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崇禎皇帝這麼勤政,為什麼明朝仍然亡國了?是因為清朝的興起嗎?

崇禎皇帝這麼勤政,為什麼明朝仍然亡國了?是因為清朝的興起嗎?

原標題:崇禎皇帝這麼勤政,為什麼明朝仍然亡國了?是因為清朝的興起嗎?


崇禎17年,他確實沒有能力力挽狂瀾,但實際他也可以不做亡國之君。即使天災兵禍,大明不是沒有抵抗李自成和後金的能力。文官誤國很大原因是崇禎自身的眼光與性格問題,不作定策,沒人替他賣命,武將也同樣。走馬觀花換了或者殺了一個又一個,底層無為,中層不賣命,高層無能,這個殼子本身就是崇禎自己一手造成,怪不得別人。


再者死守北京一直忽略轉移經濟早已比北方富庶的南方,取信東林黨免除商稅加重農稅,加上天災,農民起義與剿匪成為農稅與軍費的死結,李自成不過是壓彎大明帝國的最後一根稻草。即使在和平年代,崇禎也算不上明君,這是他受教育水平和自己性格缺憾所限。


第一點,首先,很同意崇禎不是昏君,他滿足儒家對於仁君的所以要求,每天工作8小時以上,勤政,簡樸,衣服還打補丁。第二點,財政短缺。崇禎他老說沒錢,宦官捐款,叫官員捐款,自己整天叫沒錢。可是李自成打下皇宮的時候,是搜出了3000萬兩白銀的啊。他是真的有點扣啊。捨不得掏自個的銀子。



第三點,文官吳國。他臨死的時候,說文官皆該殺。李自成打下皇城後,無數的文官無恥地去巴結投誠,為什麼?儒家的幾千年的思想白搭了嗎?每次亡國都會有無數的文官以死報國。關於文官誤國,我記得崇禎曾經說過「諸臣誤我」,可以想見當時他什麼心情。另外感覺當時崇禎爺手底下NB的大臣略少, 最厲害武將感覺就是孫傳庭,還被滿清幹掉了,剩下就只有洪承疇等幾個人了,當然還有像袁崇煥這樣吹牛不上稅的主。再看文官謀士,像劉基和張居正這樣人一個沒有。


而且事情不能剝離開環境談, 鎮壓流寇也不單是出個兵剿個匪這麼簡單, 明末最大的痛處是沒錢, 打仗又一直以來是明朝極大的開銷之一, 流寇不降崇禎會更頭疼, 沒錢了怎麼發展經濟怎麼開墾荒地怎麼照顧受災群眾怎麼抗清, 我相信流寇降了從一開始就是崇禎最希望的結果, 省錢省力省時間. 那個亂局下, 已經沒什麼太好的出路了, 幾個省一起叛亂, 數十上百萬張嘴等著吃飯, 難道真要在圍剿時給這些人都殺光?不是崇禎選擇接受投降, 那個局勢下, 接受投降已經是最好的結局了. 至於詐降之類的, 屬於統兵將領和帝王智商範疇了.



崇禎7年到12年之間,流寇是連敗,幾乎消滅。崇禎的急於平定流寇,導致盲目接受流寇的投降,同時強硬要求下面將領限期平定流寇,滿足流寇一系列條件,只要他投降,很多流寇都是先打不過,然後詐降,養精蓄銳,重新反叛。像張獻忠,前前後後投降20餘次。流寇在屢次失敗後鍛鍊出一大批精銳,最後導致圍剿崩盤。可以說崇禎對流寇十分仁厚。對自己的將領反而特別刻薄。


東林黨這群文人慫恿崇禎皇帝不收稅的原因,不是收稅會帶來什麼壞的後果。而是:天子不與小民爭利。完全不顧及收稅對於國家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而且當時大明國連年戰亂,國庫虧空,連軍餉都快發不起了,這個時候不收稅不說,還把海上貿易給禁止了,再加上小冰河時期,糧食欠收,最後竟然把稅收強制到農民頭上去了,不亡國才怪。



後金軍隊實力確實強,但他們的強處在於野戰,而非攻堅。後金之所以能連續克城,有很大一部分因素在於,後金收買的姦細混入城中。在戰事膠著之際,裡應外合,打開城門。明軍的長處在於火器和堅固的城牆,努爾哈赤之所以會卒,可能是被大炮給碰到了。不過明軍的士氣低落,軍官貪污軍餉也是不爭的事實。但在野外,還是有一支部隊堪與後金部隊爭雄,那就是關寧鐵騎。



崇禎唄以為自己能中興,然後被士子集團噁心到了,也就開始隨性而為了。其實有個人監督下崇禎的評價還會更高。崇禎本質上屬於知道國家癥結所在,但是礙於士子集團勢大。所以只能搞搞家臣魏忠賢這類以及後面耍耍小性子。文官喜歡死諫,就挑骨頭硬的沒背景的整幾個。


作為家臣的魏忠賢是得死,但是死太早。崇禎也是年少氣盛,不知道政治的最高境界是妥協。老辣點的話完全可以扶持魏忠賢和東林黨那波士子集團互掐。然後權衡帝王之術。或許鳥盡弓藏後。崇禎實權在握能發揮的空間更大。魏忠賢宦官這一脈其實是最有可能制衡這波士大夫集團的。關鍵原因只是貪墨專權而無後續。而且最為皇帝家臣中心一項還是可信的。崇禎帝現象,是中國皇權體制失效的特徵。崇禎一朝,天子崇禎與臣子東林黨人,互不相信,天下的忠君愛民思想已經潰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國文社 的精彩文章:

炎黃文明的奠基之戰,史載最早的一次大戰,炎黃子孫應該知道
中國的少林和尚雖然厲害,卻比不過日本僧兵,真的是這樣的嗎?

TAG:大國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