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索達吉堪布開示《維摩詰經》12課講記

索達吉堪布開示《維摩詰經》12課講記

索達吉堪布開示《維摩詰經》12課講記

文:索達吉堪布

第12課

今明兩天講《維摩詰經》。原本計划出國一趟,去一些學校和寺院講課,8月初再回來講《維摩詰經》,但後來未能成行,故半路打道回府,繼續講《維摩詰經》。也許行程的改變,會對這些地方產生某些影響,但應無大礙。有時,在因緣面前,確實也無可奈何,所以我們還是繼續上課。

正因為這些原因,所以這次傳講《維摩詰經》的時間安排和最初的計劃相比,有些微差異,這就是無常。常在我們的生活中時常出現,計劃不如變化快,原來計劃是這樣,最後卻變成那樣,這就是自然規律。喇榮佛學院這邊的大多數道友,是希求聞思修行的,故這次講法時間的變化,他們也許覺得毫無問題,但不知道城市裡的人情況如何。

索達吉堪布開示《維摩詰經》12課講記

《維摩詰經》準備用一、兩年的時間講完,具體需要多久尚未可知。最初傳講的時候,我也說過,希望大家聽法要有耐心。以前的許多高僧大德講《涅槃經》、《華嚴經》等經典時,有的甚至用了五年時間。

你們也可以看看歷史上的很多人,一直在不斷傳承地聽法。我們可能沒有如此勇猛精進,但去年講《妙法蓮華經》時,很多人的聽法精神非常不錯,自始至終堅持完成了。相信《大乘經莊嚴論》經過四年的傳講,也會有許多人能夠圓滿。

剛開始傳講《維摩詰經》的時候,隨聲附和、聞風而來的人比較多,也有好多網路上不明來路的「雲遊僧」偶爾過來看看。真正能夠沉下心來一心聞法的人,也為數不少。如果沒有特殊的原因,希望大家都能認真對待。

目前看來,還是有許多人在認真聽課。在短暫的生命中,哪怕只聽一天的課,好多人也是非常歡喜的。接下來念藏文傳承。

索達吉堪布開示《維摩詰經》12課講記

(上師念傳承)

讓我們為度化一切眾生髮起無上殊勝的菩提心。請大家如理如法地聽聞甚深佛法。

現在開始講《維摩詰經》。在聽聞任何佛法時,大家都要反觀自心。要想到,我為何要聽聞佛法?聽法的目的是什麼?聽法之後,即生或來世要怎樣去利益眾生?每次都要這樣觀察。最好離家聽課時就如此發菩提心,如果忘記了,到了經堂或開始聽法之前,也要轉變自己的心念。

佛經當中經常提到有「四種難」:人身難得、中土難生、明師難遇和佛法難聞。人身非常難得,轉生到佛法興盛的地方也很難,能值遇具有法相的善知識同樣困難,用暇滿人身聽聞佛法也是十分難得。即便以上都能遇到,但是能聽聞大乘佛法更是難上加難。

我們每一個人,不管是在現場還是通過網路聽課,都應當以難得之心來聽受。雖然不少人都說,網路與現場聽受的效果有所不同,也許現場聽課的效果更有感覺,網路的效果則不太明顯。但實際上,網路聽聞效果不理想,與很多人聽課時比較隨意也無不相關。比如,一邊聽課,一邊吃東西,一邊走動,一邊跟別人聊天……其實這樣相當不如法。另外,最好能夠參加前後的念誦,中間具足聽課的威儀,特別認真地諦聽,所獲得的效果和加持也會大為不同。

去年講的《妙法蓮華經》,是十分有加持力的一部經典,我們也經常提到它的殊勝功德。今年講的《維摩詰經》,也與其不相上下。而且我認為,許多人聽聞之後,一定會對各自的生活和學習都帶來積極、良好的轉變。

不少人以前不知道如何依靠大乘佛法調伏自心,通過這次共同學習,應該就會瞭然於胸。有些人心裡可能會發願:我以後也要和維摩詰居士一樣,在不同眾生面前,運用種種善巧方便度化他們。

索達吉堪布開示《維摩詰經》12課講記

大乘佛教中經常講到智、悲、力三種功德,前段時間我也以不同文化的表述方式做了介紹:智慧像日光一樣,能遣除眾生內心的無明黑暗;大悲心像清涼的月光一樣,能遣除在輪迴中感受無量劇苦眾生的熾烈煩惱,令其獲得真實的安樂;力量像大地一樣,由於大地有不共的力量,一方面可以承載世間的萬事萬物,一方面也能給所有動植物賜予養分和成長的能力。

我們應當發願:希望生生世世都具有智、悲、力的功德,自心沒有任何障礙和自私自利,如同日月星辰和大地一般無私地付出和奉獻,饒益、度化無量眾生。以徽章來表示,就是日月。但願每一個修行者,每一個學習大乘佛法的行人,都具有全知上師們一般的智慧、悲心和能力,願我們的智、悲、力周遍三界所有眾生。這與華智仁波切在《椎擊三要》的竅訣中所講的完全一致。我是忽然想起而順便提及,最近我也在採用不同的方法來多次講述這個問題。

