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入世17年中國全面履行承諾,WTO面臨多重困境

入世17年中國全面履行承諾,WTO面臨多重困境

下個月,中國將迎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17年的例行大考,即兩年一度的貿易政策審議。這個周期性的活動,迎頭撞上了中美貿易爭端不斷升級,美國通過一系列單邊措施鬆動WTO基石而引發全球對多邊體制再思考,而中國自身的改革開放也進入第40年的深水區。

國新辦28日發表《中國與世界貿易組織》白皮書,全面介紹中國加入WTO17年來履行承諾的實踐,系統闡釋中國參與多邊貿易體制建設的原則立場和政策主張。闡明中國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願景與行動。

在當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對在場記者稱,現在WTO面臨雙重困境:貿易爭端解決機制的上訴機構成員嚴重缺位導致上訴機構陷入停滯;某成員援引WTO認定為違法的「301」條款,對其貿易夥伴採取貿易限制措施。

第一財經記者從一位日內瓦官員處獲悉,中國作為貿易大國前四名(其他為美國、歐盟、日本),最初是每兩年要被審議一次,2019年換新制度之後,更替成每三年一次。隨著貿易量縮小,其他成員相應是每五年一次和每七年一次。過程中,每個成員都有權提問題單,被審議成員有義務給答覆,是一個履行透明度、互相增信釋疑的機會。

「有很多成員通過書面問題和會上的發言,來表達一些關注。」她說,「美國每年都會有很多問題和關切,今年可能會更多。」

中國與WTO的下一步

如果17年前,中國入世正是以開放促改革的關鍵之舉,現在中國改革開放進入第40年,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WTO重要成員,該如何調整中國與貿易夥伴、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關係,也成為外界關切的問題。

而一些WTO成員對中國的微妙態度,也顯示出17年後,中國所處的複雜國際環境。在剛剛結束的第七次中歐經貿高層對話上,歐委會提及,想要特別就國家產業補貼的問題跟中方進行商討。而歐洲、美國、日本等迄今尚未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對此,王受文稱,補貼的問題(不只是產業補貼,還有農業的過度補貼),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這需要各方再進一步溝通和交流。而我們很遺憾地說,有一些WTO成員到今天拒絕履行他們在WTO裡面的義務,不在反傾銷項下放棄他們對中國的歧視性的替代國的做法,我們為此已經將歐盟告到WTO。《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很清楚,在15年之後,相關WTO成員對中國實施的反傾銷調查中的替代國的做法到期了。我們希望這些成員能夠履行他們的義務。我們也相信WTO能對中國起訴他們的案子作出公正的裁決。

王受文在上述發布會上說,WTO的改革,確實是一個複雜的問題。WTO的談判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在一些關鍵的領域還沒有獲得令人滿意的結果,比如說農業的過度補貼問題、糧食安全的公共儲備問題、貿易救濟措施的問題。還有一些新的議題,包括投資便利化、電子商務等議題,我們希望WTO能對這些問題啟動談判,取得成果。

王受文援引一系列數據,表述了中國履行加入WTO承諾狀況。

2002年以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接近30%,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復甦和增長的重要引擎。特別是在國際金融危機期間,面對巨大壓力和困難,中國堅持力保人民幣不貶值,進一步發揮了世界經濟增長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的重要作用。即便是在全球貿易受金融危機負面影響最為明顯的2009年,中國貨物進口同比僅下降11.2%,遠低於全球總進口24%的降幅。

在貨物貿易領域,早在2010年,中國降稅承諾就已全部履行完畢,關稅總水平由2001年的15.3%降至9.8%;此後,中國又多次以暫定稅率方式大幅自主降低進口關稅稅率。2015年中國的貿易加權平均關稅已降至4.4%,美國是2.4%,歐盟是3%,中國和美國、歐盟在這方面是非常接近的。在服務貿易領域,截至2007年,中國開放承諾就已全部履行完畢,100個服務業分部門已按承諾開放。在投資市場准入領域,雖然WTO並無要求,但中國的開放步伐也從未停止過。過去5年,中國兩次修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外商投資限制性措施縮減了65%,禁止類條目只有28條。

