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化山西:提到古書不得不提的臨汾」平水刻書」

文化山西:提到古書不得不提的臨汾」平水刻書」

文化山西:提到古書不得不提的臨汾」平水刻書」

文化山西:提到古書不得不提的臨汾」平水刻書」

目前所見山西最早的印刷書籍,是宋太宗雍熙三年(986)絳州(今新絳)宋守貞捐施所刻的《佛說北斗七星經》,字體古樸,筆法嚴謹,印術亦精。與後來翻頁的書不同,該書為捲軸裝,卷首已殘,共900多字。書的雕印者為「趙寓」。他大概是目前所知河東一帶最早的「印刷行業」的技師。到了金元時期,山西雕版印刷業高度發達,其中山西南部的平陽即是當時中國北方雕版印刷的中心。

啥是「平水本系」?

平陽,以位於平水之陽而得名。金時曾置有平水縣,故平陽刻本亦稱平水刻本。平陽周圍的洪洞、趙城、汾西以及解州、澤州的刻本風格與平水版非常相近,所以它們與平水本共同構成了「平水本系」。這些刻本所據多為宋代善本,雕刻精緻,古雅遒勁,且題識牌記謹慎。每一刻本,或新刊補註,或圖解校正,或重刊,都要一一標明,很是講究。

「三種刻本」是哪三種?

當時刻本,主要有官刻、家刻、坊刻三種:官刻主要印儒家經典和佛道經藏、類書;家刻多為經、史、文集等;坊刻則多為商人出資刻印,著眼於市井平民的興趣與需要,多醫書、類書和民間盛行的說唱話本或者諸宮調等。

有學者統計,金元時期平水刻本傳至今者近30種,15000卷,品種之多樣、卷帙之繁富、繕刻之嫻熟、技藝之精良、影響之深遠,均稱冠國內。

盤點那些金代平水本系名品

文化山西:提到古書不得不提的臨汾」平水刻書」

金代平水本系名品很多,流傳至今的有:大定二十六年(1186)「平水書軒陳氏」所刻5卷《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大定二十九年(1189)李子文所刻15卷《重刊增廣分門類林雜說》、明昌三年(1192)張謙所刻15卷《新刊圖解校正地理新書》,正大六年(1229)音韻學家兼刻書家王文郁編撰並刊刻的5卷《新刊平水禮部韻略》,以及《劉知遠諸宮調》《南豐曾子固先生集》《重編補添分門字苑撮要》等等。其中,《新刊平水禮部韻略》是金元以來詩韻的準繩,而《劉知遠諸宮調》則是現存最早的金雜劇劇本。

不過最著名的還是解州(今屬運城)天寧寺於皇統九年(1149)至大定十三年(1173)歷經24年刊刻而成的《大藏經》。這是我國古代卷帙最多、規模最大的一部佛教經典總匯。據考為潞州女子崔法珍在晉南、晉東南一帶募化籌資而促成。成書後,元中統年間於燕京(今北京)印刷約43部,其中一部藏於趙城廣勝寺,故近人又稱《趙城藏》或《趙城金藏》。全書以《千字文》次第編目,凡682秩7000卷左右,6000餘萬字。1942年日本侵略者企圖掠奪此寶,由力空法師協助八路軍從廣勝寺搶救出當時僅存的4330卷,後歸北京國家圖書館珍藏。

蒙元時期平水刻書繼續發展

文化山西:提到古書不得不提的臨汾」平水刻書」

蒙元時期,平水刻書仍然盛況不衰。蒙古人佔領平陽之後,中書令耶律楚材就奏請立經籍所於平陽,召名士主持,編刻經籍。平水刻書業得到了更大的發展,湧現出了張存惠堂、曹氏進德齋、王氏中和軒、平陽梁宅、堯都梁宅、平水徐宅、平水高昂霄、尊賢堂、平陽道參幕段君子成以及龍山趙氏國寶等刻書名家。其中,平陽玄都觀所刻7800餘卷的《道藏經》為元代刻書中最為宏大的作品。《道藏經》為活動於三晉的道教全真派首領宋德方與其弟子陵川人秦志安,以管州所藏經書為底本精心校刊,歷時8年而完成。倖存《雲笈七籤》《太清風露經》二卷,今藏北京國家圖書館。

我國版畫藝術的發源地——平水

平水刻印的書籍不僅字跡精美,在圖畫刻印方面也具有高超的技藝,而且較早地刻印了民間招貼畫,使平水成為我國版畫藝術的發源地之一。清末,俄國探險家科茲洛夫在古西夏王朝黑水城遺址古塔中發現了兩幅木版年畫。一幅是平陽人姬氏所刻《四美圖》(又名《隨胡窈窕傾國之芳容圖》),一幅是徐氏所刻《關羽圖像》(又名《義勇武安王圖》)。《四美圖》中的四位中國古代美女王昭君、班姬、趙飛燕、綠珠風姿綽約。《關羽圖像》的武聖關羽則勇猛剛毅,藝術價值很高。據考證,這兩幅版畫應是雕刻於宋末金初,是我國最早的人物像版畫,標誌著版畫由雕繪佛像轉為雕繪人物,是中國版畫史上的轉折點,開後世元刻平話、明刻傳奇附圖之先聲。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庫房藏寶!上海圖書館未編古籍驚現兩部宋元刻本,為近二十年最重要發現
錢穀與《吳都文粹續集》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