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股票 > 中國百年股崩史

中國百年股崩史

A股即便是潛規則遍地血流成河

依然是全球最有價值的市場之一

不為別的只因為超強的流動性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文化

明知小概率事件也要前赴後繼

特有的國民賭性構成了基本面

股市之初在英國在荷蘭是財富創造制度

在中國百年前誕生時就是一個分配方案

百年股市追根溯源自要從晚清說起

清末股市有過兩次生死對決大場面

表現各有不同可成因卻是一樣

簡單說就是「朝廷設局,財閥對殺」

或在前台或在後台

每次都有一個重要人物

——朝廷操盤手

註:本文是講萬惡舊社會的事,如有聯想,後果自負。

中國的股票交易先於股份公司存在,最初是由西方傳入的。1869年,上海就已經有西洋代理券商從事國際股票買賣,這大致是中國最早的證券交易。

在長達四十多年的時間裡,中國的股票交易都是在茶館裡完成的,當時人稱之為茶會。

每天早上,這些人來到一些著名的茶館,舉辦茶會,大家在一起,聊聊天、喝喝茶,當然主要是交換信息、洽談交易,不過這種交易都是口頭成交,在之後才將交易落實。當然也有直接將證券拿到茶會,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或者依據比價,將證券換手。這種茶會代行證券交易的方式一直延續了很長的時間,一直到1914年秋天上海股票交易公會成立,證券交易才開始逐漸走向正式。

而中國第一隻華商股票——輪船招商局——晚股票市場三年,直到1872年底才開始。

招商局的名字很有意思,來源是因為這個企業開始的模式是走官辦招商模式,官府出20萬兩,餘款向社會招股,湊百萬兩資本,然後經營等都由官辦,對社會股民每年許以一分股息紅利,實際不像股票,而像變相商業儲蓄或政府公債。沒人上當,只好官銀19萬兩唱獨角戲,不到半年虧掉了將近5萬兩。

朝廷遇到的第一個釘子在意料之中

先不去說大清公務員經營能力如何

資本市場第一關都過不了——信用

從王莽開始朝廷發行了無數次信用貨幣

以一當十以一當百民間還是要稱重結算

這也算是中華千年帝制文化的一個死穴

怎麼辦?只好老實招商募股走市場化道路。唐廷樞,徐潤接手,個人認購八百多股將近8萬兩,而且經由自身人脈,親朋故舊,生意夥伴認購近24萬兩,完成三分之一募集,招商局走上軌道。

到1882年,票面100兩的原始股,已經升值到了260兩,轉年3月,配發新股,面值100兩新股,4月初就升到了146兩。此刻招商局按股份比較,官股28%商股72%。

開平礦務局股票

招商局之後,江南製造局、開平煤礦等現代工業企業、礦業企業相繼發行股票。1881年,外國商人創辦了上海自來水公司,「開平煤礦」產出了第一批煤。大清國的股民紛紛大量買股票。

此時上海的資本市場一片欣欣向榮,以徐潤胡雪岩為代表的新興的財富階層誕生了。有關當時的首富徐潤,詳情可見文章底部鏈接,老羅詳細寫過一篇。

然而中央極權型的朝廷,骨子裡是敵視一切體制外力量滋生的,即便是紅頂商人官府的合作者也不例外。有這想法也能理解,當年崇禎就被東林黨所代表的江南財閥搞死的。

而此時,朝廷中以曾家為首的舊湘軍和上海新興的江南財閥開始通過聯姻結盟,為愛新覺羅家族所不能容忍。在當時雙方已經有很多互懟動作,楊乃武小白菜一案被翻案,浙江巡撫楊昌濬30名湘軍系官員被革職。但從來就沒有想到要利用股市玩一個大的。

盛宣懷

這時候,重要人物上場了——盛宣懷。

盛被不恰當地譽為「中國商父」,以為他也是紅頂商人中的一員,其實是個誤解,盛宣懷自始至終都是朝廷的技術官員,始終站在市場的對立面。

盛宣懷未必以做空股市為入手,因為當時還沒這個技術,但盛深知,資金鏈是商人的命門所在。

在當時股市大牛的情況下,各路資本紛紛湧入,各大錢莊也開始提供「場外配資」等等服務,讓企業和個人可以通過抵押股票獲取資金進一步購買股票。那時候沒銀監會,錢莊甚至直接買股票,現在看起來這個無疑作死的節奏,但身處其中是看不到的,況且這些都是央企,誰也不認為有風險。泡沫瞬間聚集。