王受文尤其援引中國重要貿易夥伴美國為例。2001年,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只有260億美元,僅佔美國全部出口的2%。中國是美國的第十一大出口市場,可以說無足輕重。去年中國已經成為了美國的第三大出口市場,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已經佔到美國出口的8%,將近1500億美元。從2008年到2017年,美國對中國的貨物出口增長86%,但同期美國對其他世界市場出口只增長了21%。就服務來說,2007年~2016年,這十年美國對中國的服務出口增長了3倍,但是對其他市場服務業的出口只增長50%,中國給美國帶來了巨大的機遇。知識產權領域,2001年,中國對全世界支付的知識產權使用費只有19億美元,但到2017年,中國對美國支付的知識產權使用費就達71.3億美元。

此外,由於中國市場開放,越來越多的美資企業在中國創業,在中國投資發展。2001年,美資企業在華銷售額只有3600萬人民幣,2016年,美國企業在中國市場銷售6000億美元。「這6000億美元給美國的企業帶來多大的利益。這就是美國的獲利。」他說,大家從這些數字可以看出來,中國加入WTO給美國帶來的機遇。

WTO陷入多重困境

WTO自身改革滯後,再疊加美國總統特朗普當選以來採取的一系列單邊主義措施,包括WTO總幹事阿澤維多在內的官員在多場合表示,WTO已經陷入生死存亡的困境。

2001年11月,在卡達首都多哈舉行的WTO第四次部長級會議啟動了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又稱「多哈發展議程」,或簡稱「多哈回合」。原定於2005年1月1日前全面結束談判的多哈回合一直久拖不決,導致多年以來,WTO最為權威且有效運作的部分就是爭端解決機制。美方一直阻止WTO上訴機構的法官任命,而這一機構有「世界貿易最高法院」之稱。上訴機構本應有七個成員,但目前存在的三個空缺,加劇了案件積壓,從而削弱了WTO作為貿易爭端調停者的公信力。

自2017年2月,幾乎每個月的WTO爭端解決機構(DSB)例行性會議上,美國任性否決其他成員立即啟動WTO上訴機構成員遴選程序的提議,已經成為一出循環上演的悲劇。

在特朗普於WTO第十一屆部長級會議上的首秀後,智利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菲利普?納維亞(Felipe Munoz Navia)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達了悲觀情緒。他認為,如若更多的雙邊自貿協定和貿易保護主義盛行,世界將進入「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時代。納維亞曾稱,目前WTO的狀態已經接近停擺。在他看來,若這個部分也癱瘓,則整個WTO即便活著,也好像「腦死亡」一般。

此外,王受文還稱,某成員採用WTO認定為違法的「301」條款,對它的貿易夥伴採取貿易限制措施。WTO協定里有一個國家安全例外的條款,每一個WTO成員都認識到,國家安全例外只是在極為罕見的情況下使用,要審慎使用,作為一個例外才使用。但是某成員在鋼鐵和鋁產品,甚至未來對汽車產品採用這樣的條款。如果大家都效仿,都用這個例外條款來採取進口限制的措施,那麼WTO的協定就難以執行。

阿澤維多4月17日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提及,如果沒有多邊貿易體制,全球經濟將下降2.4%,60%的全球貿易將消失,因為WTO成員之間的貿易佔到全球貿易的98%。可以說WTO作為一個組織,對全球貿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起著一個非常關鍵的作用,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將產生很大影響。

「我不認為他是在危言聳聽。」王受文說,「所以中國的立場就是希望WTO的成員能夠立足長遠,一起堅定地支持多邊貿易體制,共同解決多邊貿易體制遇到的困難,維護WTO的有效性和權威性,加強WTO的政策審議功能、談判功能和爭端解決機制的功能。」

對外經貿大學中國WTO學院院長屠新泉對第一財經記者稱,隨著前述悲劇的重複上演,美國之外的其他成員似乎已有跡象就此集結。「多個國家起訴美國的232措施,許多國家都在反制。」

在前述第七次中歐經貿高層對話傳來消息: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取得積極進展,將進入交換清單出價階段。中歐經貿高層對話中,雙方表示,要進一步維護WTO體制,同時要與時俱進改革多邊貿易體制,來進一步完善全球經濟貿易治理。

第一財經記者也從權威渠道處獲悉,針對美國對進口鋼鐵產品和鋁產品分別徵收25%和10%關稅的行為,截至目前,WTO已經接受到六份針對美國的磋商申請:歐盟、挪威、加拿大、印度等相繼把美國訴諸WTO爭端解決機制,認為該行為與美國在WTO貿易保障措施下的義務不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商務部:?中歐雙方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小米暫無CDR發行計劃,業界預計IPO認購不會出現「瘋搶」局面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