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立德樹人融入學校課程體系
作者簡介:楊志成,首都師範大學副校長,博士,副研究員。曾任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學教師、副校長,北京市原崇文區教委主任、東城區教委主任,北京奧組委奧林匹克教育處處長,北京市教委基礎教育一處處長,北京教育學院副院長等。主要研究領域:教育政策、教育行政、學校管理、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學校德育、奧林匹克教育。
課程是現代學校實施教育的載體,也是國家教育主權的載體。因此,學校課程必須體現對國家教育方針的落實,體現學校辦學理念的表達。進入新世紀,伴隨著我國第八輪課程改革的實施,學校課程建設有了更大的自主權。從校本課程開發到課程體系建構,學校課程發展經歷了課程建設、課程體系建設和課程文化建設三個發展階段。隨著學校課程體系建設的多樣化發展,如何更加有效地落實國家教育方針,如何更加完善地體現不同學段課程的價值,如何更加系統地構建學校課程體系,成為當前我國中小學課程建設需要關注的問題。北京市東城區板廠小學(以下簡稱「板廠小學」),注重通過學校課程深入貫徹國家教育方針,遵循小學生認知規律,融入時代發展主題,系統規劃學校課程體系,逐步形成了以「智慧教育」為理念,以堅持「立德樹人」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目的,以全面整合、系統建構為方法的學校課程體系建設行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智慧成長課程體系」和「智慧成長德育體系」,成為小學階段通過系統建構學校課程體系,有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典範案例。
遵循價值統一原則,完善學校課程價值建構
學校課程體系建構的邏輯起點是學校育人價值取向的明確和精確。學校課程價值要體現國家意志、辦學理念、社會與家庭期待和學生髮展需求,是對國家、社會、家庭、學生等各種價值取向的統一。從教育價值的哲學分類看,教育肩負著發展人的個體生命價值的職責,這是教育的元價值,或個體性價值;同時,教育也肩負著社會和家庭對人的生產勞動能力發展的需要,這種價值可以稱為教育的生產勞動價值或工具性價值。此外,教育還肩負著發展人的良好思想品德的任務,使其能夠在社會中很好地生活,這種價值被稱為教育的消費性價值或社會性價值。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這是新時期我國重要的教育價值取向。「立德樹人」將教育對人的個體發展價值、工具發展價值、社會發展價值有效統一起來,成為我國當前有效統一教育價值的指導思想。這種價值統一原則是學校課程建設的重要理論基礎。板廠小學對「智慧教育」價值體系進行了統一建構,通過對古今中外智慧概念的解構,提出了「體智」「腦智」和「心智」三大教育發展價值。這三個價值分別對應人的個體性價值、工具性價值和社會性價值發展,形成與國家「立德樹人」價值體系有效對應的校本化實踐策略。這三大價值相互聯繫、相輔相成、相互滲透,實現了學校課程價值體系的系統建構,為課程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遵循邏輯統一原則,優化學校課程系統建構
學校課程體系是學校課程設置、課程管理、課程資源、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的綜合體系,是課程管理權的系統性表達,是學校課程領導力的核心載體,決定著國家課程標準、育人目標的落實。學校課程體系建構遵循系統邏輯,邏輯起點是育人目標,而育人目標的上位是教育理念和辦學理念。課程體系的建設不僅包括課程設置,還涉及課程管理和課程資源建設等內容。因此,課程體系的建設成為學校育人體系的槓桿,整體撬動了學校育人模式的變革。板廠小學課程體系的建構體現了邏輯統一的系統構建原則。首先,學校課程體系體現了學校辦學理念和育人目標對國家教育方針的落實。學校構建的智慧成長課程體系是對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校本化發展,形成學校獨特的校本化辦學理念和課程理念的頂層設計。其次,板廠小學課程體系運用整合建構的邏輯統一原則,以六大領域統籌三級課程整合,形成以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三級課程整合為基礎,學科橫向融通、學段縱向銜接、文化多元融合、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成長規律的「智慧成長課程體系」。