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高大上的哈耶普斯牛劍,其實全是套路
GIF
你以為的英美素質教育,
都在拼爹。
你以為的公平公開公正,
不存在的,了解一下。
你眼中高大上的哈耶普斯牛劍,
其實都是滿滿的套路。
「敏感信息」
到底有多"敏感"
只要碰到關於大學申請的事兒,所有信息就都變成了「敏感信息」,每個人似乎都掌握了驚天秘密。
每次我都在想:「現在還有什麼信息是敏感的?還有什麼東西沒被人扒過皮?」
早在我弟弟準備考大學那年,我就很好奇各個國家的大學都是怎麼招生的。這些年研究下來,我發現,雖然每個國家的教育理念不盡相同,但是在他們所處的歷史背景和社會責任下,每個國家的育人理念都值得被世人推崇。
圖片來源網路
只是實際操作起來,也免不了俗。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套路;還有什麼看破世情的名人佳句,隨便在這裡堆砌也不為過。
如果內心沒有熊熊燃燒的求知之火,僅以曾在那裡讀過書,或者僅曾在系統邊緣瞥過一眼的知識儲備,便想泄漏敏感信息,或是揭秘套路,未免託大了。
很多人眼中的敏感信息,在我看來,真的不值一提。
我也許是過於低調了,一肚子的才華,這麼多年都不被人類所熟知,還沒來得及抖機靈。
「敏感「這個詞兒聽得多了,我忍不住要給這些「敏感信息「吐吐槽。
美國大學
全是套路
美國大學是個極其「利己主義」的申請系統。
很多小留學生都選擇來英國讀大學,而不是美國。
我問他們:「美國那麼多好大學,幹嘛非得來英國?」
所有人都給我一樣的回答:「美國大學申請系統太不透明了,完全不知道他們要什麼,有什麼規律可循,還是英國簡單粗暴,準備起來容易很多。」
一!點!沒!錯!
所有招生官都會說一樣的話:「我們全面考慮一個學生,我們要的是最出色的孩子,會為大學未來的發展添磚加瓦的學生。」
再多的信息,也問不出來了。
圖片來源網路
所有美國大學的招生官都非常努力的把大學申請的標準營造得神秘莫測,捉摸不透。所有人說的,都是「傳說」和「流言」。
諷刺的是,大部分的「前招生官」都做起了大學申請中介的活。把這些「傳說」和「流言」,變成自己賺錢的最大利器,收費從10000美金起底,甚至還有一單中介費收了150萬美金,把孩子送進了常青藤大學。他們經手的孩子,被大學接收的錄取率極高。甚至還有前招生官,保證常青藤錄取。
讓我不禁會聯想,在職的招生官把自己搞得跟中情局的特工一樣,難道是在為自己離職以後的職業發展鋪路嗎?
圖片來源網路
隨便舉幾個不成熟的小例子:
我隨手百度了5個做中國市場的,美國大學申請的小中介。客場申請,沒有主場優勢,也沒有拿新東方,新航道這種大機構做例子,我們隨便做點數學題,挖一挖深層的意思。
從他們列出的這部分數據來看,在過去這一年的申請季,他們一共送了78個學生去常青藤大學,以及斯坦福,MIT。
從這些大學官網發放的數據,做一個預估,這10所大學,每年從中國地區招的學生大概在200人左右。
也就是說,僅僅這5家小中介,就佔了40%的位置。
這5所中介的網站上,都能找到這10大神校的前招生官,有的甚至連「前「這個字都沒有,親臨現場,為你出謀劃策,幫你申請。
圖片來源網路
即使,所有的大學在宣傳時,都會如出一轍的告訴你:「我們招生沒有固定的公式,沒有什麼條件可以保證錄取。「
耶魯大學本科的招生主任,Jeffrey Brenzel曾說:
「I believe that most of the funds expended on independent counselors are simply wasted. We do not believe they have much, if any, effect on who we accept.」
(我相信,大部分流向大學申請中介的錢,都被浪費掉了。我們不相信,他們在我們的錄取上,有任何的作用。)
但是有趣的是,他的前同事們,同行們,這些「前招生官」們,幫助的學生的成功率奇高。
這種邏輯上的矛盾,也學就完美的證明了「理論上來說」,和「實際上可以看出」,之間的微妙聯繫。
圖片來源網路
我此生追得最長的一部動漫,就是《柯南》,對這句台詞,再熟悉不過:
When you have eliminated the impossibles, whatever remains, however improbable, must be the truth.
