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奇妙的炮製:中藥成炭效果更佳

奇妙的炮製:中藥成炭效果更佳

中藥成炭效果更佳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陳壯忠

頭髮成炭也是中藥?

小蔡最近有點煩,身體的不適真是讓他苦惱得不行不行的—便秘剛剛好,誰知道,一頓酸菜魚下去,嘴巴舒服了,屁股又開始反抗了,大便的時候會帶血,開始的時候出血不多也不頻繁,一直沒有當回事兒,可是後來情況越來越嚴重,就去醫院看了下,診斷為痔瘡出血,醫生給開了中藥方,其中有一味是血餘炭。

「醫生,這血餘炭是什麼東西?這炭也能入葯治病?」小蔡不解地問醫生。

「血餘炭不是木炭,是頭髮製成的炭化物。」醫生告訴小蔡。

「什麼?頭髮製成的?好噁心啊!」小蔡心裡一陣緊,差點兒沒叫出來。

「這可是止血良藥,」醫生強調說,「血餘炭是取健康人的頭髮,除去雜質,鹼水洗去油垢,清水漂凈,晒乾,燜煅成炭,放涼後入葯。它具有收斂止血、化瘀、利尿的作用,可用於吐血、咯血、衄血、血淋、尿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小便不利等。」

「原來是這樣啊!」聽了醫生的話,小蔡明白了許多,「中醫藥就是很玄、很酷。」

經過積極治療後,小蔡的痔瘡出血很快就好了,再用其他治療,配合少坐多鍛煉,半年之後,他的痔瘡已經好了許多。

中藥炒炭,臨床妙用多

炒炭,就是將中藥炒(或煅)至外部枯黑、內部焦黃的一種炮製方法,經過炒炭後的中藥經常有一種焦苦味,部分中藥必須經炒炭才可入葯使用,如棕櫚等。

目前,大約有近 70 種可炒炭使用的中藥,包括止血類、活血類、收澀類、清熱類、理氣類、補益類及少數外用藥。中藥炒炭後,改變了藥性,具有以下作用:

加強藥物的止血作用,「血見黑必止」,中醫五行學說認為,黑可制紅,對於出血性疾病,可用中藥炒炭來止血,如茜草炭、蒲黃炭等;

加強藥物的收斂之性,使止血、止瀉、止痢、澀精、縮尿、止咳、斂瘡等作用加強,如烏梅炭、地榆炭、石榴皮炭等;

減掉中藥的寒涼之性,增強藥物的溫熱之性,如金銀花炭、黃芩炭等;

緩和峻猛藥物的藥性,減弱補藥膩胃的弊端,有利於中焦脾胃的吸收,如大黃炭、乾薑炭、青皮炭、何首烏炭等。

當然,中藥炒炭並非全部改變藥性,還保持了原葯的一部分作用,如陳皮炭還是保持了原有的理氣和胃之功,而且增加了止瀉的用途。

值得強調的是,中藥炒炭方法是很有講究的,要求「防灰化以存性」,即炒炭只能使藥物部分炭化,而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仍應保持藥物的固有氣味。

合理使用炒炭中藥,臨床有奇效

「什麼東西不來讓人愁,來多更讓人愁?」「那絕對是『大姨媽』了。」

對於「大姨媽」,小黃太有話要說了,特別是最近一次,幾乎將她折磨個半死。「幸虧有了中藥,才救了我的命。」小黃邊說著,邊向大家展示了她的救命方:

血餘炭 15 克,當歸炭 15 克,艾葉炭15 克,蒲黃炭 15 克,茜草炭 15 克,雞血藤 30 克,黃芪 30 克,生地黃 15 克,川芎15 克,白芍 20 克,炙甘草 10 克,大棗 15 克。

事情的緣由是這樣的:小黃瘦瘦弱弱的,身高 163 厘米,卻才 43 千克,一點都看不出是兩個小孩的媽。原本經期還算比較規律,就是量偏少,第 3 天就幾乎乾淨了,經期除了容易累一點,比較怕冷之外,小黃也沒有覺得特別不舒服的地方。誰知道今年 3 月份的時候,月經拖了 10 來天才來,然後就「滴滴答答」沒有停過,過了 10 來天,還是沒有要停的意思。這天她要出門上班的時候一陣眩暈,差點兒摔倒,家屬意識到可能不太對勁,馬上把她帶到醫院,一查血色素只有 82g/L,屬於中度貧血了。醫生了解到小黃的月經上次來了就沒有停過,於是請了婦科大夫會診,給她開了宮血寧、多糖鐵複合物膠囊和中藥(如上),吃了 3天葯,月經終於停了。後來經過進一步調理,小黃的體質好了不少,不像以前那麼怕冷了,體重也逐步長到 45 千克,複查的時候血色素也恢復到 106g/L。

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選擇性使用炒炭中藥,在治療某些疾病時獨具優勢。

出血性疾病,炒炭中藥效果更佳。如咯血、吐血、便血、尿血、皮膚出血及崩漏出血等。對血熱出血,可酌選丹皮炭、梔子炭、黃芩炭等;血瘀出血,可酌選大黃炭、紅花炭、赤芍炭等。

虛寒類疾病,中藥炒炭有妙用。如上焦虛寒之咳喘,可酌選防風炭、杏仁炭、烏梅炭;中焦虛寒之脘痞、嘔吐、腹痛、泄瀉(久瀉),可酌選炮姜炭、陳皮炭、山楂炭;下焦虛寒之遺精、遺尿、帶下,可酌選荊芥穗炭、艾葉炭、防風炭等。

某些肝病,炒炭中藥也獨具療效。如脂肪肝、藥物性肝損傷、病毒性乙肝等,尤宜於肝病重症有出血傾向者,可用大黃炭、梔子炭、小薊炭等。

對於上述病症,若使用普通方法治療效果不佳,不妨使用一些炒炭的中藥來治療,可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療效。

最新優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庭中醫藥雜誌 的精彩文章:

准媽媽看過來:適量「孕」動調適身心

TAG:家庭中醫藥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