課程體系以「道德與公益」「傳統與文化」「藝術與審美」「體育與健康」「科技與創新」「綜合與實踐」六大領域為系統構建核心邏輯,體現服務學生全面發展的理念,形成「六位一體」的課程實施格局,培養學生未來發展所需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學校在系統構建課程體系的同時,注重德育課程體系的特色建構,使學校德育融入課程化載體,用大課程觀落實大德育觀,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有效融入學校課程體系。學校認為德育課程是突出德育實效性的重要渠道,也是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真正落地的必然要求。學校在「智慧成長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系統規劃「智慧成長德育課程體系」,運用隱性課程理論和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科育人思想,體現了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的精神,分別從管理育人、文化育人、課程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協同育人六個方面整體規劃,形成了課內外深度融合、家校社協同發展,為學生成長奠定堅實基礎的學校德育課程實踐體系。
學校課程體系建構的過程和結果是課程管理和課程實施。為此,板廠小學系統建設了課程管理制度體系、組織體系和運行體系,構建了智慧課堂教學範式,形成了智慧教育課程與教學邏輯統一的系統實踐體系。
遵循知行統一原則,實現學校課程特色建構
設計是基礎,實踐是關鍵。學校要在系統構建、邏輯統一的基礎上,結合學校特點、地域特點、教師優勢和社會資源,進行有特色的課程開發和實施。課程實施過程中,學校要遵循知行統一原則,不宜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地擴大課程實施廣度和難度,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師制宜、因生制宜,實現學校課程特色、經濟、有效發展。在具體實施中要把握好以下幾個關係:一是把握好學校課程理念與國家課程標準的關係,做到以貫徹國家課程標準為底線,確保國家課程有效實施;二是要把握好課程內容資源開發與育人為本的關係,堅持育人為本,堅持「物服務人」的原則,有效把握課程內容與資源貼近學生、貼近生活;三是要把握頂層設計與因地制宜的關係,充分發揮學校歷史資源、教師資源、社會資源、環境資源等特色和優勢,降低學校課程建設運行成本,形成學校課程建設特色,讓學生的生活、經驗、社區、環境融入課程,進入課堂,實現課程開放性建構。
板廠小學課程建構體現了因地制宜的學校課程特色,如學校在德育養成課程建構中分別圍繞「學習做人、學習傳統、學習先進、學習奉獻」四個方面實施德育課程:一是貼近生活開發習慣養成課程,從學校、家庭、社會三個層面推出「板廠小學道德文明『八會』」,並製作了動漫短片,進行「好習慣伴成長」教育,實現學習做人的目標;二是利用傳統開發節日文化課程,如「節日文化潤童年」教育,引導學生認識並共度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實現學習傳統的目標;三是通過榜樣引領開發力量課程,如「追尋榜樣志高遠」教育,引導學生「尋榜樣、學榜樣、做榜樣」,實現學習先進的目標;四是通過公益行動開發愛心課程,如「投身公益心有愛」教育,師生相繼走進明天病房、天津福利院等十多個社會福利機構,實現學習奉獻的目標;五是利用社會資源開發學行課程,如「學行博物館」課程,每學年學校組織學生至少走進四所博物館,通過參觀、聽講解、動手實踐等形式,讓學生學習鮮活的知識,積累活動經驗,另外,班級還自主開展「紅領巾築夢」行動,組織學生到學校周邊的工廠、百工坊、故宮等地開展遊學課程;六是利用家長資源開發家長課程,邀請家長做學生築夢夥伴,結合家長們的專業與特長,開設「家長講堂」,讓學生體驗到豐富多彩的課外知識。
立德樹人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根本任務。中小學時期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時期,課程是立德樹人的主渠道。因此,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融入學校課程體系是中小學校的重要責任。板廠小學課程體系建構的實踐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探索。(作者:楊志成)
《北京教育》雜誌普教版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