中法戰爭

1883年12月爆發了的中法戰爭,如果這次如前幾次一般,一邊倒地輸到也好,偏偏這次大清還打贏了,於是引起了法租界的恐慌,紛紛拋售房產,引起租界房價一落千丈,這倒霉催的,這仗輸也不得贏也不得。

房價大跌最嚴重的後果金融資金鏈斷裂,據稱當時整個上海的現銀不過100萬兩, 完全不夠應付擠兌。

1884年初,醞釀已久的股災終於露出猙獰的面目。一家名為金嘉記絲棧的大商號突然倒閉,這就苦了40多家提供貸款的錢莊,錢莊老闆們宣布暫停借貸,又使得幾十家企業因缺乏周轉資金先後破產,同時再次將20多家錢莊拉下水。

胡雪岩

胡雪岩當時完全爆倉,囤積了15000包絲,銀根突告緊縮,錢莊發生擠兌風潮,所囤生絲擬賤價出讓也不可得,因此造成幾百萬兩乃至上千萬兩的巨大虧損,阜康錢莊牽累倒閉,胡氏本人破產。盛宣懷乘機推波助瀾剪除左宗棠羽翼。

盛氏在胡雪岩下手時,也不忘對同一陣營的同事下手。招商局官股代表盛宣懷出場,放出消息,徐副總涉嫌當初以招商局為信用擔保,向社會非法融資,同時挪用輪招局公款十餘萬兩,為自身地豐房產填補帳目虧空云云。

本身市場氣氛緊張,這種難辨真偽的消息一出籠,立馬有反應,股民都認為輪招局被徐總掏空了,資不抵債馬上會面臨破產,股民自然想趕在清盤之前,把手頭的股票變現。於是輪招局股票立馬跌破40兩,龍頭股一跳水,所有股票應聲而落,股災來了。開平礦務局的股票1883年5月還是每股210兩以上,到1884年則跌落到29兩。

徐潤宣布破產並因為挪用招商局白銀16萬餘兩而被革去二品銜浙江補用道。持有的招商局原始股跌到37兩每股,最後結果是把八百三十多股,現銀8千兩,再加手頭正開發的房產項目全部折抵即時市價,抵給了招輪局官方代表,才算了結那所謂16萬公款退賠。等於凈身出戶。官府同時用空手套白狼手法,在股市探底時暗中大量購入輪招局股票,到年底,官股與商股比例,官52%,商48%,控股權到了朝廷手裡。

戰事平息,市面再度繁榮,盛宣懷從徐潤那裡訛來的房產,市價就衝到了1千萬兩。

胡雪岩於兩年後1885年慘淡離世,徐潤畢竟屬於同門,不能太狠,重新獲得李鴻章信任,東山再起。

清理舊湘軍人物光靠查楊乃武小白菜案搞不定多少,而此次利用股崩,地方實力派湘軍一系大挫,左宗棠日落西山,劉坤一被迫退隱數年。

20年是一代人的時間

父輩的教訓已經所剩無幾

晚清另一次股災,發生在宣統二年,也就是1910年的所謂橡皮股災。

美國福特汽車流水線投產,效能產量增加,推出300美元的T型車,低廉的大眾消費型汽車,刺激了市場購買力,汽車工業起步,對橡膠需求上升,於是南洋橡膠水漲船高,當時每磅橡膠的開採成本為1.6先令,市場價卻在12先令,利潤高得驚人。

麥邊洋行開設了一家名為蘭格志的橡膠公司,在各大報紙上大登廣告,一時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中國洋商股票交易所也可以直接買賣蘭格志股票,參與國際市場投資。在當時的熱潮下,股票面值從最初的100兩漲至1000兩,隨後又突破1300兩,最高時甚至衝到1675兩。

赫赫有名的龍頭股——蘭格志股票

在蘭格志的帶動下,其他橡膠公司的股價也紛紛飆升,上海很多錢莊、票號也在無比誘人的財富效應下相繼捲入這場瘋狂的炒作,直到泡沫最終被刺破。資本市場向來雲譎波詭,翻雲覆雨只在等閑之間。

正當多數人還在做著股價繼續高漲的美夢時,作為橡膠最大消費國的美國在1910年6月突然宣布緊縮政策,只用南美橡膠不用南洋橡膠。消息傳出後,國際橡膠價格隨之大幅跳水,倫敦股市上原本最熱門的橡膠股一瀉千里,其中蘭格志公司的股價在一個月內由最高點1675兩跌至105兩,慘烈如斯。

