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餘生很短,折騰為上

餘生很短,折騰為上

大家都在販賣焦慮,今天我來介紹個藥引子,探討下迷茫慌亂時,如何找到按鈕,將人生重新熱啟動。藥方出自是吉田穗波的《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

這本書介紹了日本婦產科醫師吉田女士如何帶著兩個娃,邊上班邊申請到哈佛的博士,期間生了三寶,拖家帶口去美國,在讀期間又邊生四娃畢業。這本書的港台原版是豎列繁體字,看起來略難受,好在內容並不多,忍一忍也就過去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買另一本《吉田醫生哈佛求學記 》,同樣的內容,國內出版,簡體中文。嗯,中譯版的名字的確不太準確——不(yin)要(wei)問(liang)我(ben)咋(wo)知(dou)道(mai)的(le)。

最重要的是,這書面世時,吉波女士已經又多了一個娃!開掛的五娃博士人生,這不是故事,是科學!成功人士分配個時間,都那麼有道理。話說人人都這麼生娃,日本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是不是就有解了?

推薦這本書,更多的是出於對吉田女士觀點的贊同。我們什麼都做不成,實際上就是因為有大把時間和各種計劃,卻不知道當下要做什麼,索性就什麼也不做,耗著,玩遊戲,看視頻,聊天,睡覺,然後邊懊悔邊什麼也不做... ...

痛苦,是因為想要的太多而得到的太少;焦慮,則是因為想得太多而真正做了的太少。舉個簡單的例子——上學期間,大多數人最有成效的時間段一定是考前幾周: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根據不同的科目的考試時間,來安排複習計劃,抓大放小,爭取及格或者更好。過程很痛苦,但因為要做且必須同時做,只要堅持下來,結果就不會太爛。人生與職場,莫不如是。

吉田女士需要工作、帶娃、照顧家庭、備考、申請學校甚至準備面對全新的生活。一種選擇(大多數人的選擇)是一項一項來,結果就是有些事情就永遠不會有時間;吉田女士選擇說NO,讓所有事情一起來

前一種的理論基礎是事情太多,需要找時間去安放,好像時間無限多一樣,常見的說法是——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擠一擠總是有的——好像時間無限一樣。但長期用擠出來的時間做事,最大的問題是會讓人很不爽,太有壓力,疲於應對;吉田女士的思路則是時間恆定,要向單位時間要產出,提高「時間密度」。她的依據是「大石頭理論」—— 面對一堆石頭和沙子,如何把桶盡量裝滿?一定是先放石頭,再放沙子,然後還可以加點水。

我想了一下,這其實就是邊際效用理論的典型應用場景——前者投入再多精力,愉悅度與成果未必就會增加;而後者,主觀邊際效用一定遞增,實際產出也往往會超預期。

有人說那我要做的事情可多,每項都是大工程,日子已經焦頭爛額入不敷出,怎麼破?吉田女士給出的建議是:

張羅情緒比張羅時間或金錢更重要;

立刻行動;先踏出第一步,之後再見機行事;

有些事情該放就放,有些時候該求助就求助。

又有人說,道理我都懂,吉田說的也沒錯。可是,我手頭好多事情,要做的更多,我該怎麼辦?吉田女士給的建議是,

首先,明確目標或列出大概的框架,檢討應辦事項的總量;

其次,重排時間表,讓時間為自己所用。

還有人說,這第一步,就是最最最最最困難的啊——首先,我得有個目標或者有個清單。怎麼辦? 這裡我就再推薦一下王朔主編的30天認知訓練營哈 ——06怎樣才能達到任何目標。更進一階,可以看02什麼是思考,怎樣更好的思考。 「得到」和「財新網」上都可以搜得到這個課程。

得到課程的免費鏈接在此:只有30個名額,看誰搶得到啦!

https://m.igetget.com/rush/master/?packet_id=BMl9akK9O0LZXreDWq6vj31NBgp6vRaKGtKCaXpxlb8Eo5yG4VYmd7RMJ2nAz0oZ

