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禪修的方法與意義|做自己生命的創造者

禪修的方法與意義|做自己生命的創造者

文:如孝法師

一、調身

所謂的調身,指調整你的坐姿。坐姿非常重要,我們要把腰桿挺起來。這個挺不是硬性地挺,腰桿盡量地保持筆直,身心才能夠氣血通暢。當我們坐下來,無論採用雙盤、單盤還是散盤,脊柱先挺起來。然後放鬆,整個身體慢慢地朝前傾,頭不要彎,頸椎、胸椎、腰椎保持垂直,慢慢朝前傾。一直傾到你感覺到臀部好像有一點點離開坐墊,身體的重心在腿上,這時候慢慢地返回。你會發現我們的脊柱,包括臀部會朝後面有所移動,這樣坐下來身心就會非常穩當、通暢。這個動作,每一座的座前都要做,甚至在每一座中,當你感覺到有什麼不舒服的時候,也可以通過這個動作去調整。挺起脊柱,然後頭像風擺柳般,往兩邊搖一搖。

接著,肩膀放鬆,手結定印——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大拇指輕輕相觸放在肚臍之下,平平穩穩地放下。腋窩要打開,不要貼在身體上,要平行,像端了一個東西,恭恭敬敬、很端正地端這個東西,腋窩就打開了。如果大家還不會,可以像古人抱拳這樣,先慢慢地把兩臂向前平伸,兩手重疊,大拇指頭相觸,然後慢慢收回,放在肚臍之下。眼睛看著手的大拇指,慢慢收回來。舌抵上齶,下巴要往回收,下巴一收整個脊柱就通了。雙肩自然下垂,背部、腰、雙手就好像一個十字架一樣,上下左右都是開通的,四通八達,大椎就像十字路口。這樣調整後,人的身心是放鬆的。骨架子先挺起來,下巴略收,眼睛像一個帘子一樣垂下來。

禪修的方法與意義|做自己生命的創造者

二、調風

第二個要點是調風。風就是呼吸。一個人心的動向,實際上是呼吸的動向。因為呼吸在動,所以心才動。如果呼吸是勻速的,心會非常平靜,也是勻速、穩定的。實際上,整個自然界與宇宙都是一個節奏:一個大節奏冬至了,一個大節奏夏至了,一開一合,一陰一陽,一冷一熱,都是一個節奏。在這個當中就產生了磁場的波動,產生了我們人類思想的波動,這就叫做妄想。或者說,我們是被動地在妄念當中延續某些東西。

現在我們要去調整,怎麼調整?很簡單,嘴巴輕輕地閉上,嘴角微笑,用鼻子輕輕、慢慢地出三口氣,耳朵聽不到它的聲音,但是感覺到很綿長。不用管入息,當你出氣的時候,心和呼吸合二為一,然後再放鬆、收攝,長長地出三口氣。因為你的坐姿正了,再出三口氣,腹部、肩膀、全身都是放鬆的。有的人挺起腰是緊張的,這是禪修的忌諱,不能緊張,要放鬆。

可是,放鬆也不是整個骨架就坍塌了,那也不對,該松的松,該緊的緊。古人比喻腰椎就好像壘起來的銅錢,銅錢要壘一米多高,它不能坍塌,要保持筆直。下巴一收,頸椎就和它筆直了。不是你使勁挺,越使勁會越緊張,越不能保持筆直,所以要用一個柔勁。這些要點雖然微細,可是我們要用心去體會,還是可以掌握的。反過來講,如果不能掌握,禪修就不得力。

禪修的方法與意義|做自己生命的創造者

三、調心

調身——調坐姿,調風——出三口氣,接下來就是調心。心是什麼?心就是你的注意力。當你前面這些工作做好的時候,注意力就容易收攝,把注意力收在人中。人中就是嘴唇之上,兩個法令線之內的三角區,它是大腦集中反應的區域。如果心和這個敏感反應區相合的時候,人們就會產生輕鬆、愉快的感覺,修行就會比較快樂。但我們不是製造快樂,而是用一種平等的心、持續的心、醒覺的心,不斷地朝這個目標去投射。