橡皮股災,很多書歸因於帝國主義陰謀論,說蘭格志本一空殼公司,始終未種一課橡膠樹,誘騙中國人跟風追漲,然後洋人卷包跑路,史稱蘭格志騙局,其實根本原因還是中國人的賭性使然,蘭格志始終是洋商在華髮行的是績優股,一直到抗戰時期,蘭格志橡膠都是上海洋股的龍頭之一。

倫敦股市崩盤後,橡膠股票的重倉戶,那些高位接盤的中國商家無疑成了最大的輸家。上海很多錢莊因為介入太深而被深度套牢,根本無法脫身。

當年7月,上海「八大錢莊」中的正元、謙余、兆康三家先後倒閉。風潮鬧到最後,號稱「錢莊的錢莊」的源豐潤、義善源兩大票號崩盤,上海資本市場哀鴻遍野,一片狼藉。當時上海共有91家錢莊6000餘萬兩白銀投資在橡膠股票之中,虧損過半。

在這次股災中,一個名叫施典章的人開始浮出水面,此人是川漢鐵路公司駐上海的「總收支」,職責是對公司將來用於修路的350萬兩集資款進行投資管理,目的是在鐵路開工前獲得適當的收益。

但事與願違,倒閉的三家錢莊,其主要資金正是來自川漢鐵路公司的這筆巨款。覆巢之下無完卵,川漢鐵路公司虧空近300萬兩。

自己出了問題,怪不得賊要惦記。

朝廷操盤手又一次登場

機會手法與20年前如出一轍

連操盤手都是同一個人——盛宣懷

此次盛的對手是袁世凱,藉由金融手段,政治上解決東南的兩江總督張人駿,上海道台蔡乃煌這些袁系舊部,經濟上則圖謀控股西南鐵路。

盛宣懷還是當年對付胡雪岩的老辦法,放出消息,朝廷打算把存放在幾大錢莊公款拿出來,去支付一期庚子賠款,民間儲戶擠兌馬上就來。

借整垮錢莊來打擊商人背後的江南地方袁系勢力,同時這還不是最終目的,四川地方商民鐵路股金存在上海錢莊,錢莊一倒,川路股本也就完了,鐵路股票自然狂跌,於是就是對付輪招局徐總那一套,徹查帳目,行政接管川路股份公司,同時在股市谷底低價購入川路股份,完成對川路的實際控股收購。

這好似一套組合拳,滴水不漏。當然盛督辦什麼都算到,就是沒算到川人性格,朝廷剛想對川人耍流氓,川人直接就和朝廷講革命。而盛宣懷出任郵傳部尚書並推行鐵路「國有化」政策時,拒絕為川漢鐵路公司的虧空買單,由此引發四川保路運動,進而成為清王朝最終覆亡的導火索。

盛宣懷後被稱為「誤國首惡」

實為高估了自己控盤能力

20年後很多參數發生變化

中國已經進入孫袁的時代

雖然對孫先生的評價兩個極端

忽而國父忽而大炮難以有中肯

畢竟在海外艱苦創業這麼多年

對金融業重視不是舊官僚能比

股票又一次成為平衡政治勢力的工具

此時的操盤團隊是國民黨元老張靜江

從頭至尾是這個團隊一手把市場做崩

團隊中有個重要角色就是蔣介石

蔣介石

炒股已經炒了很多年,但國人自辦股票交易所卻是民國的事。

1914年,新成立的民國政府頒布了《證券交易法》,同年在上海成立了股票交易公會。1916年,孫中山聯合上海商界精英們一同向北洋政府申請成立上海股票物品交易所,希望能夠以此獲取革命經費,但袁世凱以孫有「不良企圖」為由加以禁止。

孫的企圖也太明顯了,但這個目標太重要也顧不得掩飾。老袁命短,1916年過世,1917年1月,孫中山迫不及待領銜,虞洽卿、張靜江、戴季陶等8人附議,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的組織申請正式提交斷段祺瑞政府。不巧,7月張勳突然發動復辟,政局混亂之下,孫中山南下「護法」。

此時北方大規模出現貨幣信用危機,北洋政府不得已發國債以保障貨幣信用,因此就成立了北京證券交易所。隨後初出茅廬的蔣介石在國民黨四大元老張靜江的指引下,成立「協進社」,開始沿著孫中山的路線籌划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並於1920年終於頂著北洋政府的壓力開辦成功。

