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實用的艾灸知識都幫你總結好了

最實用的艾灸知識都幫你總結好了

前段時間,再次收到讀者的留言,要求出一篇比較詳細的艾灸內容:

想要了解艾灸的保健方法,首先要清楚艾灸的時機與禁忌,時機不對自然達不到想要的效果,不懂禁忌則會反受其害。

艾灸時機

時機對了,事半功倍

1、上午,大自然和人體的陽氣都開始升發,這個時間做艾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是陽虛、氣虛的人,如怕冷,手足不溫,免疫力低等人群效果則更明顯。

2、根據子午流注時間表(如下圖)調理相應的臟腑,效果會事半功倍,如調理脾胃功能可以在早上9-11點灸,養腎在下午5-7點灸。

3、根據目的選擇時間,例如失眠則在睡前灸。

其實,艾灸用做保健養生是比較靈活的,加上現代人大多比較繁忙,都不能很自由的掌控時間,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舒適度選擇艾灸的時間,比如,晚上在家有空時候做艾灸也是可以的。

在合適的時機做艾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並不代表時機不對做的艾灸就無效。

艾灸禁忌

以下情況(或部位)均不可艾灸

1、出血過多、高血壓情況下;

2、酒後、房事後、運動後;

3、過飽、情緒不穩定等;

4、津液多、易出汗的地方,例如眼睛、舌頭、腋下、陰部、乳頭等;

5、上火、高燒等熱性疾病;

6、濕熱、陰虛、實熱等體質者。

艾灸治療前最好找醫生辨證論治,了解自己體質,做有針對性的治療。

艾灸的好轉反應

感覺熱能到會陰,這是好的現象,說明對溫通子宮功能效果顯著,打通任脈。

做艾炙過程中,下腹中感覺有一股熱氣在形成,上到頭頂,下到足底經過的地方有酸、麻、脹、痛的不同感覺。

做完艾炙後,面色變得紅潤有光澤,皮膚飽滿滋潤。色斑快速變淡、痘痘消失。

做完艾灸後,人的心情變得舒暢很多,心情很放鬆。

夏天要出大汗為佳;但冬天灸以全身微微出汗為佳。

灸後會覺得冒涼風(或無感覺),寒性體質的人多會出現這種現象,要多灸。

熱感,腹腔發熱到後腰往上走到百會,往下走到湧泉。經絡通,效果好。

沉感,比較像壓了一塊大石頭,氣血循環不暢、經絡不通,要多灸。

肚子咕咕叫,或者排氣,這是促進腸蠕動,幫助排除身體的濁氣。

灸的過程中有出現手心或足心出冷汗,這是身體在排寒氣出的熱汗,說明體內寒氣重。

做完艾灸後,臍部有出黃水的現象:這說明有婦科炎症或腸胃炎症。

艾灸特效保健穴位

1

頸椎穴、胸椎穴、腰椎穴

取穴:如圖,相應指縫處

功效:緩解、防止相應脊柱的不適,雙手均可。

禁忌:無

2

大椎穴

取穴:低頭,左右搖頭,脊柱上第一個不隨頭轉的椎骨下凹陷是穴。

功效:幼兒體質虛弱、哮喘、頸酸疼、肩部酸痛,同時具有防治感冒、氣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禁忌:高燒、高血壓、風熱感冒不可灸。

3

足三里穴

取穴:如圖,一般取坐位,用自己的手掌心對準按在同側腿膝蓋頂部,五指自然搭下去,中指指尖向外的位置就是足三里了。

功效:頭暈、所有慢性胃腸道疾病(如嘔吐、慢性腹瀉、消化不良等),還能夠提高免疫力。

禁忌:高燒,急性腸胃炎,口有異味不可灸。

4

關元穴(男人長壽穴)

取穴:肚臍正下方,四指併攏,置於臍下,小手指的下緣處便是。

功效:

(1)體虛:身體無力、易疲勞、怕冷;

(2)男科:遺精、陽萎、早泄、性功能低下等;

(3)婦科:月經不調、閉經、痛經、透明白帶過多、宮寒不孕等;

(4)小腹:痢疾、脫肛、小便滴瀝不盡,尿頻尿急等。

禁忌:月經期間、孕婦、黃綠白帶、婦科炎症不可灸

5

神闕穴

取穴:肚臍正中。

主治疾病為:對消化不良、腹泄、下痢、腸鳴等有防治作用。還有提高免疫力、調節臟腑功能,延緩衰老的作用。

禁忌:月經期間、孕婦、黃綠白帶、婦科炎症不可灸

6

三陰交(女人不老穴)

取穴:內腳踝正下方,四指併攏,置於內踝上,食指上緣處便是。

功效:失眠、所有婦科、所有下腹部的問題,如月經不調、痛經、小便不利、腹瀉等。

禁忌:無

7

血海

取穴:內踝尖正下方,四指併攏,置於內踝上,食指上緣處便是。

功效:痛經(發作時艾灸有特效),貧血,頭暈,經血不止。

禁忌:無

一般情況下,直接用艾條灸的時間可以短些,15~20分鐘即可;因為艾灸器或艾灸罐比較溫和,時間可以稍長,40~60分鐘都可以。

喜歡本文的話,不妨在下面贊個賞哦,我們需要您的支持

別忘了給小點點讚賞哦~

作者:華灝(hào),病人眼中又帥又高冷的傳統中醫師。解讀中醫,探索健康,以「從簡去繁」的行醫之道打造健康簡約的生活體驗。微信公眾號:莫小點·茶湯閣(ID:moxiaodian_xg)。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灸 的精彩文章:

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從中醫俗語看艾灸
兒童艾灸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項

TAG: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