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供港蔬菜」有啥了不起,我也能生產,可你願意多付多少錢?

「供港蔬菜」有啥了不起,我也能生產,可你願意多付多少錢?

導語

「供港」蒜心12.8元一斤、菜心9元一斤、上海青7元一斤……繼有機蔬菜、無公害蔬菜走紅之後,「供港」蔬菜在內地農貿超市大受歡迎,很多超市無法提供其身份證明,但消費者就是喜歡。

很多農場主表示不服,我能生產和「供港蔬菜」一樣安全的農產品,可消費者也願意多掏錢嗎?

1

以標準化確保安全性

源味君身邊有朋友平時去買菜

看到是供港蔬菜都會很放心

與其說這是一種盲目

不如說這是一種標準化的魅力

「今天的鮮摘菜

明天就能上香港市民餐桌。」

河南省社旗縣的種德農業科技示範園種植基地里

上萬根灌溉噴頭形成的「管林」整齊豎立

菜心、芥藍等精品蔬菜露地栽培

什麼樣的蔬菜

什麼時間上市口感最好

最受市場歡迎

都有準確的時間節點

澆多少水,施多少肥,下多少種

包括從後勤物品採購

到種植過程再到市場銷售

這些環節都是計算出來的

都有詳細的生產計劃

供港蔬菜基地利用冷鏈物流

每天可向香港發送蔬菜15~25噸

年銷售收入達7600萬元

這是現代農業發展

標準化生產的一個生動寫照

供港蔬菜難的不是種植方法

而是嚴苛的供港標準

要想獲得供港澳資格備案證書

你得具備以下條件:

1.供港蔬菜生產必須基地化,並實行檢驗檢疫備案管理;

2.經過相關出口檢疫部門對基地的土壤、水、空氣檢測,符合相關的標準;

3.周邊無影響蔬菜質量安全的污染源;

4.種植基地有農藥殘留檢測能力;

5.對採摘有嚴格的施藥期控制,在此期間嚴禁採摘。

生產供港蔬菜的種植基地

均需根據自身的地理與氣候特性

報備生產計劃

不在此種植計劃的品種

即使從此基地出品也不允許出口香港

對種植標準有嚴苛要求

一株茄子只允許生長3根茄子

多出的就要打掉

確保長出的茄子尺寸大小均勻

採摘也需嚴格的施藥期控制

所用農資均需符合相當高的安全標準

並嚴格合理施用

供港註冊養殖場標準同樣嚴苛

河南的一家養豬場

出欄生豬的體重必須在90-110公斤之間

因為在這個體重區間

才可以保證豬的肥瘦肉均衡

豬場場長還會為

香港考察團展示挑選鑒別生豬的方法

看豬的雙脊背

豬背上放一杯水

豬走水不灑的

就是上品!

而供港雞肉的體重需在

1.2-1.5公斤/只之間

飼養天數必須達到90天

甚至可以達到150天

遠超過內地常規的48天

2

「供港生產」要增加多少成本?

高標準的生產方式帶來更高的生產投入

比如,更優性狀的品種

需要購買更貴的種子

安全低毒的農藥價格更貴

疏果和不可避免的蟲害都會降低產量

更長的種養殖時間

意味著更高的飼料、農資、管護成本

不僅在生產環節的成本更高

生產供港生鮮「更費錢」

還體現在更多的安全檢測和監管成本

2014年,香港特區政府歷時5年

制定《食物內除害劑殘餘規例》

其部分標準比一向以嚴苛著稱的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還要嚴

對584種(類)食品農產品中的360種農藥

制定了7083項殘留限量標準

意味著更多的檢測費用和相應的通關成本

以茶葉為例

每批茶葉出口前至少做兩次檢測

一次樣品,一次大貨

每次檢測費用在1000元左右

這樣,就是至少2000元/次

標準增加到46項後

也就意味著不同類別的農藥檢測次數增加了

46項內容中可能就不只兩個類別

每增加一類就要多掏1000元

種植成本、規格質量,挑選損耗成本

以及質量安全監管成本共同作用

使得供港生鮮的總成本

比內地常規種養殖的生產產品

要多20-40%左右

這部分多出來的成本

如果不能在價格上得到體現

不能為生產者提供更高的收益

則很難在商業上可持續

在銷售價格方面

供港蔬菜的零售價格主要由市場供求決定

以菜心為例

供求平衡時

內地賣3元一斤的菜心

在香港能賣到4-5元一斤

而在春節等需求旺季

香港市面上的菜心

甚至一度可以達到30元/斤

是同時期內地菜心價格的三倍

3

我願意安全生產,你願意多付錢嗎?

一分錢一分貨

這麼樸實的原則走到哪裡都通用

高標準的生產流程式控制制

嚴格的監管體系

形成了民眾對供港農產品安全性的信任

也才由此形成了更高的品質溢價

可我們更想知道的是

消費者願意為更安全的農產品

多付多少錢呢?

華南農業大學姜百臣等人

曾對供港豬肉消費意願的調研發現

有88.1%的受訪消費者認為

供港豬肉和內地豬肉在品質上存在差異

並願意為了這種差異

支付高達44%的溢價

由此可見

生活水平日益改善的消費者

是願意為高品質的農產品支付溢價的

從另一個角度我們可以想到

如果高標準的、安全的生產方式

必然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那麼就意味著

並不是供港農產品的價格太高

而是內地農產品的價格太低

現有的價格

無法支撐為了確保安全和高品質

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記得2008年,某大牛奶廠家再遭誠信危機時,該奶企一位高管對香港媒體說:「我們發到香港的產品和出口的產品是一樣的,保證比內地的產品質量更好、更安全。」此話傳開,「一國兩奶」一詞馬上流行。

我們總是在質問,低矮的安全標準和寬鬆的檢測尺度,讓我們的產品質量問題頻頻出現。這也讓我們思考:為什麼內地的農業生產,很少能跳出信任缺失、低質低價的陷阱呢,這種現狀,僅靠監管部門「更認真負責地工作」,就可以扭轉了嗎?

對此,你有何看法,期待來評論區說一說!

排版 | 小抽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農場主十 的精彩文章:

若沒有悠然小院,請給我一個空中花園

TAG:農場主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