繼續講《維摩詰經》,前面應該講了11節課了。大家應該記住所講內容,第一品講了「心凈國土凈」,其中也涉及到密宗清凈觀的一些道理。第二品是《方便品》。

《方便品》主要講述維摩詰居士度化眾生的種種方便。雖然前面也講到一些其他內容,但最重要的,還是宣說他在城市的各種群體中度化眾生的善巧方便。比如,在白衣居士群體中,他受到尊敬,以適合居士的方式來傳講深法;在國王群體中,受到國王的尊重;在婆羅門和剎帝利等不同眾生中,也同樣受到敬仰;還有在非人和天人等其他道中,也受到他們的恭敬和供養……以各種身份和姿態來言傳身教、講授佛法。希望大家不要在聽完法以後,便拋諸腦後、棄之不用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要太僵硬,要學習融入社會。否則,我們所學的知識就無法應用。現在有不少人,特別害怕融入生活,包括有些出家人,住在山洞和寺院里還能夠適應,但一接觸世間人時,就無比苦惱。即使在短短的時間當中,也不敢發心,深恐自己要麼失去自控力,完全與世間人同流合污;要麼除了自己所喜歡的、願意接受的人以外,其他人全都不理不睬,格格不入。這不符合大乘佛教的思想。

在不同眾生面前,大乘佛教徒都要學會應對自如,言行舉止與他們相應並融入其中,這絕非刻意偽裝。比如,遇到一個醫生,可以跟醫生談天說地;遇到一個警察,也可以跟警察融洽相處;遇到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修行人,也可以與修行人心靈相通;甚至遇到一個乞丐,也可以與乞丐出雙入對。

不知道我們這裡的乞丐晚上住在哪裡(眾笑)?我一直擔心此事(上師笑)。有些乞丐還是很聰明的,那天我問一個乞丐:「你住在哪裡?」可能是害怕我攆他走,他不說,只是敷衍:「嗯……我有住的地方。」(眾笑)

當我們遇到乞丐、工人等不同職業的人時,不宜將職業按照上、中、下的等級進行分類。尤其是現在這個時代,很多人對職業的稱呼較為執著。

有些出家人也許在出家眾的群體中能說會道、行事得體,可一旦離開這個「舒適區」,就不知所措。同樣,有些居士在佛教群體中如魚得水,可一旦脫離這種群體,就像魚兒離開了水一樣焦灼不安。這正是因為我們不具備大乘佛教的善巧方便,沒有維摩詰居士的風範、智慧和能力。

所以,如果真的具備智慧和能力,就會如過兩天我將會講到的《勝道寶鬘論》中所說,於修行環境中獨處時,完全是修行人的狀態,善於獨自安住;如果與人接觸,也能完全得心應手、應付自如。這才是真實具有大乘佛教的方便方法,也是我們現在真正需要的能力。

如今有很多年輕人,特別害怕現實生活,根本不願步入其中。一接觸現實,要麼患上憂鬱症、焦慮症等五花八門的綜合症,要麼如剛才所講,自己的修行境界一點都用不上,無法將煩惱轉為道用,這都是相當可怕的事情。

前面也講到,維摩詰居士無論在任何群體中,哪怕是在賭場,都能利益眾生。我發自內心羨慕這樣的人,因為我們不可能永遠都局囿在一個群體中。我也時常希望,無論在藏地、印度還是其他西方國家求學的人,既要對當地古老和先進的智慧通達無礙,又能不放棄自己原有的、傳統的、有價值的、有溫度的、有力量的、有營養的知識,否則,我們就可能變成非常極端的人。

如今,一個人被環境或身邊人所改變的現象比比皆是。有時候我們需要改變,因為要是缺乏改變、永遠僵化,可能學不到任何知識,但也不能變得太過離譜,這一點比較重要。

維摩詰居士擁有大量的善巧方便。有人說:「我的偶像就是維摩詰居士!」有這種想法也不錯,雖然我們現在不具備這些能力,但可以將其作為發願的對境。

修行人也有不同的緣分,有些人由於出家因緣很深,所以特別想出家;但有些人死活也不願出家。比如,藏地有些父母特別希望孩子出家,於是強制性地把他送去寺院,並強迫他剪頭髮,但他過兩天又會把頭髮蓄起來;有些人聲稱他暫時不出家,八十歲以後再準備出家……無論如何,暫時不能出家也不必遺憾,大多數城市裡的人只能以在家身份修行。如果不具備一定的因緣,出家也未必是好事。因為出家就要守持戒律,假如不聞思修行,還要享用三寶財產,對他來說,這未必是明智的選擇,還不如做一個在家人,一邊清凈地生活,一邊學習佛法。

而且,出家人也應當把維摩詰居士作為學習的榜樣。相比之下,很多出家人在維摩詰居士面前也會自慚形穢,因為他的修證和善巧度化眾生的能力,的確萬分了不起。正如藏傳佛教的智悲光尊者、麥彭仁波切等很多大成就者,雖然顯現上是在家人,但修證境界及度化眾生的能力都遠遠超過出家眾,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不勝枚舉。我就不廣說了,要不一會兒講不完,對吧?

