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你的人生有幾分之幾在這裡度過

你的人生有幾分之幾在這裡度過

很多年前,我們喜歡往外闖,去紐約,去巴黎,去香港;很多年後,人們喜歡往這裡闖,這裡聚集著歐美人,日韓人,香港人,還有數不清的台北人。台北人之於我們,曾經是無數偶像劇和《康熙來了》里最熟悉的陌生人,而現在,既不是商人也不是明星的他們就像無數在異鄉追逐夢想的年輕人一樣,成為我們中間的一份子。

台北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在內地尋求發展甚至紮根的,這可能真的能夠追溯到二十多年甚至更早以前,小時候常常從大人口中聽到的「台商」二字離自己尚遠,他們或許是某個台資企業的股東,或許是某個餐廳背後的老闆,直到上了中學,發現上海有越來越多的學校出現了國際部——說真的,國際部里一半以上都是港台同學,留在內地的台北人呈明顯的低齡化趨勢。甚至在我上的學校,來自台北的同學們就坐在同一個教室里,和我們本地學生念一樣的課本,做一樣的測驗卷。

2007年的一部台灣偶像劇《轉角遇到愛》第一次出現台北人在內地的生活寫照,劇中飾演台灣富商女兒的大S從小在上海念美國學校。

長大後,當真正踏入社會,在工作中接觸到的台北人越來越多,才知道原來在這個城市奮鬥的台北人滲透的程度比想像中的更深更廣。工作過的雜誌編輯部,台北同事跟我們一起加班,拿著並不會有想像中特殊待遇的薪水,他們有的是小時候隨做生意的父母來內地生活,有的是辭掉台北的工作大膽到這裡闖一闖,如果不是那一口很難改掉的台式口音,也並不會發現行動差異。

2008年也曾紅極一時的《命中注定我愛你》里,便利貼女孩陳喬恩來到上海後一路逆襲。

甚至在書面上,你已經感受不到太大的文化區別——在這裡工作的台北人入鄉隨俗地習慣在電腦和手機上輸入簡體字,還有不少早已放棄了注音輸入法,改用只有普通話地區才用的拼音。「剛來上海的時候,我爸一直勸我用拼音輸入法,我不聽,有一天我無聊就隨便試了試,發現居然那麼方便,之後就再也改不回去了。」一個高中時隨父母遷居上海的台北舊同事曾經說。

沉寂了很多年的台灣偶像劇在2016年因為一部《荼蘼》再次掀起波瀾,劇中的楊丞琳在人生十字路口選擇的Plan A,是爭取到了一個來到上海獨自打拚的調職機會。

6月的尾巴,我們在本月YOHO!GIRL「台北特輯」的主題下,把目光轉移到了在上海發展的台北人身上,8個台北年輕人組成的「上海台北人圖鑑」是這樣一個群體的縮影,他們並不是語言不通的外國人,甚至比香港人更有融入環境的優勢,但又不得不因為成長環境和教育背景的不同被劃分為另一種刻板印象中的「foreigner」。準備好,下面的文章有點長,8個台北人在上海的故事正在上演。

Boogie Liu

32歲

C+ Series設計師

在上海生活3年

「做上海女婿挺好的。」

Boogie可能做夢也沒有想過人生會迅速發生神轉折。3年前他還在台北干著安穩且舒服的時裝設計工作,因為一次偶然在新加坡遊玩時認識了當時也在散心的現在的老婆,一個在台北,一個在上海,兩人沒有為未來做太詳細的規劃,但有時候人需要外力才能逼迫自己做出一些改變。

很快他們有了孩子,Boogie幾乎不帶猶豫地就做了決定:辭掉工作,搬去上海,結婚,一切重頭開始。「我挺隨遇而安的,只要有咖啡和煙,在哪裡生活都是一樣的。」他說。來到上海後,「成家」和「立業」風風火火地同步展開,一邊兒子誕生,一邊Boogie自己也成為了一個口碑不錯的品牌的主設計師,連續走了好幾季上海時裝周,從通宵熬夜好幾個月趕衣服到最後從T台幕後走出來揮手鞠躬,這些過去在台北的時候他不曾體會過。

在時裝周后台的準備

「台北和上海的(時裝行業)完全是兩個圈子,這裡商業氣氛濃一些,有錢萬事足,不是說不好哦,至少高效。」Boogie會發現這個新環境的利與弊,但另一方面他又是很享受的,比如說他最愛這裡的一點就是有閃送,有餓了嗎,雖然這也讓他變懶,一度「發福」到被老婆嫌棄。

