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開國大典為何選擇在天安門 原來背後故事是這樣的

開國大典為何選擇在天安門 原來背後故事是這樣的

原標題:開國大典為何選擇在天安門 原來背後故事是這樣的


194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這個日子也成為歷史上最莊嚴和最值得被銘記的日子之一,這麼多年過去了,想必很少人會突然好奇,為什麼當年的開國典禮選擇在天安門進行呢?


新中國成立之日要舉行一個盛大的典禮,典禮上要舉行閱兵式, 這個設想早在1949年7月底就確定下來了。可是,開國大典的地點選在哪裡好呢?這個問題卻讓開國領袖們頗費腦筋。很長時間都沒能決定下來。舉行開國大典,面對全中國、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這事一定要圓滿。而選定一個合適場地的重要性,也就因此凸現出來。



7月,中共中央成立了以周恩來為主任,彭真、聶榮臻、林伯渠、李維漢等人為副主任的開國大典籌備委員會。

開國大典的方案,很快由籌委會拿了出來。方案主要內容有三項:


一是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


二是舉行中國人民解放軍閱兵式;


三是舉行人民群眾遊行活動。


籌委會認為,新中國的開國大典,這三項內容都是必不可少的。在這三者之中,閱兵式怎樣舉行,尤其是閱兵式在什麼地方舉行,決定著整個開國大典怎樣進行的問題。


決心下定於凌晨。經過反覆權衡,周恩來終於揮毫醮墨,寫下了意見:毛主席總司令少奇同志閱:日期在政府成立之日閉幕後。閱兵地點以天安門前為好。時間到時再定。檢閱指揮員由聶(榮臻)擔任,閱兵司令請朱德同志擔任。


閱兵式怎麼搞和在哪裡搞的問題,成為籌備開國大典的中心問題。


開國大典籌委會成立不久,就設立了閱兵指揮機構。這個指揮機構的領導力量很強。開國元勛朱德總司令親自挂帥,擔任閱兵總司令。閱兵總指揮由聶榮臻擔任;副總指揮由楊成武、唐延傑(華北軍區參謀長)、唐永健(華北軍區司令部作戰處處長)、劉仁(中共北京市委副書記)、肖明(北京市總工會主席)、肖松(共青團北京市委書記)等人擔任。


楊成武與唐延傑走上特殊領導崗位後,在中央軍委的領導下,首先主持起草「閱兵典禮方案」。


這個方案擬制出來後,毛澤東、朱德、周恩來,任弼時等中央領導人,在中南海懷仁堂接見籌劃閱兵儀式的負責人,專門聽取了有關彙報。


閱兵總指揮聶榮臻彙報了閱兵的基本設想。閱兵副總指揮彙報了閱兵方案的主要內容:受閱部隊的選調、編組、閱兵程序、閱兵禮樂及受閱前的訓練等事宜;方案設想,閱兵式分為檢閱式和分列式。


閱兵方案順利通過,但開國閱兵地點放在哪裡,卻沒有當即定下來。


毛澤東對搞好閱兵很重視。他說:「我們歷來主張慎重初戰,這次閱兵也是初戰,開國第一次嘛。一定要搞好!」


重點圍繞確定閱兵地點問題,閱兵指揮所的成員們進行了反覆研究。


1949年8月的一天,華北軍區的幾位將領來到周恩來辦公室,將他們經過反覆論證的兩套閱兵方案,交給周恩來。


決心下定於凌晨。經過反覆權衡,周恩來終於揮毫醮墨,寫下了意見:毛主席總司令少奇同志閱:日期在政府成立之日閉幕後。閱兵地點以天安門前為好。時間到時再定。檢閱指揮員由聶(榮臻)擔任,閱兵司令請朱德同志擔任。


第一套方案:地點選在市中心天安門廣場;


第二套方案:閱兵地點在市郊西苑機場。


這兩套方案分別標畫了一張部隊位置及行進路線圖。對於看慣了作戰地圖的周恩來來說,這圖顯得既簡單又複雜。周恩來仔細看過地圖後沒有馬上拍板。這兩套方案都有優點,但也都有缺點。

