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禹為何葬於浙江紹興?專家學者:與春秋時期的越國有關

大禹為何葬於浙江紹興?專家學者:與春秋時期的越國有關

大禹是華夏民族的偉大先祖,他不僅建立了第一個王朝——夏朝,還創造了大禹治水的豐功偉績。雖然我們普遍認為,大禹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但圍繞著「大禹究竟是哪裡人」、「大禹陵在什麼地方」,仍存在許多未解之謎,一直各領域專家學者的研究熱點。

關於大禹陵的所在地,全國範圍內至少存在6種以上的說法,比較主流的有「浙江紹興說」、「河南伊川說」和「安徽塗山說」。其中,又以浙江紹興的大禹陵最廣為人知,它於1996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禹治水

記載紹興大禹陵的最早文獻,是春秋時期的吳越地方史《越絕書》。其中提到,越國的先祖是治水英雄大禹,浙江紹興會稽山上有大禹廟,是夏朝的第4任國君少康的兒子建造的。

在西漢時期,司馬遷的《史記》中,對紹興大禹陵的記載的最為明確:「禹會諸侯江南,計功而崩,因葬焉,命曰會稽」。意思是說,大禹治水成功後,來到江南地區論功行賞,死後被埋葬在浙江紹興的會稽山。其中還記載,秦始皇一統六國後,曾親臨紹興會稽山祭拜大禹,並命丞相李斯撰寫了祭文和碑刻。

春秋時期《越絕書》

在《史記》以後,歷朝歷代的史書也留下了關於浙江紹興大禹陵的記載。例如,在東漢的漢靈帝時期,曾經建造了禹廟碑。在南北朝時期,南梁武帝蕭衍(琅琊榜中的皇帝)篤信佛教,在紹興修建了大禹廟。後世的唐朝、明朝和清朝,都曾經對大禹廟進行過修繕。

看上去史料非常充分,但個人認為,西漢時期距離夏朝已經過去了2000餘年。不論是「大禹會諸侯」的民間傳說,還是秦始皇祭拜參大禹陵的歷史故事,都可以作為一個證據,但不能蓋棺定論,必須有更早的文獻和史料進一步佐證。

司馬遷的《史記》

那麼,在西漢以前,夏朝先祖大禹和浙江紹興地區,究竟還有沒有其它關聯呢?這就提到了《史記》中的另一個故事,就是「大禹會諸侯」時,防風氏首領不聽調令,被殺於紹興的故事。

許多專家學者認為,浙江的防風氏與良渚文化有千絲萬縷的聯繫。良渚人在在大禹治水的幾百年前,就已經建造了280多萬平方米的良渚古城,以及規模巨大的堤壩。但一場滔天的大洪水,令良渚文化在歷史長河中突然消失。從生活區域和存在年代判斷,防風氏或許是良渚文化的族群。在浙江東部和北部,以及江蘇南部,都廣泛流傳著防風氏的民間傳說,在紹興、湖州和德清等地,都曾建造有防風廟。

春秋時期

在春秋時期,許多歷史名人也曾經提到過防風氏的故事。其中,比較著名的是孔子。在《國語》中記載,吳國攻打越國時,攻佔了浙江紹興。吳國士兵在紹興城內發現了一根巨大的骨頭,需要用牛車才能拉動。吳國使者向孔子請教,孔子認為,這根巨大的骨頭來自防風氏,民間傳說他們是巨人族。

在上古奇書《山海經》中,曾經記載了巨人族的神話傳說。但從理智和科學的角度分析,紹興發現的這根骨頭,最大的可能是恐龍化石,絕不會是防風氏或巨人族的遺存。

《山海經》中的巨人族

另外一個與防風氏有關的名人,是戰國時期的韓非子。他在《韓非子》一書中認為,大禹殺防風氏是為了嚴明法紀,確立大禹「天下共主」的地位,是非常正確的做法,值得後世帝王學習。