說到老婆,他這個「嫁」來上海的台北女婿言語中都是幸福和驕傲,「上海老婆挺凶的,但也挺好的,都說娶上海老婆不容易嘛!我辦到了!」反正他是在這裡紮根了。

一家三口的日常

最喜歡的餐廳:Odelice!,Pho Real,南角亭,衚衕燒肉

最喜歡的休閑方式:K歌,和朋友去Bar 3喝一杯

Jen Hau郝漢禎

全美瑜伽聯盟RYT200 // JOVA HEALTH聯合創始人

在上海生活7年

「一個來自台北的滬上名媛。」

國內很多媒體編輯都認識Jen,曾經是時裝品牌公關的Jen在同行里顯得尤其耀眼,不僅是因為她出身不凡,還因為被她身上中西混合的獨特魅力所吸引,ABC的外形,說普通話的時候自帶台北女生的嗲嗲嗓音,說英語的時候又宛如native speaker。更何況她還曾經是上海元媛舞會的「尚美年度元媛」,還在2014年獲得中國100有影響力女性的稱號。說她是滬上名媛一點也不為過,讓人好奇的是她竟然是一個來自台北的滬上名媛,是一個不想被貼上家人標籤,想創自己事業的名媛。

出生在台北,後來在洛杉磯求學並獲得南加州大學取得心理學士和傳播管理碩士,一開始Jen並沒有想過有一天會來上海。畢業後她在洛杉磯的索尼唱片公司任職,直到某天她的上司對她說,「你應該去紐約或者中國內地闖一闖」。

思前想後,Jen覺得和紐約比起來,從長遠來看內地更有發展的可能性,於是她抱著面試看看的心態來到上海,並獲得了第一份和時尚相關的工作,沒想到這一來就留了那麼多年。從公關到市場,Jen這些年在上海變換過很多種職業身份,大多都是服務於LVMH集團的大品牌,也給她積累了不少行業內外的資源。

右邊是Jen,左邊是她的好朋友兼後來的創業夥伴Polly

在上海創業也並非是在人生規劃內的事,但就在去年一切水到渠成了。Jen和同樣生活在上海的好朋友Polly共同創辦了JOVA HEALTH——一個全新的致力於創造新潮流的東方養生生活方式品牌,現在經常在上海各個時髦地標舉辦瑜伽活動。Jen並不覺得創業有什麼辛苦,過去工作過的老闆們也給了她不少幫助。「只要你有野心,決心,並且足夠努力,在上海總能製造出奇蹟。」Jen堅信這點。

創始人兼瑜伽導師Jen和學員們一起健身

最喜歡的餐廳:天平路的老吉士

最喜歡的休閑方式:瑜伽,HIIT,在安福路附近和朋友喝smoothie

Jess

25歲

公關公司PR

在上海生活13年

「人生的一半在上海度過。」

「上次有朋友問我台北現在有哪些地方好玩的,我竟然一個也說不出來!」有一次和Jess吃飯,她這樣跟我說。其實也不奇怪,Jess來上海的時候才剛剛小學畢業不久,一直到現在工作了兩三年,不知不覺在上海度過了人生的一半時間。

因為父母的工作原因,2005年Jess隨家人來上海,其實這是一個被動的選擇,那時的她心裡充滿忐忑,甚至在來上海之前都很少去到台北以外的地方旅行,對上海這個陌生的地方更是沒有一點點概念,更讓她不舍的是還要跟童年的朋友們告別。

可能因為年紀小更容易融入新環境,又或許是上海有太多跟台北相似的城市共同點,Jess現在回憶起來,那段不適應的日子也就持續了3個月而已。在上海中學國際部順利讀完中學課程後,Jess去了美國念大學,但四年之後,她還是回到上海。「選擇回來主要因為公關行業需要文化背景,而4年的美國大學生活並不能讓我徹底擁有當地的文化背景。另外就是好多朋友都在上海,自己也想回來陪家人。」

Jess現在在上海服務的品牌之一是Lululemon

現在Jess還是跟父母住在一起,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沒有勇氣自己住出去啊,上海的生活費真的有點高啦」。但13年能改變一個人的地方還挺多的,剛開始聽不懂愛講上海話的計程車司機在說什麼,到現在連自己平時的用詞很多都被內地同化,「就比如有一些是台北人根本不會說的髒話哈哈哈哈。」

最喜歡的餐廳:Bistro 321 Villa Le Bec

最喜歡的休閑方式:去Found 158和朋友在戶外喝酒聊天

Joyce Wei

27歲

義大利時裝品牌PR

在上海生活2年

「不管還要待多久,最終一定是會回家的。」

Joyce第一次來內地是大三的時候來北京做了一年交換生,還找了一份在北京一本時裝雜誌做助理的實習。一年後Joyce回到台北繼續學業,對北京的想念比預想的更深,於是畢業之後沒多久就整理行李飛來了北京。

