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投資的底層操作系統

投資的底層操作系統

前些時候,有一篇流行於朋友圈的文章《比能力重要1000倍的,是你的底層操作系統》,我很認同這篇文章的內容。當然,那篇文章不是我要說的重點,我只是想借用這篇文章的表達方式,來談談投資的底層操作系統。

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題目,可能寫一本書的篇幅都不夠,但是我不追求完美,即使是簡略得像一個提綱,我也要把它寫下來。我認為,以我的天資,要將其補充得相對完整,可能需要50年的時間,我希望我能活到那一天。

什麼是投資的底層操作系統,準確的說是一個基金經理、投資經理、交易員或者一個需要持續做投資(投機)的機構賴以工作的認知方法、決策方法和評價方法。你可以說是哲學,也可以說是方法論。簡單的口語化表達就是:基金經理(下文中我會用「基金經理」或「你」代指所有需要做投資投機的機構和個人)的「投資三觀「。

我們有這樣一種傾向:我們更熱衷於關注凈值排名、更關注市場名氣,更感嘆於別人的財富積累,卻很少去探究思考該基金經理投資的底層系統。只因我長期在外匯、固收一、二級市場工作,接觸了大量基金經理和交易員,深感人與人之間、機構與機構之間投資三觀差異的巨大。那麼,到底有哪些差異?哪些差異是好的、哪些是壞的?我準備在下文分三個方面拋出一系列問題,通過問題來闡述問題。但是,我不準備就任何一個問題給出我的傾向性答案,因為價值觀無法宣揚,只能自己去選擇和信仰。各位高智商精英看完後,自己去找自己的答案吧。

一、認知系統

1、如何看待客觀世界(金融對象)的可認知性。

你到底認為金融對象是可以被完全客觀認知的,還是不可能被完全客觀認知的?假如你的觀點是介於兩者之間,那麼你會相對更傾向於可知還是不可知?對於公司的財務報表,國家的CPI、GDP等金融數據,你是否願意相信其真實準確?如果你並不相信、或者經常懷疑其真實性,那麼你會怎樣依據這些你懷疑的數據進行決策?對於這種兩難境地,你會選擇麻木隨大流還是極端的不信任、乾脆全拋棄數據直接看線炒?對於你懷疑的數據和傳言信息,你會用何種方式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資源有限)進行求證?你認為現場調研多大程度能幫助客觀認知一個企業或者行業?眼見真的就為實嗎?在投資領域成名成家的人當中,既有人認為金融市場全是謊言的,也有人認為存在實際的、理性可認知的良好投資標的,你如何看待這兩種人的同時存在、同時收穫巨額財富?

2、如何看待自己的認知能力和認知偏差

這個是大部分精英和機構都不願意麵對和承認的問題,我們喜歡炫耀自己的博學、高智和高能,卻不願意承認自己有很多知識盲點;我們常常實際上對人、事物、公司、行業、經濟形勢認知能力和程度有限,並且認知思維過程有強烈的認知偏差,卻完全不自知(這種偏差既是過程的偏差,也是結果的偏差)。其實這個問題也至少是一本書的篇幅才能說清楚,我計劃後續撰寫一系列文章來詳細闡述。

在這裡,我以提問的方式舉例子讓大家有直觀認識:你會不會因為特別討厭某個省份的公司或者籍貫為某個地域的公司創始人而錯過大牛股或者說是優秀的公司?為什麼常常是你覺得特別難吃的食物卻還有那麼多人喜歡吃?為什麼歷史上的大獨裁者都覺得自己無所不能、戰無不勝,但是最後很多都死得很慘?為什麼常常很多人覺得自己評價最低的同事得到了提拔,因而覺得懷才不遇?這到底是當事人的認知偏差還是公司管理層的認知偏差?為什麼很多行業研究員覺得自己看的行業和推的公司很好,但是實際表現卻奇差無比?他們到底是真心這麼覺得,還是不得不這麼覺得?孩子真的是自己家的好嗎?你真的了解他(她)嗎?為什麼你喜歡的(認為會贏的)球隊常常會輸但是你還是喜歡?為什麼在任何時點,市場上都同時有看空和看多的專業投資者和分析師,在同樣的市場場景下受過專業訓練的他們,觀點相反的原因是什麼,這種相反的認知偏差是系統性的,還是隨機性的?你是否在債券(股票)牛市裡看什麼都覺得有很大投資價值,在債券(股票)熊市裡看什麼都覺得有很大投資風險,即使你認為自己是基本麵價值投資者?到底是標的本身變了,還是你變了?

你是否真正承認(而不僅僅是嘴上承認)自己存在這種認知偏差?你是否能客觀評價自己的認知習慣以及因而能精確定位自己的認知偏差?你是否認為用計算機去做數據分析決策就能避免認知偏差?你認為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傾向於陰暗還是陽光,是較為悲觀還是較為樂觀?你認為這種傾向性會如何影響你的金融認知和決策?或者說你認為你的陰暗(陽光)世界觀本身就很客觀?