下面講什麼呢,那天本來是講這一段,後來沒有講完,具體原因我忘了,今天應該從「若在梵天,梵天中尊,誨以勝慧」講起,對吧?(眾答:「是!」)嗯,你們還可以(眾笑)。我都忘記了,是向別人打聽的。


若在梵天,梵天中尊,誨以勝慧;

前面我們講了,維摩詰居士去到王宮等不同的場合利益眾生。他在梵天界中,也受到無量天界眾生的恭敬和供養,並「誨以勝慧」——向他們傳授以殊勝的勝觀智慧為主的法。為何傳這個法呢?因為儘管梵天的寂止禪定非常殊勝,但主要以安住為主,其中缺少了無我的勝觀智慧。維摩詰居士針對他們的欠缺,以殊勝的智慧教授,對其所需進行「補給」,就像中醫說的缺什麼補什麼(上師笑)。這句不是佛經裡面的。

在某些地方,比如禪宗道場,他們會著重修一個法,但如果有些法義缺失,我們有時也會給予相應的教授;又比如雖然念佛很好,但如果對因果或勝義諦的智慧不太懂,我們也會給他們傳授這方面的法義。雖然有時為了與他們更相應,方便他們接受,在凈土宗的道場,會傳一個凈土宗的法;在天台宗的道場,又會傳一些天台宗的法。但如果他們能接受其「專業」以外的,同時也是他們比較缺少的法,傳講之後其受益可能會更多。


若在帝釋,帝釋中尊,示現無常;

維摩詰居士在帝釋天中,也受到了成千上萬天人的愛戴、尊敬和承事。帝釋天是欲界天,整日沉浸在豐富的五欲妙樂之中,樂此不疲、不可自拔。此時,維摩詰居士就給他們宣講無常的道理,告訴他們一切所迷戀的色聲香味的享樂、難以捨棄的妙欲、美妙動聽的樂曲、妙趣橫生的遊戲等等,都是無常的。

同樣,對於衣食無憂,整日養尊處優,生活中未遭遇太多挫折的世間人,也要向他們宣說無常的道理。要告訴他們,勝似天界的快樂、美妙動聽的歌聲、悠揚婉轉的音樂、扣人心弦的遊戲,都是無常之法。

世間有些官員、富翁等成功人士,他們的生活特別富裕,根本不知道無常的道理,認為自己的人生永遠都會這樣美滿,一旦他們的地位、名聲、財產、容貌等出現無常,肯定會難以接受。故在其尚未遭遇無常之前,稍微為他們講一些無常的道理非常重要。以後大家如果有機會,可以善巧方便地為他們講解無常之法。

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成功人士,他們在生活、事業等各方面都很圓滿,卻完全沒有無常觀念。有人說:「我剛投資了五百個億,然後打算再到其他國家去投資……」聽起來這些人的無常修得一點也不好,像我這種「邪見」比較重的人跟他稍微接觸幾分鐘,就會想:「哎呀,生命是無常的,什麼三百億、五百億,你的身體、壽命是那麼無常……」有的人身體不好,天天吃各種葯,看起來也命不久矣,但是心卻如金剛鑽石一般,彷彿覺得自己會永久住世。所以,應該對這些人講一講無常之理。


若在護世,護世中尊,護諸眾生。

這裡的護世,指欲界的四大天王,他們福報極大。很多譯本都稱四大天王,藏文版也這樣記錄並講到:他們對維摩詰居士也十分尊重和敬仰。

「護諸眾生」,藏文中是指為了成熟他們的相續,通過各種佛法來幫助和守護他們。因為他們經常受到世間各種散亂的干擾,所以為之傳授相應的法門和甚深的法,以守護他們的相續。

佛傳里講過,四大天王承諾過要保護佛法,所以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的寺廟都供有四大天王,但二者的風格有些不同。在藏傳佛教每一個寺院的門口,即還未進門之前的門廳處,都有四大天王的唐卡或壁畫。講《藥師經》的時候曾說過,他們以前也一直承諾護持佛法。漢傳佛教則一進門便是笑呵呵的彌勒菩薩,彌勒菩薩的兩邊有四大天王,接下來後面有韋陀菩薩,再往裡走是大雄寶殿,這才真正進入到佛的壇城。在南傳佛教的寺院里,好像沒有四大護法,因為本來在南傳佛教的寺院里,護法神和菩薩就比較少,只有個別的寺院才有,而漢傳和藏傳則基本上都有。《藥師經》里也介紹過四大天王和護法神,總之,我們應該經常祈禱和念誦。

