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羅斯,沒有什麼是一瓶酒不能解決,如果有,那就兩瓶
俄羅斯世界盃正在激情上演,對於戰鬥民族來說,他們現在的問題或許不是俄羅斯隊能取得什麼成績,而是——沒酒喝了!
比如,最新看到一則新聞是這樣的:
據說來俄羅斯的球迷太多,酒都不夠喝了。以前啤酒在俄羅斯是飲料,現在「飲料」都沒了……
其實談到戰鬥民族,酒真的是不可缺少的。比如以前在俄羅斯大街上,經常能看到這樣的畫面:
俄羅斯人愛喝酒世界聞名,不就是多喝了兩瓶么?沒事,馬路邊睡一覺接著喝!
那麼戰鬥民族到底有多愛喝酒,不妨讓我們了解一下。
可以沒有黃油肥皂,但一定要有伏特加!
在俄羅斯,酒的地位實在是太重要了。隨便進入一家超市都能看到好幾面牆,上面擺的都是酒,伏特加、白蘭地、威士忌……幾乎就是酒的天堂。
而且俄羅斯人喝的酒,都是酒精含量40度以上的烈性酒。其中,俄羅斯人最愛喝的當然是伏特加,它被戰鬥民族稱為「生命之水」。
伏特加起源於15世紀末,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上至沙皇大公,下至平民百姓,都是伏特加的愛好者。俄國第一位統一全國的弗拉基米爾大公曾這樣說,」俄國人可以沒有黃油,沒有肥皂,但一定要有伏特加!」
上好的伏特加用黑麥和山泉釀造,高度提純到96-98度,然後用泉水或自流井水稀釋到40度。有意思的是,伏特加這個名字以及40度的黃金標準還是門捷列夫發明的。對,就是那個制定出元素周期表的大化學家。在喝酒這件事上,俄羅斯人早已提升到了科學的高度。
憑藉伏特加打贏二戰,這真的不是笑話
都說俄羅斯人是戰鬥民族,實際上,伏特加正是他們的「戰鬥源泉」。
他們常放在口邊的一個笑話是,前蘇聯之所以能打贏二戰,靠的就是兩樣:伏特加,和大量的士兵。
有一個數據是,二戰中蘇軍全體消耗的酒類超過2.5億升!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伏特加。
道理很簡單,動輒零下三四十度的嚴寒,士兵們凍的在篝火前瑟瑟發抖,而蘇軍後勤部門卻沒有條件提供高熱量食品,只得寄望於酒。一份斯大林親自簽署的命令寫到,「每名士兵每天配發100克伏特加,坦克兵加倍,但禁止戰前過量飲用。」
不過配發的酒始終有限,於是士兵們就自己釀:70%的步兵師都有自己的戰地釀酒作坊,而蘇軍標準的野戰廚房普及率只有30%。一些士兵甚至隨身攜帶釀酒器具,還嘗試過用蘋果、玉米等釀造,戰鬥民族真是走哪喝哪。
沒有什麼是一瓶酒不能解決,如果有,那就兩瓶
俄羅斯人對酒的喜愛,已經深刻的融入到日常生活。
酒被稱為男人們的「第一妻子」,不喝酒的男人就不是男子漢,見了面也會問候一下喝了沒,就像我們中國人一見面就問「吃了嗎」。
俄羅斯人喝起酒來也不太講究菜,喝口酒,吃口麵包,再來一兩口乳酪就成了。和伏特加最配的菜肴不是什麼雞鴨魚肉,而是俄羅斯酸黃瓜,one shot(一口悶)加一口酸黃瓜才是俄羅斯最正宗的喝法。
老百姓這麼愛喝酒,政府也不是沒有制約過。本次世界盃,俄羅斯的伏特加酒廠還特意生產了一種獨特的開酒方式:一個個螺絲帽擰開後,下面卻是無數個螺絲帽……這真是「喝酒五分鐘,開酒兩小時」……
中國白酒空降世界盃,戰鬥民族喜笑顏開
如果說俄羅斯的啤酒和伏特加不給力,那苦苦盼來世界盃,想要一酒盡狂歡的戰鬥民族難道就這樣「彈盡糧絕」?
不盡然,這次中國白酒把戰鬥民族從世界盃「一酒難求」的邊緣給拯救了回來。看看中國白酒都做了些什麼。
世界盃揭幕戰前夕,一場結合足球、中國白酒、熊貓、芭蕾與魔幻的超現實主義世界盃主題晚宴在莫斯科四季酒店舉行。作為進入世界盃官方款待包廂的唯一中國白酒品牌國窖1573,以一種前所未有的表現形式向世界宣布,中國白酒來了,它將成為世界盃賽場的新寵兒。
將中國隊帶進世界盃的功勛主帥米盧、前國足隊長范志毅,以及有「中國男孩」之稱的烏拉圭球星雷科巴,也作為瀘州老窖俄羅斯體育文化之旅的特邀嘉賓,一起讓世界球迷共品這一杯中國白酒。
而在賽場包廂里,戰鬥民族球迷大口品鑒,歐美球迷拍照晒圖,全球球迷用各種姿勢表達沉醉於白酒獨有的味道,國窖1573讓神秘的東方文化全圈粉全球球迷。
「車馬未動,糧草先行」,中國白酒先於國足馳騁於世界杯賽場之上。誠然,世界盃之於中國足球暫時還無緣,而諸如中國企業在場賽上的頻頻亮相,也在為中國足球未來的崛起做著鋪墊。未來更多的中國元素也將隨之而來。希望有一天,我們能看到11個中國人能再一次佇立在世界盃的綠茵賽場之上。也希望這樣的一天能夠行至將近。
TAG:黑土影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