從孔子和韓非子的言論,我們至少可以了解兩件事:第一,在春秋時期,大禹殺防風氏的故事,已經是廣泛流傳的民間傳說;第二,在春秋時期,即使像孔子和韓非子這樣博學的專家學者,都已經對大禹、夏朝和防風氏的關係模糊不清,是一種支離破碎的認知狀態。

大禹和防風氏

要準確了解浙江紹興和大禹之間的聯繫,我們還有一個切入點,那就是春秋時期越國的歷史。在民間傳說和《越絕書》中,越國人的先祖是夏朝君主少康的兒子,被封在太湖地區建立了越國,在紹興建造了大禹廟。後來,商朝取代夏朝以後,越國人延續了對大禹的祭祀,但並沒有提到大禹陵。

越國是夏朝後代的說法,有沒有得到考古學的證實呢?沒有。根據目前的考古成果,越國在太湖流域出現的最早時間,只能追溯到商朝末年。越國早期文化的代表是馬橋文化,其發展水平非常落後,甚至落後於距離他們1000年前的良渚文化。

越國

其實,就算沒有考古學的證據,我們也很容易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在夏朝時期,華夏大地上存在「萬國」,當時的東夷和淮夷都是強大的部落,並不臣服於夏朝的統治。夏朝君主少康不可能越過這些強大的部族,在南方地區建立諸侯國。

另外,大禹治水的年代,還在夏朝建立以前,其統治範圍可能更小。按照韓非子的說法,大禹要會盟諸侯,確立天下共主的地位,只可能在自己的領地內,中原的地理位置也最合適。他不可能帶著大量軍隊,千里迢迢地跑到浙江紹興,還殺了防風氏。不論是後勤補給,還是當時的交通狀況,這都是不可能的。

夏朝

許多專家學者認為,越國是大禹後代的說法,反映了春秋時期的一種社會現象。當時各諸侯國看重血統和出身,為了獲得更高的禮遇和地位,攀祖認親非常流行。比如吳國認為他們是周太伯的後代,《史記》中也確實有「周太伯奔吳」的記載。但是,周太伯所到的吳地,不可能是今天的江蘇北部。

因為在商朝末年,商紂王才第一次征服東夷,周太伯比商紂王早了100多年。當時江蘇北部仍然是東夷的勢力範圍,周太伯過去建國可能嗎?他所到的吳地,要麼是陝西境內的吳中,要麼是河南三門峽的虞國(「虞」古音通「吳」)。

商朝

有相同歷史的,還有春秋時期的楚國。雖然一直被中原諸侯國稱為「南蠻」,但楚國人固執地認為,他們是黃帝的兒子高陽氏的後裔。比如屈原,在《離騷》中說:「帝高陽之苗裔兮」。因此,在周天子封楚王為子爵時,引起了楚國人的強烈不滿。其實,春秋時期的諸侯國,哪個不是出身顯赫嗎?

也許,在商朝末年,越國人來到浙江紹興地區建立了國家。他們發現了巨大的城市和堤壩遺址,那是1000年前良渚人的輝煌文明。他們並不知道良渚文化,認為這與大禹治水有關,進而衍生出大禹在紹興會盟諸侯的故事。

浙江紹興大禹陵

那麼,關於浙江地區的防風氏傳說,又該怎樣解釋呢?這或許是另外一起歷史事件。大禹不會在論功行賞時,在遙遠的異國他鄉,殺一個素不相識的部落首領。也許,防風氏是良渚文化的一支,他們曾經北上與大禹的華夏族群發生過戰爭,失敗後被殺。

現代浙江紹興的大禹陵,只是大禹廟旁邊的一個小山洞,不可能是大禹的陵墓。經過現代考古學的探測,大禹陵附近也沒有發現帝王的大型墓葬。其實,在商朝時,商王的墓葬形制還是「不封不樹」,「因山為陵」是西漢才興起的。4千年前的大禹時期,怎麼可能在會稽山上建造陵墓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琅琊閣 的精彩文章:

紂王不是末代商王?周武王伐商以後,商朝還存在了4年
明朝的神話體系什麼樣?《西遊記》中孫悟空一語道破

TAG:文史琅琊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