3、你採用了何種手段避免認知偏差

你是否採用了一些手段來避免認知偏差?你採用的手段是否有效和全面?你能在多大時間和空間範圍內堅持這種糾偏機制?當有證據表明你長期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是錯的的時候,你能在多大程度接受這種事實,並且迅速作出改變?

4、你如何在有限認知能力的情況下,盡量獲取並篩選有價值的信息

面對每天爆炸式的金融信息推送,你如何做信息篩選?你如何分配你的注意力和時間?面對眾多信息和指標,你如何給其賦予權重?你給信息賦予的權重是否會針對不同的投資對象(即使屬於同一大類)發生變化?你是否認為這種變化是合理的(也就是說用多重標準評價不同對象)或者你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針對不同對象會有不同的信息篩選標準(碰到A主要看身高,碰到B主要看體重,碰到C主要看學歷)?你是更習慣利用公開信息作為決策依據,還是更習慣依賴打聽來的小道消息或者說「內幕消息」?那麼你認為你的這種傾向性源自於認為公開消息更有價值或者小道消息更有價值,還是說你本能的就喜歡打聽小道消息或者排斥小道消息?如果你認為一種比另外一種更可信、可有價值,你是否有客觀依據和邏輯依據?

一個基金經理,對認知問題處理得越好,就越不容易吃虧,也可以說就成功了一半。但是,這是反人性的,誰又願意承認自己會經常想錯呢?我認為,最近風靡世界的Ray Dalio的

整本書寫的都是怎麼防止認知偏差,追求絕對的真相,絕對的追求真相。這種認知能力、糾偏能力是基金經理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二、決策系統

1、你是否有一個決策系統?

有一些交易員看到決策系統會想到交易系統,交易系統規定了交易在何條件下進入和退出、包含了止損、止盈、倉位控制等規則,但是我說的決策系統包括並不僅限於交易系統。

也就是說,你依據什麼信息做決策,做決策的規則是什麼?你到底有沒有這一套心理或者組織架構系統?你的投資決策方式如何區別於「瞎蒙」、「一時興起」或者「直覺」?或者你認為根本不需要有這樣明確的東西,僅憑自己的知識、經驗和直覺臨場判斷即可?

2、你是否相信你的決策系統是一個超額收益系統?

如果你確實有一個相對客觀的決策系統,又或者你喜歡僅憑經驗直覺的決策系統,你是否相信你的決策系統是一個超額收益系統(超越指數或者說市場平均水平)?如果你相信是,你是否有客觀事實依據和合理的底層邏輯依據?也就是說,你是否搞清楚了你的決策系統的超額收益來自於哪裡?到底是來源於短期市場風格,還是更低的信用准入標準,還是更高的槓桿率,還是信息優勢,還是決策系統的高度合理性,還是你的資金的長期屬性,還是真的來自所謂你的超凡的直覺投資能力?你的超額收益系統是否極端依賴於目前市場的風格,是否非常容易被同行模仿而失效?你傾向於將決策系統複雜化以強化其競爭力、降低其可模仿性,還是傾向於將其簡化?你的傾向性的邏輯依據何在?如果你自己很懷疑自己的決策系統是否是一個超額收益系統,你從事這項工作的意義何在?

3、你的決策系統是否穩定?

你的決策系統、決策標準、決策條件是否經常變化?你的決策是否經常屈從於外界的壓力和別人的評價?如果你的決策系統較為小眾,你是否能長期忍受被人認為是瘋子或者傻逼?你的決策系統是否容易被心境、情緒和環境影響?如果你的投資決策系統並不穩定,那麼你是否認為這種決策系統更接近於「賭博」或者「瞎蒙」?又或者你認為決策系統本來就應該不停的變?那麼如何保證在決策系統變化的同時,你要的超額收益保持不變?

4、如何應對不完全信息下的決策?

如果你發現你對你交易的標的永遠無法完全了解,你會如何下注還是放棄?你在心理上以及決策機制上,如何應對這種常態的不完全認知的局面?如果你要做股票投資,你的公司又沒有那麼多研究員支撐你的決策該怎麼辦?如果你要投大量信用債,你的公司又沒有那麼多信用研究員幫你篩查對比怎麼辦?你該用何種決策機制來規避自己的信息劣勢和認知短板?

對於一個基金經理而言,一個「穩定的、有超額收益」的決策系統是其「吃飯的傢伙」。「超額收益」重要,「穩定」也很重要。「超額收益」是其賴以立足的個人(機構)價值之所在,是其收管理費的依據,是其職業生涯立足的根本。而「穩定」,我更多的是指「可重複」,時間上可重複,選擇不同標的時也可重複,這是將該決策系統區別於「運氣好、蒙對了」的根本,當然,我們可以給一個寬限期,5到10年平均核算。我本人非常看重這種「穩定」,甚至超過「超額收益」,我非常認同王國斌師兄的一句話:「不能重複的事情沒有價值」。

三、評價系統

1、你用何種標準評價決策系統的優劣、決策的對錯?