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本身是股份公司的形式,共有股東572戶、股票10萬股,僅半年間,就盈利20萬元,從事證券買賣的股東、掮客、經紀人也都獲利甚豐。蔣介石、陳果夫、戴季陶等人也在交易所內搖身一變,成了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的經紀人,牌號是「恆泰號」,蔣介石代號「蔣偉記」。利用自己在政府和日本的關係,蔣介石一眾人充分運用槓桿在股票交易中大獲其利。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上海華商證券交易所發行的股票

1921年冬在上海因濫設信託公司和交易所而引發的金融風潮,簡稱「信交風潮」。到1921年10月,上海各類交易所竟達140餘家。當時的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不但交易別人股票,還把自己上市了,就在自家交易,以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本所股票為例,由最初的30元漲到80元,1920年底升至120元,1921年初又被抬到160元,年底竟到了200元。

當時在交易所,布、麻、煤油、火柴、木材、麻袋、煙、酒、沙土、水泥,什麼都可以交易,市場一片興旺。但是,一來做物品買賣中介傭金利潤不高,二來可流通的物品和有價證券相對有限。所以,有的交易所開始將本所的股票作為交易籌碼進行買賣。交易所、信託公司相互利用,哄抬股價。

蔣介石,為革命炒股

陳果夫、蔣介石、陳立夫

蔣公這個時期的故事講的較少

總以為陳其美死後就直接去粵

這幾年蔣公是潛龍勿用的年歲

看上去不堪卻是構建了他的三觀

也建立了基礎的人脈關係和班底

炒股班子有個陳果夫是陳其美的侄子

趕到南昌北伐軍司令部獻金的虞洽卿

當時就是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理事長

為北伐回上海灘與汪精衛叫板打了基礎

「信交風潮」最後崩盤,標誌是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的停業,這與蔣公「協進社」有很大關係。協進社擁有本所股票3萬股,當股價炒至120元後,一部分交易所創辦者開始撤資,而張靜江等人卻以為自己有實力,帶領蔣介石仍繼續做多。

本所股原價25銀元,上市開盤後一路漲到98銀元,做多頭有一整套技術流程,為了托市熱炒的需要,他們不光收購現股,而且還收期股,也就是先以某個價位預購本所股,只要在下個集中交易日之前,股價能升到預期的點位,都是賺的,1921年底,本所股票漲到每股200多元,現貨與期貨的差價越來越大。

因為春節前的銀根緊縮,節後市場交易行情走低,而多頭集團操盤手洪善強一如既往的不斷認購下月期股,這就出了空檔。多頭手中的現有股票拋出去不能盈利,這時資金出現缺口,而期股的交割期隨後又逼近,到時不能按約償付,就會出現交易違約的局面。

這時當務之急就是要找金主注資,以期能先完成期股交割,信用不垮,本所股能站住。洪善強資金缺口在700萬銀圓,談妥了環球交易所的老闆日籍台灣人林茂如。沒想到到了期股交易截止前夕,林老闆消失不見。

多頭見底的消息傳遍股市,空頭集團廣東老闆陳受之乘機布置狙擊,收攏多頭集團兩月之間在市場上的期股交易單,到期股交易日,空頭一次性放量出來,多頭集團無力償付,本所股狂瀉不止,最終多頭集團崩盤破產,操盤手洪善強被逼得自盡身亡。

鬧到最後,虞洽卿等不得不提出方案,將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與上海全球貨幣物券交易所合併,同時引進外國資本及洋員管理,才渡過難關。

負債纍纍的蔣介石等人決定前往廣東找孫先生。

有個版本是說蔣公離開上海前,他們團隊一起找到虞洽卿,要求對仍持有交易所股票給個說法。虞洽卿對這種明火執仗無賴行為很是惱怒,說蔣介石等人搞垮了交易所,現在還要搗亂。青幫頭目黃金榮介入,雙方經過談判,虞洽卿答應以6萬元了結,但必須在蔣離開上海那天才付款。