排除一切不可能,剩下的無論多荒謬,就是真相本身。
-----阿瑟. 柯南. 道爾
所以,這裡的邏輯是什麼?
1. 這些數據是假的。
2. 有一些土豪,同時找了幾個中介,一起幫忙申請。
3. 絕大部分拿到offer的人,都找了有招生官坐鎮的中介幫忙。也同時,都多多少少知道了一點兒這些大學申請中「神秘莫測的秘密」。
這5所中介所列的成績上,全部是實名實姓,包括錄取通知書。這些中介的創始人,全部是校友以及10大神校(Ivies+Stanford+MIT)前招生官。我暫且有理由相信,他們的數據是真實可信的。
以上,大概可以推論出來,絕大部分申請人都找了中介,並且,也都或多或少的知道了這裡面的秘密。懂得套路的人,成功率要高出很多。
至此,真相已經呼之欲出:
全是套路!
圖片來源網路
美國大學申請大致有這麼幾部分:
我到底應該怎麼安排時間,怎麼選課?
到底應該玩什麼體育運動?
我到底應該和哪個老師搞好關係,給我寫推薦信?
我的申請文書到底應該怎麼寫?
我到底怎麼展現我的人設?
每一項都夠長篇大論寫幾萬字了。
為了把這個研究做得更深入一些,我甚至曾經把自己關在小屋裡,假設自己要去申請大學,給自己寫了幾篇申請文書。
寫到這裡,我突然發現,我的生存欲和求知慾是有多強。
讀著自己寫的文書,看得我聲淚俱下,我這個逼怎麼裝得這麼好!我忍不住跑去問了問我媽:「我怎麼這麼有才華?」
圖片來源網路
把套路這條路從南走到北,又從東走到西,我不可救藥的愛上了美國教育系統的初衷和理念---- 從你懂事兒開始,就時不時的問問自己:「我是誰?我要去哪兒?我的夢想在哪裡?」
作為一個人,不要到30幾歲,走到了中年危機,才開始思考這些問題,那時的無力感會讓你無所適從。
但是這麼牛逼的教育系統衍生出的錄取標準,就是當年高考的那道作文題: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
每年的申請人中,刨去真正厲害的牛人,和身著各種tag的關係戶,剩下的大部分申請人,都是在及格線上掙扎。
這些掙扎在「錄與不錄」邊緣的申請人中,付得起中介費,走得起套路的孩子們,他們已經領跑很久了。
圖片來源網路
我們以為美國大學招生官都是神一樣的存在,每天在為祖國的未來培養花朵。
其實,他們只是一群銷售。
他們大部分的工作,是去各個中學宣傳自己的大學。忽悠更多的孩子來申請,然後幾個月後,再無情的拒掉他們。這麼殘忍的事兒,就是她們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但是以我個人淺見,這一部分的工作就是在浪費時間和金錢。
那些招生官們年年拜訪的私校和錄取大校,他們哪裡需要你年年去宣傳講解?招生官去或不去,更多的是在顧慮這些生源大校的小心思和小猜疑:「今年沒來我們學校,是不是不重視我們了?」
而這部分工作真正的意義,並不在這些已經把套路踩爛的學校里。而恰恰是在那些偏遠貧困地區的學校中;是在那些不看到你們擺的桌子,便不會想到要去申請的地區;是在那些滿身才華,卻完全不知道怎樣展現自己才對的偏僻小路上。
真正的意義,並不是在遮遮掩掩中呼籲大家一窩蜂的申請,而是真誠的告訴你,我們要什麼樣的學生,我們有什麼樣的要求,請慎重考慮,酌情申請。這方面英國大學就做得好多了。
圖片來源網路
不停的忽悠人申請,卻從來不擴招,再把這個邏輯按照數學題來看一看:
擴大分母,分子卻不變,要的就是低錄取率。
錄取率這麼低,學費這麼貴,每年的申請人還只增不減,不正恰恰說明了我們大學多麼牛逼嗎?
