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楊開慧: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

楊開慧: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

把一首心曲獻給她——

為感動世界的人寫頒獎辭

第四十八位人物:

楊開慧

為了中國革命,毛澤東先後有六位至親獻出生命。

楊開慧,作為毛澤東的妻子,是「毛門六英烈」中唯一不姓毛的人。同時,她還是另外一位英烈毛岸英的母親。

楊開慧,1901年出生,號霞,字雲錦,1920年冬,與毛澤東結婚。1930年10月被反動軍閥何健殺害,年僅29歲。

楊開慧和毛澤東結合,與開慧的父親楊昌濟,有密切關係。

楊昌濟,七歲發矇,十八歲考中秀才。後留學日本、英國、德國十年,專修哲學、倫理學。因世居長沙板倉,被尊稱為「板倉先生」或「板倉楊」。毛澤東常到楊家求教,此間,與楊開慧相識。

楊昌濟1913年回到家鄉,堅辭「省教育司司長」而不授,專事教育,作「強避桃源作太古,欲栽大木拄長天」以言志。毛澤東,就是他栽的「大木」。他曾稱讚其「海內人才,前程遠大」。

1918年夏,楊昌濟應蔡元培之邀,舉家北上,任北京大學哲學系倫理學教授。 9月,毛澤東為落實湖南青年赴法勤工儉學事宜,也來到北京,暫住楊家。為鍛煉身體,毛澤東每天清晨堅持洗冷水澡,即使寒冬臘月也不間斷,令楊開慧心生敬佩。愛女愛上了得意門生,順理成章。

毛澤東後任職於北京大學圖書館。工作學習之餘,兩人經常漫步於紫禁城外的護城河邊,或北海的垂柳之下。

翌年三月,毛澤東因母病返湘,二人書信頻繁,互以「霞」、「潤」相稱。期間,楊開慧經過「五四」運動的洗禮,白衫黑裙,一頭短髮,明眸更顯秀麗剛毅。

1920年初,楊昌濟因病去世,歸葬故里。楊開慧也隨母返湘,入湘福女中學習。同年末,她與毛澤東結婚,二人反對坐轎、婚禮等繁瑣,以示「不作俗人之舉」。楊開慧又動員母親,將父親去世時親友資助一筆喪葬費,交給毛澤東,作了建黨活動經費。

她堅定地與革命先驅者同步。1921年,毛澤東參加黨的「一大」返湘不久,她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共產黨最早的女黨員之一,主要擔任黨內機要和交通聯絡工作。

1923年,毛澤東赴上海,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楊開慧因懷孕,不能隨行。這是他們婚後第一次離別,她有些戀戀不捨。為此,毛澤東寫下了一首《賀新郎》相贈,「算人間知己吾與汝」,並表達由衷的期待,「重比翼,和雲翥」。

翌年,夙願遂行。楊開慧來到心愛人的身邊。她同向警予一起,去紗廠組織女工夜校,為此還專門學慣用上海話講課。後來,她又隨毛澤東返湘,展轉於廣州、武漢等地。她幫助毛澤東查找資料、抄寫文章——毛澤東的早期著作,都凝聚著楊開慧的心血。

1927年,國共合作破裂,蔣介石、汪精衛先後叛變革命,大肆屠殺共產黨人。血的教訓,讓中國共產黨人認識到,建立屬於自己的武裝是當務之急。八七會議決定,毛澤東以中共中央特派員的身份,赴湘贛邊界,領導秋收起義。

此時,楊開慧已是三個孩子的母親。毛澤東將妻兒安頓到岳父留下的老宅。此時,作為職業革命家的妻子,楊開慧知道離別意味著什麼。

電影《建軍大業》,演繹了分別時的場景——

楊開慧偎依著丈夫,「我等你!半年不回,我等一年;一年不回,我等十年;十年不回,我等一輩子」。待到帶著三個孩子路口送行時,她堅毅地對丈夫大喊:「不要回頭,走!」

細節未必一定真實,但那份對丈夫的理解和支持,超越了愛情,更有對信仰的追求,天地可證。

或許是血雨腥風,吹淡了兒女情長,但那份纏綿悱惻的苦戀,卻是的確存在的。

楊開慧犧牲五十多年後,即1982年3月10日和1990年11月14日,人們在維修湖南長沙板倉楊開慧故居時,在牆縫裡先後發現一批楊開慧手稿,其中包括她的《從六歲到二十八歲》情感自傳手稿和兩首詩。