打天下的班底總有些爛事

陳其美馬仔變身黃埔校長

從江湖到廟堂總應有些合理過渡

向虞洽卿討錢這段很有年輕蔣公風采

老羅很喜歡

正常的多空互殺多半會見好就收

一味對方於死地總有些政治目的

這一輪應是蔣介石團隊為孫總操盤

想以此在上海金融界博出一片地盤

但終究缺乏背景支撐純用市場對殺

做崩盤也是在意料之中

孫先生此刻已經談妥蘇聯金主

召喚蔣公放棄上海火速來廣州

六年前用金融丟的地盤

六年後可以用軍事奪回

當蔣向江浙財團展示其軍事力量時

這次虞洽卿自然會主動捧著錢過來

錢就如同人蔘果

著地就無影無蹤

哪邊有利不用召喚

自然比誰都跑得快

再一次的股票高潮在抗戰時期

延續到戰後宋子文親手將其搞砸

1921年信交風潮後,上海資本市場僅證券、金業等6家交易所得以存活,昔日盛極一時的股票市場就此跌入低谷,而公債市場取而代之。這一局面一直持續到1939年,公債市場因抗戰爆發而一落千丈,而與之幾乎同步的是,股票市場卻在上海租界悄然復甦並迅速繁榮。有四五十家大廠商的股票上市。

上海證券市場得以突然復興,與租界的特殊性有關,因為當時日軍懾於英美列強的壓力而未能進入租界,孤島雖孤,但安全相對還是有保障的。在此時期,租界里的各大銀行、交易所仍舊照常營業,而隨著戰爭的擴大,淪陷區資本和後來的南洋、香港資本也相繼進入,加上中日套匯戰、法幣通脹加劇等因素,租界成為資金最佳避難所。據1940年的統計,從各地流入上海租界的遊資增加到50億元以上。

由於沒有統一的場內市場,證券由各股票公司和證券行自由開拍、買賣,同一時間、同一股票的行情大相徑庭,股票櫃檯交易和黑市交易都十分火爆。以股價論,當時各種股票價格都是屢創新高,有的甚至超過票麵價值的十幾倍乃至幾十倍。

如會德豐股票面值為白銀10兩,而市價竟炒至271兩。再如新亞製藥,戰前不過數千元規模的小藥廠,上市後竟搖身一變,成為十億規模的五大龍頭企業之一。永安百貨公司有個小毛紡廠,股票從10元飆升到190元,按市值計算成為繼榮氏企業之後的第二大棉紡企業。

在淪陷區的江浙財團,依然在壯大自己實力。

抗戰期間的上海股票市場並非產業經濟發展的產物,而是社會遊資投機的結果,完全是一種畸形繁榮。周佛海居然能將此平穩過渡交接給重慶,也算是能力超強。1946年9月,南京方面指定杜月笙牽頭籌建的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證券交易得以恢復。當年11月,交易所日成交量達到8億多股。

此時宋子文作為朝廷超盤手又登場了

想徹底把金融市場納入政府管轄

依賴美國支持直接站到前台

用匯市和金市做主導與江浙財團對決

從46年3月開始,到來年一月末,從1美元比2020法幣官方牌價開始,一路升到1美元比7千法幣,而黃金則是1兩兌15萬法幣,升到1兩兌38萬法幣。此時做空頭的政府一方的本金,從勝利初黃金690萬兩,美金7億,已消耗了黃金353萬兩,美元5億。

也就是說拋出這麼多黃金美元來回籠法幣,穩定物價,可沒想到市場像塊海綿,政府拋售多少都會被市場吸干。因為經過抗戰,商人力量加強是一方面,搶購囤積成為社會共同心理,再強大的政府都難和整個市場心理相對抗。

民國發行的最大面額法幣,60億元

美國顧問曾許諾給宋20億美援,宋子文咬牙支持,升到1美元兌換1.2萬法幣,1兩黃金兌換90萬法幣,美元也沒來,匯市股市金市三線失守,法幣總崩盤。

這一仗中獲利的江浙財團沒能高興幾天

感覺自己成為實際地下央行掌控市場主導權

達到事業巔峰目空一切

抗戰西遷的那批被重慶當局削弱

留在上海日偽時期迎來大發展

這次去香港台灣是一萬個不願意

此時技術純熟資金充足

想繼續玩一把做多做空

然而接下來再也沒有給你玩的機會

直接抓人

朝廷操盤手為何屢屢做空?

對朝廷官股又有何好處?

小股民唧唧歪歪看的是財富

朝廷看重的是江山

股票漲跌都是數字

跌去的總有辦法漲回來

現金流才是七寸

重新主導話語權

才是朝廷操盤手的職責

文末再強調一遍

本文說的都是萬惡舊社會的事

看官切記不可做過度聯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imuworks 的精彩文章:

TAG:simuwork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