(請複製該鏈接,在微信對話框里粘貼發送,即可打開)

只要有想法,就可能邁出嘗試的第一步。第一步往往不會有太多深入思考,沒有理論指導,也有很多時候是被被逼無奈,期間各種事情都想放棄和被diss,各種挫折不斷。吉波女士說不要放棄。我的經(jiao)驗(xun)是——挺過去,也就好了——畢竟還是自己想做。而人的彈性之大往往會超出自己預料。所以當懷著各種不靠譜念頭飽經折騰的我看到吉田這本書的時候,恍然大悟——真的就是因為沒時間,想做的事情又太多,我才做了很多事!

2008年到現在十年間:

我一開始就不知天高地厚,出校門就敢接上市公司的財務大總管,必須要快速上手並精通從基礎核算到合併報表到寫分析和各種合規報告甚至新聞稿的全套技能;

不喜歡與陌生人說話,卻要學會和適應跟不同的人溝通打交道,爭取機會,適應社會與不組織與個人的管理風格;

經歷了經濟危機、中概股危機、退市危機、油價大跌、公司轉型,幾年裡把別人十幾年才可能遭遇的問題全套體驗了一圈;

徹頭徹尾地重新學習和認識美國資本市場,努力成為合格的專家和職業人士,守住自己所謂的職業道德,形成自己的商業邏輯和判斷;

必須不斷看各種新聞、材料、報告、分析,更新知識結構並保持判斷力,爭取不被快速迭代的信息淹沒,也不至於被各種「風口」糊了眼;

開過酒吧、遊戲廳和棋牌室、摻和過VR創業公司;

也接觸過各種大小項目,翻譯材料、自學請教、盡調分析,即使被各種批評也忍住一口氣厚著臉皮跟進,接觸了石油、REITs、醫療、項目諮詢、旅遊、互聯網+各種行業並努力參與和角色扮演,了解學習各種套路,學會自洽和面對被否定和拒絕;

學英語練口語,邊哭邊加班邊堅持,考了AICPA,自學地質勘探和python;

還有時間再緊壓力再大,也還是追了各種美劇。

這十年的經歷,足以撐起另外20集的《北京女子圖鑑》。我不是學霸,固執且反應遲鈍,所以,我能堅持下來做這些並逐步改變自己,大部分人都可以。——當然,我最大的硬傷是沒生個一娃半仔,這些經歷的難度係數,可能就都是毛毛雨。

做了很多事情,真正有成果的並不多,但做事情本身不是目的,經歷和準確的認識才是最有價值的,成長才是終極目標。折騰了一大圈,我才粗淺地明白:不以生存和賺錢為目標的創業,註定要失敗;用自以為是的「資源」做「拼縫兒」類的生意,最不靠譜;被批評否定未必是壞事,學會看到其中的合理部分並接受,如果認為不合理,就直接過濾掉。

這些,就算天天有人講故事,我都未必聽得進去;可是只有自己真的遭遇了,疼過,才能長記性。而且,真的是做過錯過才知道,自己「以為對的」,可能都是不對的。用開放的心態,擁抱不同與變化就好。

不斷折騰的過程,很痛苦,但也有很多快樂。好在,我一路有人結伴同行,並且逐漸得到大家的諒解、支持和認可,堅持了下來。凡是沒有打敗你的,必定會讓你強大——看透風景,才會更加了解自己。這點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經常會迷茫失落慌亂自我懷疑,甚至被別人的風景和成就所吸引。堅持不易。而人一輩子,有什麼比了解自己、實現自己和做到更好的自己更重要的呢?

既然人生的長度改變不了,為啥不多折騰折騰,增加下人生的厚度呢?閑著也是閑著。這碗雞湯,我幹了,諸位,請隨意。

你問我將去向何方,我指著大海的方向。

只要適應了顛簸,睡在哪裡都是海綿床~

本文圖片都來自互聯網,侵權立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假裝看得穿 的精彩文章:

TAG:假裝看得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