法加身,畢竟不是好事,不能因動用刑法而歡喜,反而要同情他們。當然,不可以濫殺,否則,就算傾其資財而做供養,也免不了禍殃。陛下如能淡泊情慾,興大慈悲,不但佛教興隆,陛下自身的福報也會綿綿不絕。」
一句話是不可能把好殺成性的石虎,轉變慈眉善目的菩薩,只因澄師常在左右,也是收斂很多。聖人之行,就是這樣,讓百姓受益,卻不知原由。
待續……
TAG:剎那千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