不像從小隨父母遷居的台北孩子有家人依靠,也不像在台北有多年工作經驗後再來內地發展的人那樣有人生閱歷,Joyce來內地的時候幾乎是單槍匹馬的一張白紙,讓人聯想到《北京女子圖鑑》。「有時候會有打退堂鼓的念頭,但時間一長,知道那只是負面情緒的一部分,會好的。」Joyce這些年成長很快。

在喜馬拉雅美術館看展

兩年前,Joyce決定再換一下環境,於是從北京搬來了上海,做的工作仍然是時裝品牌相關。她喜歡這裡的生氣勃勃和快節奏,但用她的話來說上海也有它的浮躁,浮躁到你必須時不時出走一下才能繼續待下去。對她來說,北京是一個更能讓她產生情懷的地方。

在Joyce鏡頭下最有上海特徵的一面

「來或者不來內地發展,想清楚就好,實在不適應還可以離開,沒什麼大不了的,每一步都不會浪費。」Joyce是這樣看待來內地生活這件事的,她自己也說不好到底還會留多久,也許明天就會回台北,也許還要十幾年,但回家這件事始終是會在人生議程里的,畢竟台北才是那個最讓人想念的家。

Joyce拍下的她所負責的時裝品牌SAMUEL Gui? YANG去年9月的一場秀

最喜歡的餐廳:Fournil Baker & Café

最喜歡的休閑方式:看展,宅在家看書看電影,到朋友家吃朋友煮的東西

Shawn Chang

31歲

知名媒體專題編輯

在上海生活7個月

「初來乍到,請多多指教。」

在所有被訪者裡面,Shawn是到上海時間最短的一個,去年上海開始入冬的時候才剛剛搬來,直到現在Shawn還很喜歡一個人坐地鐵到市中心以外的地方,去探索這個城市深入的一面,找到更落地的感覺。

來了半年以後,Shawn已經習慣了堵車半小時以上這件在上海家常便飯的事。

以前在台北的時候Shawn一直都是一家知名的時尚潮流媒體網站的編輯,去年接到上級指派來上海的任命,他想了兩天就答應了,沒有太多顧忌。來上海出差過很多次,對他來說,一個半小時的飛行距離就是一眨眼的功夫,而且就相似的城市感來說,並不會讓他有太陌生的感覺。

6月初,最左的Shawn和朋友們在餐廳慶祝他在上海的第一個生日。

但沒有改變是不可能的,剛來的時候他還無法適應上海幾乎被打車軟體壟斷的交通,還有家裡窗外連續幾個月都在施工蓋新樓的嘈雜都讓他有點頭疼。更大的改變則是工作上,從網站到完全不熟悉的微信平台,從台北「時尚潮流不分家」的工作模式到內地「分得太清楚」的圈子,還有隨時隨地都精神緊繃的工作狀態,比起以前在台北的悠閑,對Shawn來說都是新鮮,也是挑戰。

好像永遠都在施工的家旁邊的樓

「Just go with the flow.」剛剛來了大半年的Shawn說,他沒有什麼時候要離開的計劃,也沒有一定要留下來干一番大事業的野心,能有機會在這裡工作生活本身就是一種人生體驗了罷。

Shawn的公司在法租界,剛來的時候還是枯的,後來變黃了,現在變綠了,Shawn說這才叫季節。

最喜歡的餐廳:潮人姐妹軒

最喜歡的休閑方式:坐地鐵去遠的地方看看,吃一間沒吃過的餐廳或看一個展

Christina

曾經的廣告人,目前自由職業

在上海生活11年

「忘不掉的是台北的人情味。」

Christina最近在追的電視劇是楊冪演的《扶搖》,每天晚上一集不落地追劇是Christina多年來保持的習慣,被她老公稱為「電視兒童」,電視兒童什麼都看,看得種類之廣數量之多甚至超越了內地青少年——從《創造101》這樣的綜藝節目到《上海女子圖鑑》這樣的網劇,她對內地娛樂的熟悉是SSR級別的。

熱播什麼看什麼,不帶快進的。

於是我問來到上海11年的Christina,如果有一部《上海台北人圖鑑》,會是怎樣的劇情?Chritina說:「應該主題會是『小綿羊進入大狼圈』吧。」這個回答很幽默,但也暗藏著她心中的些許無奈,即使搬來上海超過十年了,她始終還是覺得台北才是那個更有人情味,讓人更有安全感的地方,她說上海「更公平」,公平的背後可能是很多台北人共同的心聲,這裡很殘酷,也很現實,但如果你有實力,就沒什麼好怕的。

現在Christina還是會想家,還是會抱怨這裡的空氣,但畢竟住了那麼久,有些當初的不習慣也已經被磨平,「就比如現在吃得偏甜也OK啊。」她現在一年回台北一次,幾年前和老公在上海結婚落戶,老公是廈門人,至少每天的台語交流還能讓她感覺,離家沒那麼遠。