閱兵地點放在天安門廣場,有利條件是顯而易見的:地處北平市中心,屆時領袖、軍隊和群眾水乳交融,開國大典可以搞得轟轟烈烈,特別是天安門城樓就是現成的閱兵台,不必費太多的力氣,就可以讓全體政協代表到天安門城樓進行檢閱。並且,天安門周圍街道四通八達,容易集中和疏散。


但是,在天安門廣場閱兵,也有一些不足之處:主要是參加開國大典人員眾多,當日城市交通至少要中斷四小時;當時長安街不夠寬闊,沒有經過拓寬,遠不像後來那樣闊氣,只能橫排通過步兵十二路縱隊、騎兵三路縱隊和裝甲車二路縱隊。


與天安門相比較,西苑機場的優勢在於,它有寬闊的機場跑道,沒有阻礙交通的後顧之憂。而且在西苑機場舉行閱兵,已經取得成功的經驗,1949年3月25日,華北軍區為了歡迎黨中央、毛主席進入北平,已經舉行過由一萬餘人觀看的閱兵式。


在西苑機場舉行閱兵式的缺陷,首先是那裡沒有檢閱台,臨時搭建應付一些小的場面還可以,舉行將有數十萬人參加的開國大典就不行了,如果要搭建天安門城樓那樣氣勢雄壯的檢閱台,所費工程之大、投資錢財之多,在當時都是很難辦到的。其次,西苑機場距市區有很長一段距離,數十萬群眾要參加大典,往返都不方便;假如沒有相當規模的群眾參加,開國大典應有的氣氛就出不來,閱兵式也就達不到揚我軍威的目的,會影響開國大典在國際國內的影響。再次,機場跑道雖大,但只有一條道可以進退,對參加閱兵的部隊來說,行動起來很不方便。


決心下定於凌晨。經過反覆權衡,周恩來終於揮毫醮墨,寫下了意見:毛主席總司令少奇同志閱:日期在政府成立之日閉幕後。閱兵地點以天安門前為好。時間到時再定。檢閱指揮員由聶(榮臻)擔任,閱兵司令請朱德同志擔任。



兩套方案,論證者明顯傾向於第一方案,但沒有拿出結論性意見。


舉行開國大典的日期一天天迫近。準備參加閱兵的部隊已經開始進行分列式訓練。


距離開國大典的時間只有一個月了!周恩來的思維重心落在天安門上。


這座矗立於北平城中央的巍峨壯麗的古代闕樓,原名承天門,取「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它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毀於兵火後,清順治八年(1651年)重建後稱天安門。它是舊皇城的正門,城門五闕,重樓九楹。天安門城樓,從廣場整體布局上看,大有「橫空出世」之象。從天安門廣場上放眼眺望,天安門城樓金碧輝煌、熠熠生輝,顯得無與倫比的莊嚴、雄偉。實際上,明清兩朝,廣場上所有的建築,都是作為這一主體建築的陪襯物而建築的,這就是為什麼看上去天安門城樓氣勢非凡的奧秘所在。天安門還是明清兩代帝王從事重要活動的地方之一,其最重要的活動就是「金鳳頒詔」,每逢冬至到天壇祭天,夏至到地壇祭地,以及皇帝大婚和出兵親征等隆重典禮,都要從天安門出入。

天安門,這座封建時代北京城的最高建築,即將消失它作為封建皇權的所有痕迹,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的舉行將賦予它全新的意義,使它從此擁有嶄新的時空。


經過反覆權衡,周恩來終於揮毫醮墨,寫下了意見:


毛主席總司令少奇同志閱:


日期在政府成立之日閉幕後。閱兵地點以天安門前為好。時間到 時再定。檢閱指揮員由聶(榮臻)擔任,閱兵司令請朱德同志擔任。


周  九·二


這個意見傳到劉少奇手上,他在自己的名字上畫了一個松子般不大不小的圈圈。


毛澤東和朱德沒有在這份意見上畫圈,他們聽取了周恩來的口頭介紹和分析,同意在天安門前舉行開國大典。


自1949年10月1日起,天安門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

文章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上的今天官網 的精彩文章:

古人下葬為何口裡要塞東西 慈禧嘴含夜明珠價值連城

TAG:歷史上的今天官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