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安全不值得提倡,可接受風險更值得追求
1.
搞安全生產工作的人,或多或少都有點完美主義情結,我們看到,很多安全生產從業人員把實現「零事故」、「零死亡」當作自己的追求,而杜邦「一切事故皆可預防」的理念,在安全界也是備受推崇。
實際上,「零事故」、「零死亡」等趨近於絕對安全的理念,並沒有那麼值得提倡。一味地提倡絕對的安全,反而會阻礙我們去追求更值得追求的相對安全。
問個問題,現在從事安全生產工作的朋友們,如果有一天你自己開了工廠當了老闆,你還會像現在這麼重視安全生產工作嗎?「當然啊!」很多人馬上會回答。
如果你的答案也是肯定的,那麼基本可以推斷,要麼你沒有深入的思考,只是覺得肯定性的回答比較政治正確;要麼你確實會,但那樣的話,你的工廠應該不會有啥太好的發展,甚至被高度重視安全生產的你玩倒閉。
2.
今早,我使用滴滴從家打車去北京南站,乘8點25的高鐵去某地出差。從我家到北京南站有34公里,那麼這個距離的話,如果早上6點50前順利打上車出發,通常50分鐘即可到達。如果6點50後才出發,就會比較堵,時間也就不太好保證了。
為了不耽誤行程給公司造成損失,我5點40就起床洗澡,6點半即下樓打車。6點36分打上車並出發,載我的司機,目測應該55歲以上。正常來講,我在7點半左右就可以到達北京南站了,那麼我可以先吃個早餐再去檢票上車。
結果!老司機一路上開得特!別!慢!在單向3車道(不含應急車道)的高速路上,他大多數時候都是走最右車道,偶爾行駛到中間車道還是慢得不行,只見左右兩側車流唰唰唰超車……
一開始,我還是比較淡定的,心想,安全第一嘛!所以就沒催他,默許他慢慢開。說實話也不太敢催,年近6旬的老頭,催他萬一著急再出個意外,那就更麻煩了。
緩慢地開了40多分鐘後,我發現如果繼續當前的車速,我極有可能就趕不上車了。於是微笑著對他說,「師傅麻煩您稍微快一點,不然我可能來不及了。」淡定的老司機在得知我8點25的車後說,「沒事兒,離開車還有1小時。」然後繼續慢慢悠悠……
眼看著高鐵開車的時間越來越近,而我離車站還有不少距離,我憋得心慌、流汗,但又不好再催他,就這麼憋了一路。
到北京南站附近時,本該進入輔路行駛的,結果老司機一個不小心開過了,於是又饒了半天。到達車站時,已是8點過幾分,我一路狂奔去取票,才沒耽誤行程。早餐,自然也是沒吃上了,所以現在在高鐵上飢腸轆轆地寫文章,試圖轉移一下注意力。
3.
我把打車的遭遇發到朋友圈後,很多朋友都表示「安全第一,慢就慢點吧」。看到大家都這麼重視安全,我倒也覺得欣慰。但正如標題所說,我還是想再次跟大家說一聲,絕對的安全真的不值得提倡!
怎麼樣才最安全或者說趨近於絕對安全呢?就我今早的情況來說,我待在家裡不外出最安全。但是不行啊,我得工作,得出差,得賺錢生活啊,不然我就沒錢花,就會餓死啊。
我也愛惜自己的生命,我也追求安全,我們都追求安全。但是,我們所追求的並不是絕對的安全,而是伴隨著可接受風險的相對安全。
今早的老司機,如果他能開快一點,只要別在高速路上隨意地來回變換車道,基本上也不會出事,也能安全地把我送到車站,這才是我(們)追求的安全。反之,如果他一直很慢,慢到耽誤了我的行程,讓我公司因此遭受損失,這樣的安全就不是我(們)追求的安全了。
4.
同樣,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也是這麼個理兒。
什麼樣最安全?壓根就別開廠、沒有生產經營活動最安全。但是不行啊,我們的社會得發展啊,我們的人民需要就業啊,我們的企業需要生存啊。
那麼但凡你要發展,就會有生產經營活動,而有生產經營活動,就不可能實現絕對安全,因為生產經營活動中的風險是客觀存在的,管控不當就可能發生事故。所以,我們只能也更應該追求相對安全,即把風險控制在一個我們認為可接受的範圍內。
通過辨識、評估風險,針對每一處風險制定相應的管控措施,將其控制在我們認為可接受的範圍內,同時針對風險可能導致事故的情形,制定相應的應急措施,一旦風險管控失效發生了事故,我們也能知道怎麼快速應急、處置、逃生,這才是我們安全生產工作中更值得提倡的理念。
那麼,現在國家大力提倡的「雙重預防機制」中的「風險分級管控」,就是要解決我們如何去將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範圍的舉措。
所以,我個人認為,「雙重預防機制」是很值得去推行的。只不過現在看來,很多地方的安監部門和企業,都沒太理解構建「雙重預防機制」的重要意義。
有些地方甚至把構建「雙重預防機制」當成創建安全生產標準化取證那樣來搞,最後是搞出了一堆文件、制度、牌子、盒子,實際安全管理濤聲依舊,豈不悲乎?
TAG:觀察安全生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