1929年年6月20日,她寫道——

不料我也有這樣的幸運!得到了一個愛人!我是十分的愛他,自從聽到他許多的事,看見了他許多文章、日記,我就愛了他。

自從我完全了解了他對我的真意,從此我有一個新意識,我覺得我為母親而生之外,是為他而生的。我想像著,假如一天他死去了,我的母親也不在了,我一定要跟著他去死!假如他被人捉去殺了,我一定要同他去共這一個運命!

我看見了他的心,他也完全看見了我的心。

1929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36歲生日,在這特殊的日子裡,開慧更加想念自己的丈夫,她寫道:

天哪,我總不放心他。只需他是好好地,屬我不屬我都在其次,天保佑他罷。

家人燒了一點菜,晚上又下了幾碗面,媽媽也記著這個日子。晚上睡在被裡又傷感了一回。聽說他病了,並且是積勞的緣故,這真不是一個小問題,沒有我在旁邊他不會注意的……

又是一晚沒有入睡。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他那裡去。

小孩,可憐的小孩又把我拖住了。我的心挑了一個重擔,一頭是他,一頭是小孩,誰都拿不開。

我要哭了,我真要哭了,我總不能不愛他。

在《偶感》一詩中,她寫道——

「念茲遠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是否痊,寒衣是否備?孤眠誰愛護,是否亦凄苦?」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她知道,遠行的人,身不由己。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她是無怨無悔的。每當從報紙上看到剿滅「朱毛」未果的消息,她總是內心充滿希望和欣喜,這是革命戀人的幸福和滿足。

1930年,紅軍兩次攻打長沙。湖南軍閥何健便把對朱、毛紅軍的仇恨都發泄到楊開慧身上。他懸賞1000銀元捉拿楊開慧。

1930年10月24日凌晨,楊開慧在家中被捕。

在獄中,楊開慧遭到各種酷刑折磨,卻始終堅貞不屈。她回到牢房,和年僅8歲的毛岸英抱在一起,告訴他,父親一定回來打「壞人」。敵人利誘她:「只要聲明與毛澤東離婚,就可以獲得自由。」楊開慧斷言拒絕:「讓我和毛澤東脫離夫妻關係,除非海枯石爛!」

敵人終於舉起了屠刀。11月14日下午1時,長沙瀏陽門外識字嶺的刑場上,楊開慧倒在了血泊中。

臨刑前,面對最後一次勸降,楊開慧義無反顧地回答:「我死不足惜,但願潤之革命早日成功!」

1957年2月,楊開慧青年時期的摯友、時任長沙市十中語文教師的李淑一給毛主席寫信,憶及開慧。毛澤東在回信中,附上新詞一首,這便是著名的《蝶戀花?答李淑一》——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揚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驕楊」是毛澤東對妻子的讚美。他解釋說,「女子為革命而喪其頭,焉得不驕?」

晚年,在抄給兒子兒媳的詞中,毛澤東將「驕楊」改作「楊花」。他說,這樣更貼切。對妻子的眷戀和懷念,溢於言表。

如開慧地下有知,解此中深情,當含笑九泉!

把一首心曲獻給感動世界的人——

我為楊開慧烈士奉上的頒獎辭是:

旭日冉冉時,襯托光明。日暮煙波處,點亮孤燈。血雨腥風間,似彩虹般安詳,偉岸身影后,是長長地堅守。比楊柳更多情,如俏梅不爭春。蒼穹作證,最美霞光紅。

你的呢?

歡迎關注系列公眾號簡單作文

我是有底線的@語岩文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語岩文志 的精彩文章:

鄧稼先:他向蘑菇雲升起的地方走去

TAG:語岩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