然後,在美國不痛不癢的US News大學排名榜上,年年霸屏。
我只能再著重強調一遍這四個字:
全是套路!
英國大學
也是套路
英國大學相較美國而言,我更樂於用「透明」這個詞。
雖然小透明,也有大套路。
打開劍橋牛津大學的網站,隨便找個學院,比如說劍橋大學極富盛名的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一條一條點過去:
大學的入學要求,每年發放的標準錄取offer要求,不同專業他們偏向什麼樣的選課組合,招生流程,以及整個過程中對申請學生最重要的衡量標準。
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列了出來,一點也不藏私。
牛劍要的,就是成績好的孩子。看的,就是你的學習能力和潛力。
圖片來源網路
為什麼300年前還是一家的英,美兩國,在大學招生這一點上,差別這麼大?
原因也很簡單:英國的大學歷史悠久,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曾培養出無數的先賢大家。尤其是劍橋,牛津兩所大學,名人騷客更是不勝枚舉。
牛劍的初衷,就是為人類培養科學家和文豪,培養學術大家。
雖然時過境遷,現在牛劍畢業了,還想去從事科研的學生已經鳳毛麟角,但是大學初衷未改。因此,他們的招生標準在每天呼籲素質教育的我們看來,愈發的簡單粗暴,但是又完全合情合理。
圖片來源網路
通常來講,標準越透明,競爭越公平。道理是對的,但是還是那句話,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套路。
Sutton trust曾有一篇報道,在他所列舉的5所高中里,雖然還不都是那些赫赫有名的頂級私立高中,這5所學校每年送去牛津,劍橋的學生數量,等於1800所公立學校牛劍錄取人數的總和。私立學校的學生被牛劍錄取的幾率是公立學校的55倍。
雖然牛津,劍橋近些年來,不停在給公立學校的學生開綠燈,但是家裡經濟條件好的孩子的優勢依然是巨大的。
英國只有7%的孩子在讀私校,93%的學生都是在讀免費的公校。而劍橋,牛津每年錄取的學生中,幾乎50%來自私校,50%來自公校。
英國的系統是公平,透明的,但是家境好的孩子,或者私校的孩子的優勢也是顯而易見的。
圖片來源網路
只要有政策,便有對策。
私校,尤其是頂級私校的老師,大部分是牛劍畢業,有些甚至還曾是牛津,劍橋大學的教授。他們對這兩所大學的套路:怎麼招生,如何準備,喜歡什麼樣的孩子,一清二楚。
從你可能還沒有去考慮大學申請這件事兒的時候,這些學校便在如何選課,如何準備,怎樣安排學習進度,包括怎麼處理牛津,劍橋申請中最難的面試上,已經開始步步為營的穩紮穩打了。
加拿大大學
還是套路
字數太多,懶得寫了。
圖片來源網路
加拿大大學完美的繼承了英國,和美國兩個國家的系統。
研究明白了英國和美國大學的套路,加拿大大學也不過大同小異。有的大學像美國靠攏,比如說UBC(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有的大學,像英國靠攏,比如說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
一言以蔽之,加拿大大學也是:
全是套路。
寫在最後
為了避免有人誤會,以為我要做大生意,我還是不得不解釋一下:
請不要來找我幫你申請大學!
這真是愉悅的憂傷。
圖片來源網路
我就是太有才華,閑來無事把這些套路研究完了,想要造福那些出身沒有那麼幸運的孩子們。
如果你也一樣好奇,擅用搜索引擎,勤讀書,大學申請這件事,便不再有遮羞布。
圖片來源網路
當然,我老公經常說:「你說的這些套路都不適用於劍橋和斯坦福,這兩個學校沒有套路,大家全都是憑真本事與所有人公平競爭去讀的書。」
「老公,你說得都對。」 丹田運一口真氣,我生生把Bob Patterson的名字壓了下去。
圖片來源網路
1
END
1
TAG:LanfangsAlman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