在漢傳佛教的歷史上,也記載了一些護法神的公案,此處我也許講得不一定精準。漢地唐代的時候,一位禪師在懸崖上修行時,因昏沉而跌落懸崖,正往下墜落的時候,有一位天神接住了他。當他發現自己竟然沒有摔死時,才知道是一位菩薩救了他。菩薩向他介紹說,自己叫韋陀,要弘揚和護持如來教法,直至千佛全部出世。現在漢傳佛教也有很多人在做護法儀軌。

藏傳佛教的護法比較多,就我們學院的傳承而言,有格薩爾王、大圓滿三大護法神,還有紫瑪護法神……每一個護法神都有許多故事。念誦護法還是非常重要,總的來說,護法神在護持正法方面,確實能起到相當大的作用;對個人來講,護法神則可以護佑個人修行不出違緣、善始善終。當然,沒有信仰的人不一定能感受得到,但對於有信仰、有傳承並且有信心的人來說,應該會知曉護法神的力量十分強大。

像我們學院,經常會定期或不定期地念護法,這是因為建立道場之初,敦珠法王跟土地神之間有一些矛盾,後來他承諾每年都供護法。所以不管是喇榮寺廟或學院,每年都會在夏季的六月二十六號,專門安排供護法。

在學院時,每天無論講什麼課,都會念護法,這個習慣可能與我有些關係。因為在來喇榮以前,當我還是學生的時候,就經常念護法,這個傳統也可能與此相關吧。當遇到一些重大的事情時,我們金剛降魔洲這邊,確實會有一些不同的感覺。正如去年有位堪布所說:「你們天天念護法,所以你們在好多方面應該有優勢。」這可能的確是護法神的作用。也許今天在座的人不一定都能接受這個觀點,但經常念誦、祈禱護法神,他們確實會給予護佑的。

有些人會擔憂:「如果中途間斷沒有念怎麼辦啊?」其實沒有什麼關係。護法神分為世間護法神和智慧護法神。世間護法神與人類相似,與之相處之道也是類似的。如果你經常祈禱、呼喚和供養他,他也會經常幫助你;若未經常祈禱和供養,也不會有什麼不好的影響。總之,類似於我們人類之間的關係,比如,我出門的時候,給你買點禮物,經常打電話、發信息等等,就會得到相應的對等互動;相反,如果平時你對我置之不理,需要的時候才打招呼、打電話,那我也會覺得,你也太現實了(眾笑)。同樣的道理,有些護法神也會這樣。這是世間護法神。

然而,智慧身的出世間護法神就不會如此。不管怎樣,他隨時隨地都會幫助你,但這也需要一種請求的緣起。以前上師如意寶講過,念護法的時候,還是需要準備一些供品。空口高喊而沒有任何供品,一方面,雖然沒有什麼損害;但另一方面,他們也需要緣起物來作為一種因緣。當然,在城市裡供護法的時候,使用白酒或一些食物做供品不一定方便,尤其是有些修行人身處顯宗道場,或是在傳統上不能接受這一做法的地方,就應隨順其他人。比如,我們外出時,經常只是在護法杯里供水、糖、果等等,也是可以的。一般需要有飲品和食物,比如少量的餅乾、糖之類的作為象徵。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是因為護法神特別餓才需要供養(眾笑)。這與以前蓮花生大師度化十二護地母的情況類似,金剛上師們在做降伏的時候,對護法神有過這樣的承諾:「你們以後竭力地弘揚佛法,我們會盡量地供養、讚歎和念誦。」當這些要求應驗之後,後人祈禱他們時,確實也需要依靠這些緣起物。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與此類似,依靠這些緣起物進行溝通,做許多事情也會更加容易。

有人會好奇,為什麼護法神長得怪怪的呢?從當時蓮師降伏護法神的故事中可以看出,護法神有各種不同的身份,有些是夜叉種姓的,有些是羅剎種姓的,有些是非人種姓的……在金剛上師們的降伏故事中都有記載:當時,鬼神以什麼身份來製造違緣,上師們為他們傳授了一些密宗甚深之法,然後他們便許下護持佛法的承諾。

在上師如意寶的著作中,也有十二地母護法神的修法。當時是在特殊年代,上師祈請他們:「現在,藏地佛法的境遇有一些變化,請你們一定要從智慧的法界中想起你們曾經發過的誓願。」後來以各種因緣,也確實在不同的場合中起到了作用。所以我們有時候需要念護法。

剛才講到「若在護世」,維摩詰居士念不念護法我不太清楚,但是,我們今天要講一下「世護」——世間的護法,這畢竟是我們住在世間需要祈請的。這是我個人的感覺,也許很多修行人的感覺也是如此。

