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歲金榜題名,宋美齡差點嫁給他,卻因名字太難聽不受慈禧重用
中國的科舉制度在世界上都是非常具有開創性的一種人才選拔制度。這種制度開始於隋唐,要知道在此之前,那時候皇帝選用人才只能任用世家大族的子弟,這樣的制度有時候對皇權來說是一個威脅。後來的歷朝歷代都沿用了這套制度,很多寒門子弟真是憑藉自己的十分苦讀最後金榜題名,入朝為官,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科舉制度的最後一關叫做殿試,是由皇帝親自監考的,很多人正是在殿試中脫穎而出,成為得到了皇帝的左膀右臂。
清朝末年國家的大權都在慈禧手中,因此科舉考試的選拔人才的權力也是被慈禧把持的,慈禧這麼做無非就是擔心選拔上的人會危及自己的統治。所以在慈禧主持科舉的時候,不少有才能的人,都因為慈溪的個人喜好被無情的篩選下來了。其中有一個人叫做譚延闓,慈禧沒有想到這個人最後追隨了孫中山,推翻了清朝的統治。
譚延闓的家族可以說十分顯赫,他的父親就是清朝的大員,因此從小父母就十分重視教育他。他五歲的時候就開始讀書認字,他的父親立志要把它培養成一個全面的人才,什麼寫字、作詩、音樂和下棋都要教他,在這樣環境教育出來的譚延闓,自身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
他後來也參加了清朝的最後一次科舉考試,當時的他雖然只有24歲,卻一路過關斬將,最後獲得了第一名,能夠直接進入殿試。當然按照當時的規定,一般進入殿試就十拿九穩了,譚延闓當時也是這麼想的。然而他沒有想到,當時清朝說的算的人是慈禧太后,當慈禧聽到譚延闓的名字之後就皺起了眉頭,原來慈禧認為他的名字不好聽,於是就隨便給他安排了個沒有用的職位。
對於慈禧的決定譚延闓十分憤怒,但是他還是在清政府效力,慈禧晚年實行的新政就是譚延闓主持做的。不過進入清朝政府之後,譚延闓才意識到清朝早已病入膏肓,他認為不破不立,他開始想要通過革命手段推翻清朝。後來他參加了著名的武昌起義,成為湖南省的都督。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他還曾經擔任過主席,當然作為一個文人他的魅力還是有的,當年宋美齡差點嫁給他,只不過他不願意接受,最後百般推辭,並且把蔣介石介紹給了宋美齡。1930年年僅50歲的譚延闓在南京去世,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
※山西一老漢拿出抗戰時八路軍的借條,政府看後立刻給了他8萬塊
※抗戰勝利前夕,東北400多日本婦女慘遭屠戮,殺害她們的兇手卻令人驚訝
TAG:阿布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