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麗江東巴木雕者和萬軍 一把小刀雕刻著別樣人生
傳播麗江新聲音 做有價值的內容
18歲的年齡,風華正茂,血氣方剛,愛衝動,愛逞強,愛玩,這是大多數青少年的共性。但是在麗江,有這麼一位沉穩內斂,幹勁十足的青年,他就是年輕的東巴木雕者和萬軍。
以興趣為啟蒙 平凡少年開啟不平凡的人生
初識和萬軍,見他身材偏瘦,面色微黯,又不善言辭,甚是靦腆,不像一般年輕人那樣喜歡錶現,我們難以將這樣一位少年與木雕藝術聯繫在一起。然而,眼前那些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作品恰好印證了他的不平凡。
和萬軍1995年出生於麗江市古城區金山鄉恩列村,自幼酷愛繪畫,他的父親是附近村子裡小有名氣的木匠,在木雕方面有一定的底子。
「木雕需要雕刻和繪畫的基礎,我經常憑興趣隨意刻畫,父親說我刻的東西有幾樣還看得下去。這幾樣『看得下去』的東西引起了父親的注意,後來在父親的指導下,我經常拿幾小塊軟木結合我的圖畫內容慢慢地雕」,這段藝術人生的最早伏筆,和萬軍至今記憶猶新。
和萬軍18歲正式拜師學藝,師承鶴慶著名的民間雕刻師寸福輸。「我的師傅從事雕刻十餘年,很早的時候就在麗江古城開過木雕店,對納西族的東巴木雕很熟悉。當時整個麗江古城也就兩家木雕店,其中一家就是我師傅開的,所以我師傅的名氣很大,我能認識他並拜他為師是我的榮幸,而且我師傅從不擺大架子,對我很好」,回憶過往,和萬軍的言語中充滿了對師傅的敬重和感激。
木雕歷史漫長 千年技藝怎可一蹴而就
和萬軍介紹到:「東巴木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了,在漫長的歷史中,歷經了無數的演變。它最先是大東巴作法時的道具一類,通常用作招魂、喊魂和送魂儀式,屬於巫術範疇,除了專職東巴大師,其他人都敬而遠之,後來才慢慢演變成一門藝術,與建築,繪畫都有密切的關係」。
「看見麗江」以前對木雕技藝知之甚少,只知道它需要有高超的雕刻本領,經和萬軍的耐心介紹,才知道高超的技藝背後暗藏的那些堅韌和汗水。
「首先是選料問題,古時東巴木雕的原料是紅豆杉,後來紅豆杉成了保護植物,我們就只能選杜鵑木來做,杜鵑木大都生長在高山密林里,很難找到。選好木料後,要在木板上畫好模型,並進行刀坯,然後是非常細緻的修工過程,只要刻錯一筆,整件作品都作廢了,我因手酸而刻偏掉是常有的事,特別有一次,我因為手酸使不上力,把一件即將完成的作品刻廢了,我的手上也划了一道很深的傷痕,那是個大件啊,不趕個十天半月是完不成的」,說到這些步驟和經歷,和萬軍的語氣有些沉重。
初品
成品
「看見麗江」聽了這些介紹,不由得對和萬軍心生敬佩,哪知更加細緻複雜的步驟還在後面。「初品出來以後就要進行加工了,首先要用砂紙打磨,然後是上色,上色要上四、五道,上色時要注意底色的配料,一旦底色配料不理想,會影響樣品的整體質量」。和萬軍說到這些,語氣更加沉重。
父母深情不以言表 少年志向遠大
和萬軍小小年紀就離開老家來城裡學藝謀生,家人真的放心嗎?「看見麗江」向他問到。
「我要感謝我的父母,真的很難想像啊,18歲調皮搗蛋的年齡,父母對孩子都是不放心的,尤其是男孩子,一衝動就容易鬧事,可見我的父母是對我是多麼的擔心。我也確實令他們操了不少心,剛出來時社會經驗不足,不會合理安排錢財,經常花一些冤枉錢,父母總是隔三差五打電話問我錢夠不夠用」。言語之間,和萬軍充滿了對父母的愧疚。
「好在後來總算一帆風順,2013年,我和師傅在古城的生意漸漸好起來,我記得我們最貴的一個木雕賣了兩萬元,最便宜的小件也能賣個七八十元,一個月的收入至少也在十萬以上,總算不辜負父母的一片深情」,和萬軍長嘆一口氣說到。
儘管和萬軍之前取得過不菲的成績,但他的理想並不局限於銷量和收入,他還細心籌劃著未來。「我現在還小,需要打工來積累更多的社會經驗,以後我想和師傅一樣自己也在古城開一個木雕專賣店。我還要多參加相關的比賽,爭取一些獎項,然後去申請做一名東巴木雕的傳承人,把木雕技藝完好地傳承下去」。說到這裡和萬軍的眼神充滿了期待。
采寫:李志文
麗江網運營中心 出品
麗江市委宣傳部主管 麗江廣播電視台主辦
新視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
主編:胡世芳 編輯:李麗明
初審:章麗清終審:胡世芳宋陽
運營:唐燕京宋陽 和四剛
TAG:看見麗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