我以前跟隨上師如意寶去不丹的時候,在上師面前,紫瑪護法神就親自降神到一個人的身體里。那個人以前根本不會說藏語(不丹語和藏語差別甚大,屬於兩種不同的語言體系),降神之後,他就直接說出很多藏語。當時我們都覺得非常稀有。然後,上師如意寶給那個人和我們傳了蓮師除障法和金剛橛灌頂。後來,法王如意寶在他的著作里也造了紫瑪護法神的儀軌。從此之後,我對護法神也有了一些不同的感受,當然,這件事也不必過多宣說。

總而言之,你們以後也不要特別張揚、公開地念護法,這大可不必。許多修行方法,最好以自己低調修行為主,這樣在我們個人的生活、修行以及弘法利生的過程中,才能起到遣除違緣、製造順緣的作用。

無論是修內在的風脈明點,還是修習增上智慧和悲心的法,不少修法都需要依靠護法神的護持。學院的很多人只是在傳密法的時候,才會念誦供護法的儀軌,平時除了會供以外,不會有很多念誦。但我們金剛降魔洲有點不同,是每天都念。原來我也考慮再三,有沒有必要每天念呢?剛開始的時候,念的是格薩爾王和三大護法的比較長的儀軌(上師念誦藏文),但後來覺得念誦時間太長,就作了修改。之前我們在小經堂的時候,念的護法儀軌更長,增加了《世尊儀軌》之後,就改念簡短的四句偈的供護法儀軌。我今天也傳一下,這樣你們也有特殊的傳承。

(上師念傳承)

以上講了護法擁有不可思議的力量。

索達吉堪布開示《維摩詰經》12課講記


長者維摩詰,以如是等無量方便饒益眾生。

前文中也講到,維摩詰居士在醫生面前以醫道與之交流,在天人面前也以無量無邊的善巧方便來饒益對方。我也希望各位以後在利益眾生時要具足善巧方便。若想做到善巧方便,首先要學會融入社會。讓出家人融入社會的方式,並非是讓大家還俗,也不是讓你穿在家人的衣服,西裝革履、踩著高跟鞋,還美其名曰這就是「融入社會」、「隨順世間」或「隨順西方人」。

出家人和在家人都有各自融入社會的方式和方便方法。無論是西方、東方還是南方,每個地方眾生的業力各不相同,生活習慣、意樂喜好等也千差萬別。像馬爾康一帶,每個山谷裡面都有很小的村子,每個村落都有各自迥然不同的習俗。以前我去安居時發現,一個山谷里的語言跟另一個山谷都不相同,哪怕僅有十幾戶人家的村落,語言和習俗都截然不同。如果維摩詰居士去到那裡,應當會在這個山谷時使用他們的語言、隨順他們的傳統,然後去到另一個山谷中,也同樣入鄉隨俗。而不會黨同伐異地說:「你們這個是錯誤的,那個是錯誤的,因為與我的觀點不同。」其實,見多識廣,多去一些地方了解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還是很有意義的。

我有時出去即便沒有什麼其他的收穫,但隨著遊覽之地的增多,越來越感覺到眾生的業力不可思議。每個眾生的愛好和習慣都千差萬別。剛才從昌都來的這幾位老姑娘,我用經書使勁兒為她們加持。她們的頭上戴著銀器、綢緞、珊瑚、松石等裝飾,你如果不是那個地方的人,便會覺得:「哇,這個太重了!」但若是轉生在那裡,想必自小就會憧憬:「我什麼時候才能買一個珊瑚或松石啊?」我如果是那個地方的姑娘,肯定從小就會這樣想的(眾笑)。所以,眾生業力不可思議的道理,大家一定要懂得。

下面,我們開始講今天的內容,現在才開始進入今天的主題。(上師笑,眾笑。)


其以方便,現身有疾。以其疾故,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婆羅門等,及諸王子並余官屬,無數千人,皆往問疾。

維摩詰居士以他的方便,示現身體有疾。這也是菩薩的一種善巧方便,一是身體上的善巧方便來示現生病,很多人便會前來探望;另一個是語言上的善巧方便,可以伺機為前來探病的眾生傳授佛法。

所以,示現生病也是一種很好的機緣。且不論維摩詰居士,包括我們自己,有時也能在醫院遇見一些所化眾生並與之結緣。

前些時候,我在住院期間,遇見一個癌症晚期的藏族人,請我給他念經加持。他的親人特意囑咐我不要念破瓦法,因為他不知道自己的癌細胞已經擴散,很快要離開人間了,而是請我給他念個長壽法。我遵照他親人的要求,給他念了長壽法和一些佛號。他自己很高興地說:「他們給我說,我身體完全康復了,再有一個月就能出院了!」但實際上,醫生跟他家人說,他一個月之內就會離世,因為癌細胞已經擴散到全身了。在醫院,經常會看到親人對將死的眾生隱瞞病情。

以前大德們也講過,如果身體生病,一是可以度化相應的處於疾病中的眾生,另外,也可以依此方式召集無病的眾生,對他們宣講佛法。因為身患疾病,就與其他生病的眾生有相同的感受,就能感同身受地言傳身教,故而也是一種度眾的契機。