因為慣性的力量,人的心總是在妄想當中轉悠。所以妄想會不知不覺就切入到你的正念當中,它會把你的正念切斷。當你覺察到妄念的時候,就再次把自己的注意力收回到人中。不要繼續延續對很多事情的設想,以及很多人我知見和記憶。在你覺知的第一個剎那,讓心很輕鬆地回歸到人中,保持著這種覺知。

對於念誦,無論我們是打開法本念,還是能夠背誦念,都不要緊,眼睛雖然在看,但是心應該收攝在人中。所以我們的下巴一定要收,下巴是我們要一再觀察的點,下巴要朝下收,壓住喉結。這些要點非常關鍵。如果這方面做不到位,我們就很難在禪修當中有所契入,妄想會一直佔據著我們的身心。如果你的下巴朝下收,妄想就會很自覺地退出,與正念進行切換,這樣你的注意力才會不斷地培養。

禪修的方法與意義|做自己生命的創造者

四、做自己生命的創造者和受用者

每個人生命的機能都是他思想的完整體現,佛門所說的貪、嗔、痴就是幾種物質元素的反映:貪就是水大,嗔就是火大,痴就是地大。

痴就像大地,裡面完全是黑暗的,代表著你對一切事情都不能夠明了,心是黑的、昏沉的、無所了知的。嗔恨就是心如火一樣的猛烈,不穩定,具有破壞性。這種內在的破壞性會把生命所有的機能都調動起來,外在就會顯現出對人發很大的脾氣。乃至於人類的戰爭都是一念嗔恨的結果,火藥就是與它相應而產生的。貪就是水大,陰性的水代表著人類的貪慾不能夠滿足,人心不足蛇吞象,就好像水災淹沒了大地一樣。所以大自然外在的種種現象,也是人類內在思想痕迹的彰顯。我們的生命看起來好像很簡單,每一個人都以肉身存在,無非占不過一米見方的空間,可是我們的心卻是包羅太虛的。

所以,禪修是對我們心靈的一種提升和管理。首先要讓心從一生中沉澱下來的人我是非、無厘頭的妄想之中剝離。到了第二個層面,所有知識和看法雖然趨於正向,但是這種正向卻很「方」,很難圓融,很難變通。這就會形成固定的自我看法,這些都是我執。它在我們的思想深層,經過生生世世的積澱,形成了我們今生的秉性——與生俱來的東西。再加上此生後天的教育,就成了現在的我們。所以,佛法說每一個人都是一種聚。聚就是聚集,就好像一個倉庫裡面聚集了種種的東西,這些東西決定了我們的看法。

秉性難移,要改變它很難。我們想要用幾天的時間,把我們的生命換個角度,或者徹底換一種認知,這是很不容易的,但並不是沒有可能。如果在身心穩定的禪定狀態下,我們會恢復思想的彈性,也會恢復身心的柔軟性。這種恢復好像一種手術,我們會有種種不舒服的感覺,但是我們要鼓足勇氣去接受。因為對於我們的結果來說,它是一個必須要經歷的過程。所以大家要非常發心,要去認知身心的規律,也要對目標充滿渴望。

這是修禪的幾個先決條件,首先對善法要有慾望。慾望是一個中性的詞,因為對境不同而產生的結果不同。如果對善充滿渴望,這是非常難得的。什麼叫做善呢?善就是至善,就是生命最純粹、最美好的那一分。我們生命的潛質當中擁有這份至善,不會因為後天的教育乃至年齡、性別、種族、宗教信仰的不同而有所改變,這是非常關鍵的。我們要去尋找生命的這一份潛質。

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創造者和受用者,但是在創造和受用之間有一個過程。你今天種下的種子,要經過一個季節的輪迴才能夠得到果實。我們今天的苦,是我們過去世種下的種子,種下的因決定的。種下的是快樂的、善的或者惡的,結果一定同樣展現出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思修佛學 的精彩文章:

如孝法師:人生的苦終會被解決
什麼時候,才能找到空性的感覺呢?

TAG:聞思修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