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綠葉對根的情意——鄂爾多斯烏蘭牧騎「一專多能」永做草原上紅色文藝輕騎兵巡禮

綠葉對根的情意——鄂爾多斯烏蘭牧騎「一專多能」永做草原上紅色文藝輕騎兵巡禮

雨後的鄂托克草原,芳草清新百花艷。清晨順著清脆的笛聲,記者走進了烏蘭鎮「大鬍子笛子」那順家,眼前這個下巴留有一撮山羊鬍子、藝術家氣息濃厚的男主人就是深受當地農牧民喜愛的「大鬍子笛子」那順吉日嘎拉。35個寒暑春秋,他的笛聲伴著鄂托克旗烏蘭牧騎的腳步,溫暖了草原上無數農牧民的心。

那順吉日嘎拉出生在鄂托克草原上的一戶牧民家庭,從小就跟著父母學唱鄂爾多斯民歌,學習笛子、三弦、揚琴等民間樂器。而他最鍾情的是笛子,不到20歲就成為遠近聞名的民樂演奏者,被當地農牧民稱為「大鬍子笛子」。像那順吉日嘎拉這樣「一專多能」的烏蘭牧騎演員,在鄂爾多斯市烏蘭牧騎隊員中達到80%以上。

1959年3月,鄂爾多斯建立了第一支烏蘭牧騎——鄂托克旗烏蘭牧騎,是我區最早建立的烏蘭牧騎之一。隨後,鄂爾多斯市各旗區相繼建立起8支烏蘭牧騎。現有6支烏蘭牧騎,全部被評定為自治區一類烏蘭牧騎。

觀眾的需要就是烏蘭牧騎的責任。60年來,鄂爾多斯各支烏蘭牧騎始終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保持烏蘭牧騎的輕騎兵特點,在深入基層的演出中,堅持六個「不分」:即不分觀眾多少有求必應;不分場地優劣見縫插針;不分嚴冬酷暑堅持演出;不分生活好壞以苦為榮;不分路途遠近送戲上門;不分時間早晚接送觀眾,為農牧民帶去豐富多彩的節目。

現任達拉特旗烏蘭牧騎副隊長的李剛,2005年加入烏蘭牧騎,從一名只會彈貝斯的器樂演員轉變成一個博採眾長的音樂人,呼麥表演、電貝司、電吉他、葫蘆絲、巴烏、古琴、陶笛、馬頭琴、潮兒、拖布秀兒、火比斯、口弦琴樣樣拿手。2010年,獲內蒙古首屆烏蘭牧騎「一專多能」比賽金獎,2012年榮獲CCTV7第十屆新農民藝術節全國「十佳牛人」獎,2014年原創歌曲《我要飛》獲中國好歌曲內蒙古城市賽三等獎。

鄂托克烏蘭牧騎是鄂爾多斯烏蘭牧騎隊伍中的佼佼者。自建隊以來,始終堅持「隊伍短小精悍、隊員一專多能、節目小型多樣、裝備輕便靈活」和「演出、宣傳、輔導、服務」四項任務的建隊方針,紮根在廣大牧區,與牧民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牧民稱他們為「瑪乃(我們的)烏蘭牧騎!」

草原的歌不僅要唱給草原人民聽,還要在世界舞台上響起,幫助更多國外觀眾了解草原文化、了解烏蘭牧騎。在2017中國(廣州)國際演藝交易會暨絲綢之路國際劇院聯盟年會期間,鄂爾多斯市「一帶一路上的烏蘭牧騎」巡演活動正式啟動,烏蘭牧騎隊員們的演出讓國內外觀眾陶醉於蒙古族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中。

薩仁圖娜拉,是烏審旗烏蘭牧騎一名優秀的隊員,獲第七屆內蒙古自治區烏蘭牧騎藝術節「一專多能」比賽一等獎。今年2月,受柏林中國文化中心邀請,她和烏審旗烏蘭牧騎其他24名隊員,一起赴德國參加了「歡樂春節」大型慶典活動。在近半個月的演出中,隊員們奔走在德國柏林、漢堡、杜塞爾多夫3個城市,13場演出,所到之地,掌聲不斷。

60年來,烏蘭牧騎隊員不斷新老更替,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隊員紮根沃土,發揚著烏蘭牧騎精神,繼承者烏蘭牧騎事業,使烏蘭牧騎這面鮮艷紅旗高高飄揚在鄂爾多斯高原。

文/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王玉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北方網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有人特別「招蚊子」?教你5招驅蚊大法
位居乳業榜首 伊利入選中國輕工業百強

TAG:正北方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