此處,維摩詰居士主要依靠身體示現生病這種方便度化眾生。因為他生病的緣故,當地的國王、王子、大臣、長者、富豪、居士、佛教徒、婆羅門以及當地的官員等各個層次的人都聚集到維摩詰居士的處所來看望他。以此我們可以看出,維摩詰居士的威望很高,連國王都親自拿著花到醫院裡去看望他(眾笑)。東方人一般到醫院探病會攜帶鮮花,但西方好像沒有這種習慣,病人在醫院的時候,探病的人大多是一些鄰居和朋友,很少會有其他人去探望。來訪者一般會在卡片上寫上簡單的話語,或是孩子為他畫一幅畫,表達一些希望他早日康復之類的簡單祝願。西方人很少住院,基本上做完手術以後,第二天就會離開,這跟東方需要長時間住院有所不同,也許是習慣所致吧。

現在去醫院看望病人的時候,也會送水果(上師笑)。我發現,人們會在花籃中折很多紙盒,外圍放上蘋果和其他水果,看上去好像裡面全是水果,但仔細觀察,會發現裡面都是用紙盒墊起來的,只有表面是水果。現在這種特殊的形式越來越多了。

當時,維摩詰居士就像一個國家裡威望顯赫的大聖者,他生病的時候,全國的高層都會去看望他,也許維摩詰居士平時也經常去看望別人。有些人生病的時候沒有人看望,原因何在呢?就是自己健康的時候不去看望別人,一旦生病了,其他人也不會看望你。但如果你經常去幫助、看望別人,生病時真的會有人來看望你的。前段時間,在我的家鄉有兩個人同時生病,他們的家庭狀況都差不多,但是,一個人生病的時候,看望的人絡繹不絕;另外一個人生病時,卻門可羅雀,就連他自己的兒子都不去看望他,這可能跟自己的因緣有關係。所以,我希望有道友生病的時候,旁邊的人還是要多去看望。

佛陀住世時也是這樣,我曾經講過,有一個比丘在生病時一直說:「我沒有怙主,沒有依靠!」佛陀親自來到他身邊,說:「你不要痛苦,我就是你的怙主!」佛陀親自為他的身體做治療,並將他臭氣熏天的病房打掃得乾乾淨淨。佛陀尚且親自這樣做,何況是我們呢?

我在此想要表達的是,在自己的親人或是居士當中有人生病時,有些人是需要幫助的,有些則不需要幫助。對於不需要幫助的人,我建議不要去看望,因為人太多會對他造成影響。對於無依無靠而需要幫助的人,我們還是要有一種悲心,如《梵網經》中所說:「見一切疾病人。常應供養,如佛無異。」見到病人,我們經常去供養他、護持他,對待他應當與對待佛陀別無二致。《梵網經》中還說到:「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病人是八大福田中的第一福田,是十分重要的對境。

索達吉堪布開示《維摩詰經》12課講記

如果我們有能力,可以建立一些對病人有利的基金會。雖然現在很多地方看病都有醫療保險,但有些貧困的病人是無人救助的,我們應當去幫助這些人。有些人也許在財富方面沒有能力施以援手,但應該可以身體力行去幫助他們。現在,四川有很多專門幫助一些有困難的人看病的組織,有些是語言溝通上有困難,有些是地域偏僻,看病確實有困難……經常幫助這些人十分重要。

國外有一種「臨終關懷」服務,叫「安寧療護」,在美國、加拿大等國都有。就是在醫院裡面專門設置佛堂或者其他宗教的場景,當病人到了癌症晚期,就把他安排在那裡,會有專門的止痛和安慰方法,甚至他信仰什麼,就根據他自己的信仰進行幫助。當然,這不是安樂死,也不是依靠較為強行、暴力的方式去解救,而是讓生命在最後快結束時,很平穩和快樂地離開世間。一些私人慈善機構和醫院也正在做這個項目。對即將結束生命的病人,或者亡人,還是需要這方面的關懷。

下面我們正式開始講課。(眾笑)


其往者,維摩詰因以身疾,廣為說法:「諸仁者!是身無常無強無力無堅,速朽之法,不可信也!」

維摩詰居士以自己身體示現疾病,為看望他的人廣說佛法。「諸位仁者」,藏文版當中是「諸位朋友」,可能很多客人是以朋友的身份來看望他的。他說:「是身無常無強無力無堅,速朽之法,不可信也!」這一段非常重要,是佛教對身體的剖析方法。先講無常,然後講苦,隨後講空和無我。