最喜歡的餐廳:阿錦麵線

最喜歡的休閑方式:去HIGHLINE喝一杯,或是泡澡

思勻

29歲

綜藝節目編導

在上海生活6年

「朋友說我就是現實版《荼蘼》。」

「什麼時候回來?」這是思勻在台北的家人朋友對她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但她每次都忽悠過去了,因為關於這個問題她自己也說不準。就像一年多前很紅的那部台劇《荼蘼》里的楊丞琳,她在台北的朋友都說「這就是你本人啊」,雖然沒有女主角那麼慘,但面對家人以及感情的衝突,對很多在內地求發展的台北人來說都是很真實的。

對外,是來自台北親友的關心和擔憂;對內,是自己的掙扎和適應。思勻記得剛來的時候甚至都看不懂這裡的菜名,「魚香茄子為什麼沒有魚?油墩子又是什麼東西?」,這些我們從小習慣的一切對台北人來說的確是陌生而膽怯的,以至於有一陣子思勻每次從台北回上海,行李箱里一半是泡麵。

工作的大部分時間是在拍攝監視器後面

工作幾年下來,她已經完全適應了這裡的行事作風,「台北重人情,上海講規矩;台北程式化,上海沒有規則。」在她看來在這裡做綜藝節目看起來是沒規則——工作時間相對彈性,負荷太大還可以靠北,實際上這些也都是能說得出來的好處。曾經在台北一台節目里要從策划到跑腿一人抵十人用,現在在這裡的工作模式更靈活,規模越來越大,分工也越來越精細。

留還是走,她把這道題留白了。畢竟思勻還有一個人在台北和她異地戀著的男友,好在男友對她目前的選擇是全力支持的。但她還是忍不住想說:「奉勸大家,無事不要異地戀!明明有男友卻像單身狗就是我。哈哈哈。」

最喜歡的餐廳:清邁天堂,BREAD.etc,達可芮

最喜歡的休閑方式:去單車健身房鍛煉,去Music GO!音樂教室學吉他

Zoe

27歲

設計助理

在上海生活13年

「常跟人開玩笑說我是半個上海人了。」

Zoe並不是所有被訪者里在上海居住最久的一個,卻是唯一一個會說自己已經變成了「半個上海人」的,除了難以改掉的台式口音,幾乎從裡到外都被「同化」了,她是真心享受著這裡的便捷生活和豐富資源,非要問她還會在這裡住多久,她答不出,但會說「很久很久」,因為就沒打算要離開。

14歲隨父母來上海那會兒還是個初中生,來到上海以後先後念了台商子女學校和當地中學的國際部,到了大學則是完全和本地學生一樣念了上海的一所設計學院,一直到工作至今,Zoe幾乎就沒有離開過上海。這個從過去讓她覺得「太大了,上學坐車都要坐好久」的城市到現在已經完全變成了一個熟知每一條道路和隱藏好餐廳的第二家鄉,Zoe覺得現在的生活很開心,很滿足。

左一Zoe和工作夥伴們

但也不是真的喜歡到挑不出一點毛病,有些臟髒的道路,遇到一些素質不高的人,也是常有的事,但Zoe知道這就是巨型城市的特質,「什麼人都有,從最低端的人到最高端的人都有。」所謂愛這個地方,就是包容這個地方的一切好與不好吧。

最喜歡的餐廳:H-ACCA

最喜歡的休閑方式:偶爾蹦迪,和朋友去酒吧喝酒抽水煙,看藝術展和舞台劇

說回我自己,從上學起身邊都沒少台北人,上禮拜在健身房裡和另外兩個女孩一起鍛煉,末了在更衣室里聽她們交談才知道原來是兩個來自台北的年輕媽媽;前兩天在路上遇到一個問路的台北男孩,帶著台北人特有的可愛和熱情,道別時不忘告訴我下個月做音樂的他就要正式搬來上海了……

來上海的理由,一千個台北人會有一千種不同的答案,但英雄不問出處,我們更想了解的是他們在這裡的心理變化和生活狀態。或許比起我們去台北短暫地旅遊,台北人來內地定居工作是一個更能讓我們彼此了解對方的方式吧,那些年最熟悉的陌生人,現在就是我們身邊的,和我們一起在奮鬥的朋友們。

不管打算在這裡留多久,這裡終將成為他們人生中難忘的回憶。

編輯 | 凌波力

圖片 | 個人提供+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OHOGIRL 的精彩文章:

ARTēx ZING A to Z CollectionZING級魅力首飾系列-復古型格 時尚演繹
無/界線ARIOSEYEARS 2018秋冬大秀

TAG:YOHOGIR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