如果你用倉位的盈虧來評價決策系統,那麼你用多長的時間尺度來衡量?你會有時候死扛3年,有時候第2天就認賠離場嗎?你這樣做是否有統一的一致的邏輯依據和標準?評價決策結果時,你是否考慮過程中的波動?如果你相信你的決策系統是超過50%的大勝率系統,那麼如果連輸5次怎麼辦?即使是勝率80%的決策系統,也可能出現連錯5次的小概率事件,你是否會再去下5次注碼,還是就此否定該系統?你在何種條件下會徹底否定自己的決策系統?你通過何種方法和標準來衡量或者推斷自己的決策系統是大勝率系統?你認為歷史數據回測結果和未來表現的相關度有多高?是否浮虧就意味著決策失誤?是否應該止損?止損線如何設置才合理?

你是否認為盈虧是個概率事件,或者你認為根本不存在確定的先驗的概率、一切都是不可認知的?或者你認為投資的盈虧根本就是確定性事件,只是我們掌握的信息太少?

你認為誰對你有評價權,或者說更適合、更有能力來評價你?是你自己、還是委託人、還是第三方?你自己有客觀評價自己的能力嗎?你會如何面對委託人的負面評價?

又或者,你認為以上都不對,根本就不應該用每日盯市的方式來評價,那到底怎麼評價呢?

2、正確的、客觀的歸因

你能否正確的、客觀的評價你的超額收益來源於哪裡?該超額收益有多大程度來源於你身處的環境、機構和時間點?該超額收益有多大程度來源於你的認知、決策系統本身?如果你不能正確的歸因,你又如何評價、進而堅持或改進或放棄你的決策系統?你是否能客觀的評價個人的能力在集體中的貢獻?你是否能在大勢不好和大勢很好的情況下都客觀評價自己?你是否能在被大多數人吹捧和被大多數人否定的情況下都客觀評價自己?問題的反面也很重要,你能否正確的、客觀的評價你的虧損原因?

3、你如何選擇、平衡長期利益和短期利益?

你如何看待和選擇長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你基於何種邏輯和依據去選擇長期還是短期收益?你有何依據認為這種選擇方式是最優的?在心理上,你是否能承擔經過長期等待,結果仍然令人失望的風險和後果?你是否又會在短期波動里來回搖擺自己的判斷,陷入迷茫?如果你是一名長期利益選擇者,但是你的資金性質並不允許你這麼做,你會怎麼辦?你如何針對你的資金性質來調整你的決策系統?你認為金融市場走勢長期看更有規律,還是短期看更有規律?你認為這些規律會在多大程度上、以何種方式反覆出現?你認為何種規律和策略最經得起時間考驗?如果你是基本面分析派或者價值投資者,你是否有時間和空間熬過市場長期跟基本面的偏離?在股市長期平均收益高於債券收益的背景下,一些股票基金經理為避免凈值大幅波動,長期低倉位投資,你認為這是在保護投資者利益還是在損害投資者利益?你會如何處理這種兩難境地?你認為基金產品設立清盤線是否合理?為什麼?

評價系統的重要性在於,沒有正確的評價方法就無法對認知、決策進行改進,無法改進就沒有最優的決策,也不會有堅持下去的信心和信仰。也可以反過來說,如果評價方法錯誤,你會放棄本來應該堅持的東西,你同時又會錯誤地依賴有嚴重缺陷的東西,最終在巨大的期望里損失慘重,只剩絕望。

我的問題問完了,是不是很多?其實我還沒問完,留一些到以後吧。大家被我一下子問了幾十個問題,我自己還不回答,可能並不會很愉快。但是,我猜測,很多從業者雖然從業多年,可能並沒有想清楚這些問題,最嚴重的可能根本沒想過。有些可能想過部分問題,但是並沒有梳理成體系。我做做這樣的梳理工作,呈現給大家,可以方便大家自我反思,自我畫像。不用說,對幾十個問題的回答,不同人肯定不同,這些就構成了不同基金經理的底層操作系統、投資三觀。眾生相、皆不同。

一些還沒入行的年輕人,可能看到這些問題並且經過嚴肅思考後,就不會那麼嚮往這個行業了,因為實在是太複雜了,而且似乎大量的認知、決策問題並不能完全靠勤奮和智商來解決,那麼這到底是科學、還是玄學、還是賭博、還是藝術?

但是不管怎樣,我認為,任何機構或者個人只有將以上那些問題思考清楚,給出理性的回答(即使是模糊的、大致的、方向性的答案),形成一個體系,並且長期堅持下去,才可有能成為頂級投資人。

當然,不同投資領域、不同屬性資金管理人給出的答案並不會完全相同,所謂戴著不同的鐐銬、站在不同的舞台上,跳的必然是不同的舞蹈。祝大家都能自信滿滿的舞動在刀尖之上!

最後,歡迎大家找我分享、討論你的底層操作系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暑期,我們一起游北京
《撒哈拉的故事》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如夢一般的遠方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