「無常」,總的來講,身體是無常的,隨後會有很多比喻來闡述。「無強」,指身體衰老之時,特別脆弱、軟弱。「無力」,指身體沒有什麼實力。身體健康的時候也許體會尚淺,可是一旦生病,就缺乏力量,連吃飯、走路的力氣都沒有,就像華智仁波切說的麻雀被石頭擊中一樣。有些人稍微有一點感冒,就喊著:「我不行了,不能翻身,給我拿一點葯。我不想喝,我不想吃,我要死了,哎喲喲……」你們很多人說「哎喲喲」,我們藏地叫「阿冉冉」,「阿冉冉」是很痛的意思。「無實」,指身體一點都不堅實。去過屍陀林的人都知道,身體在死後被刀和斧子割開,被禿鷲所食,瞬間化為烏有,因此它肯定是不堅實的,只是我們自認為「我」很堅實而已。

佛陀在都城四門看見眾生的老、死、病而受到啟發——因衰老、生病而羸弱無力,有些死亡後被禿鷲吃掉。我認為應當這樣解釋。雖然在有的注釋裡面,「無強、無力、無堅」是對應「欲界、色界、無色界」,但我們還是不妨理解為:總的來說,身體是無常的,當你衰老、疾病和死亡之時,很快就會腐朽,所以不可信也!

的確,一切眾生的身體皆非真實可信之法,下面採用了諸多比喻來闡釋。就如《正法念處經》所講:「一切眾生命,如電旋火輪,如乾達婆城,速過不暫停。」所有眾生的生命像閃電、旋火輪、乾達婆城等諸如此類的比喻,如夢如幻,轉瞬即逝,須臾不停。生命如此,身體也是如此,《菩提道次第廣論》裡面引用了一部佛經的教證(上師念藏語):「三界無常如秋雲,眾生生死如觀戲。」這個比喻在《大圓滿心性休息》中也引用過。總之,身體沒有什麼可信賴的。

索達吉堪布開示《維摩詰經》12課講記

無論你是什麼身份的人,哪怕在你身體健康、無病和強壯之時,懂得這種佛教的生命觀,都很重要。對每一個人而言,在短短的時間當中,至多百年之內,身體肯定最終都會消失,所以,在此之前如果明白這些道理,一旦真的生病或死亡,就會非常坦然。每個人都要面對死亡,但那些聽過這些教言、懂得這些道理、學過這些法要的人,會與其他人截然不同,最後在面對死亡時會非常堅強。相反,如果你沒有學過這些道理,即使你是對人類貢獻卓著的一名科學家,當死亡來臨之際,仍然會叫苦連天、雙手抓胸,在痛苦和絕望中離開世間。所以,懂得並接受這些道理十分重要。

下面再稍微講一點吧,不然今天和明天都講不完。


「為苦為惱,眾病所集。」

眾生有各種各樣的疾病。其實,我們的身體是痛苦和煩惱的依處、源泉和根本,各類疾病也會在其中集聚。一般來講,佛經中經常講有404種病,地、水、火、風四大各有101種病。藏文《大寶積經》中還講到風、膽、涎,漢傳佛教翻譯的是風病、黃病、痰ying(病字旁+營,查無此字)病等也是依靠身體產生。還有些版本在「眾病所集」後面增加了一句「變壞自性」,即我們的身體是變壞的自性。


「諸仁者!如此身,明智者所不怙。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是身如泡,不得久立;是身如炎,從渴愛生;是身如芭蕉,中無有堅;是身如幻,從顛倒起;是身如夢,為虛妄見;是身如影,從業緣現;」

諸仁者!

維摩詰居士告訴諸位仁者——他對每個人的稱呼都有所不同。一個人的水平、人格,從對別人的稱呼中可見一斑,這也很重要。前段時間我們講到,稱呼應當盡量用尊稱。我看現在很多道友以及各個班級里的實施情況還是較為不錯。

華智仁波切的《大圓滿前行》里有一句話,我記得很清楚:「但願我在輾轉投生的生生世世中,就連其他有情的一根毛孔也不損害,一心一意利益他們。 」以後,我們的言行和心態也應該盡量秉持這樣的原則,要以這樣的發願來作為自己人生的準則。如果我們有這樣的發願,那我們的所作所為都不會對別人有損害之心,連眾生的一個汗毛孔都不會損害,還要時時幫助他們。《前行》裡面的這句話,你們在方便之時可以查閱。如今有很多非常方便的方法,當自己遇到問題時會說:「那我來百度一下!」手機上一搜,馬上就出來了。很方便的,對吧?但方便當中也有痛苦。

如此身,明智者所不怙。

這樣的身體,有智慧的人不會依靠,不會執迷不悟地一直執著。為何呢?下面會講到,無論你再如何執著身體,實際上也的確很難把握它。有些注釋中講,聖者將身體當作大患,愚者對身體死執不厭,乃至死亡之時,仍會覺得自己的身體光鮮強壯,自己的身體俊俏靚麗……現在有些人對身體尤其執著,明天我們會詳細講解。

《中觀四百論》云:「雖見身如怨,然應保護身。」為了修行善法可以保護身體,但其實身體就如怨敵一般,沒有什麼可執著的。不知何故,如今不少人面對衰老特別傷心:我馬上就要老了,怎麼辦啊?我臉上有皺紋怎麼辦啊?有些人身體生病了十分痛苦:「我最近身體很不好啊!」總之,許多人對自己的身體非常執著。如果沒有修行境界,必然會感到痛苦。

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

身體像聚沫一樣,不可觸、摸、捏、抓。聚沫不可能被抓住,我們兒時常去水溝里抓漂亮的水沫,但是抓不住,一觸碰水沫,就消失了。同樣的道理,你企圖將身體保養完好,給它補充各種各樣的保健品,但無論怎樣,都無法避免最後它像聚沫一般消失於空中。這個竅訣我們一定要懂得!

