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寶寶明明只是簡單的感冒,為什麼要化驗血常規?有必要嗎?

寶寶明明只是簡單的感冒,為什麼要化驗血常規?有必要嗎?

孩子感冒發燒生病是很正常的事,但很多寶媽都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孩子生病去醫院看的時候,醫生都會要求化驗血常規,這也讓許多家長不解,不就感冒嘛,怎麼還要驗血呢?為什麼要化驗血常規?寶寶的化驗單里到底隱藏著什麼密碼?

血常規中的重要指標有哪些?

血常規中密密麻麻的檢驗結果,但判斷究竟是哪個感染引起的,主要看三個指標:

白細胞計數

中性粒細胞比率

淋巴細胞比率

1、白細胞

白細胞肩負的使命是吞噬病原體,防禦疾病。白細胞家族共有5位成員,它們各司其職,是人體與疾病鬥爭的衛士。如果體內的白細胞數量高於正常值,就可能是身體有了炎症。

2、中性粒細胞

中性粒細胞天生是個偵察兵,當體內有細菌入侵時,中性粒細胞便會感應到,步步緊追,直到將入侵者吞噬消滅為止,至死方休。因此中性粒細胞比率升高,多為細菌感染。

3、淋巴細胞

淋巴細胞會直接殺死被感染的細胞,然後再和其他成員清理暴露出來的病毒,所以淋巴細胞比率升高,大多為病毒感染。

若有發熱,你可能還需要一個c-反應蛋白檢查。c-反應蛋白是人體肝臟細胞分泌的一種炎性蛋白,在身體受到感染或者組織損傷時,數量會急劇上升,而且數量與炎症反應成正比。因此,醫生有時也會把c-反應蛋白作為判斷是否有炎症以及炎症反應輕重的參考標準之一。

醫生為什麼要化驗血常規?

很多人覺得,「發熱」、「感冒」是小問題。其實這些問題貌似簡單,背後還真是複雜,可能隱藏著往往會讓醫生為之感到頭疼的麻煩問題,涉及的問題不只是癥狀、診斷,還有病情的評估與治療方案的制定等問題。

「感冒」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俗稱,雖然是一個再常見不過的疾病,可能就包括了急性鼻炎、急性鼻竇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等,也可能會是流感,或是只是麻疹、流腦、百日咳、猩紅熱等急性傳染病的早期表現而已。感冒是一個排除性的診斷,只有排除了其他疾病才可以診斷為「感冒」。

「發熱」只是疾病的一個表象,究其病因可能錯綜複雜。發熱可以是感冒的一個癥狀,也可以是幼兒急疹、傳單、川崎病、麻疹、猩紅熱、結核、皰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風濕熱、敗血症等的一個癥狀。其中很多是病毒感染引起的,

90% 以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就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但也有細菌支原體等感染引起的,也有非感染引起的,而是免疫性因素引起的。

血常規有什麼用處?

驗個血常規就能區分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

答案是:NO。

血常規中還有更複雜的情況。

比如流感,在最初數天內 WBC (血常規中的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大多減少,中性粒細胞也明顯減少,在並發肺炎時,WBC 計數可能並不會增高,反而還會進一步下降,此時可能就不是單純的病毒感染,而是並發嚴重的細菌感染了。

血常規中除了 WBC 計數、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計數和百分比外,還有中值細胞(三分類法)或單核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的計數和百分比(五分類法),這些值都有其不同的意義。比如中性粒細胞的減少或缺乏可見於各種感染,也可能繼發於腫瘤、中毒或服用某些藥物之後,但無論是什麼原因所致,中性粒細胞的減少或缺乏都可能會造成機體抵禦細菌感染的能力下降,從而引起嚴重的細菌感染,嗜酸性粒細胞增高提示過敏等等,這對於治療方案的調整等都有著重大的意義。

正如前文所言,90% 以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是病毒感染引起,所以,一般來說,在感冒、發熱的第一個 12 小時內驗血常規的意義不大,如果考慮為感冒或只有發熱而沒有其他癥狀,精神狀態也還好的話,優先考慮病毒感染所致,那麼前面幾天沒必要急著驗血常規。

如果發熱超過 3 天(72 小時),可以考慮化驗血常規,如果發熱超過 5 天(120 小時),強烈建議化驗血常規,而且需要排除川崎病可能。3 個月以下的小嬰兒還需要化驗尿常規,特別是女性患兒,而且有時候還需要多驗幾次以確定結果的可靠性,即排除假陰性和假陽性。

血常規還要不要驗?

血常規並非感冒、發熱的常規性檢驗,也就是說,血常規不是每次感冒、發熱都必須化驗的,特別是疾病的早期。要不要驗血常規應該建立在醫生認真地面診基礎之上,綜合詳細的病史和仔細的體格檢查,視具體情況而定。

免責聲明:文中圖片引用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孕媽媽全媒體 的精彩文章:

寶寶拉肚子後,關鍵4小時正確補水
有助於寶寶長高的2道輔食,孩子愛吃,半年長高5厘米!

TAG:好孕媽媽全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