是身如泡,不得久立;

身體如水泡,不可能長時間駐留。水泡或肥皂泡都是轉瞬即逝,細細觀察和思維,我們的身體也不可能長久安住。那天看到一個視頻,一個很年輕的人,在短短几秒中,就變得滿臉皺紋。人正是如此,從青年到中年到老年,幾十年間迅速老去,如白駒過隙。

是身如炎,從渴愛生;

身體如同陽焰,依靠愛的執著而產生。因為對愛非常執著,由愛執產生身體。陽焰也是藉由渴望之心而生,萬分口渴時,在沙漠里會看到藍色空氣的流動,看起來像流水,即肉眼所見的陽焰水。同樣,憑藉每個人的愛執而暫時出現的身體,也並非真實,只是五蘊假合而已,沒有什麼可執著的。

是身如芭蕉,中無有堅;

身體如同芭蕉樹,中間無有堅實的內容。芭蕉樹由一層一層的樹皮構成,如果去剖析,結果什麼都沒有。《中論》和《中觀四百論》都採用了這種比喻來講解。若以中觀的方法來剖析,從頭到尾,所謂的身體也是找不到的。

身體如同機械,機械由各種零配件組成,身體也是如此,以筋脈、血肉把骨骼連在一起。(藏文版本里有這個比喻,漢文版本里沒有。現在有直接從梵文譯為日文的版本,該版本也有此喻,和藏文版本一樣)。在藏傳佛教的屍陀林,或南傳佛教寺院里的人骨架前,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出來。

是身如幻,從顛倒起;

通常我們認為實有的身體如同幻化,因顛倒而起現,並非實有。所謂幻化,就如電影、電視或動畫片中人的身體,表面上看似乎有真正的身體,實際上並沒有身體的真實存在。同樣的道理,我們自認為五蘊假合的身體是實有的,但其實並非真實存在。

是身如夢,為虛妄見;

身體是虛妄不實的,如同夢境。這樣更易懂。

夢,在醒覺前,彷彿真實存在,一旦醒來以後,才發現夢中的一切都是虛假的幻象。我們認為自己擁有的身體,其實也是夢中的身體,是虛假的。有時會夢到身體變成天人或其他模樣,但這些都是假的。

是身如影,從業緣現;

身體猶如影子,從業緣顯現。如同身體有大小高矮,影子會對應有大小高矮,我們現在的身體也是由前世的業力所顯現。不管現在的身體是美醜胖瘦,自己是否滿意,這個身體的造作者,不在今生,也非父母,父母只是一個因緣而已,關鍵還是自己前世的業。這句話大家務必牢記!不要抱怨父母。有些人長相醜陋,便天天怨恨父母。其實,父母對此毫無自由和權利,這是由各自的業力決定的。有些人對自己的身體十分滿意,非常感謝父母,但這也不可能是父母決定的。如果父母有選擇的自由,肯定會把每個孩子都塑造成最完美的,但他們毫無選擇。同樣,來世我們的身體會變成何樣,也取決於今生的行善或造惡。所以,這句話對我們來講,的確是很重要的金玉良言!

現在,人們的長相、福報、健康等諸多方面相差甚遠,有些人一生都健康無病,從來不用打針,這也跟前世有關。有的人相貌平平,有的人相貌出眾,也應當明白這些都是前世的業力所致。前世造了如是因,今生便感得如是果。《瑜伽師地論》在這方面宣講甚多。

要不今天講到這裡,好吧?「是身如影,從業緣現。」一定要記住這句話啊!今天你們應好好思維,自己即生中的身體,全都是在前世的「工廠」里製造的,來到今生,父母只負責中間託運。就像在工廠里造好的佛像,父母裝在車上運送過來,所以我們不能責怪司機:「啊,我這個佛像有欠缺,你怎麼搞的?」司機無辜地說:「我只負責在路上運送而已,這跟我沒什麼關係!」也許極少數情況下,與搬運有關,但大多數時候是與之無關的。(眾笑)

索達吉堪布開示《維摩詰經》12課講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思修佛學 的精彩文章:

佛教中常說的「阿賴耶識」是什麼意思?
百法略說:心法為什麼要列為八種呢?

TAG:聞思修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