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設創作過程了解一下?
親愛的小夥伴們大家好~~~ 今天很高興請到來自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專業的小姐姐來分享一下她的畢業作品和心得:
宜家的主題是大二時上構圖課時開始關注的一個點,當時自己畫了很多的構圖作業,宜家的內容是其中的一部分。當時的作業僅僅是把宜家的環境通過自己的組織畫到一起,用自己的一種方式感覺畫出宜家的場景而已。一開始是線稿,後來深入了下去,也算是一張作品。
畫面尺寸分別是200*100
畫完之後,當時自己其實並不滿意,一部分感覺變成色彩後某種感覺淡了,但當時自己對於這種感覺並不能意識到是什麼。於是關於宜家的創作也被我擱置了下來,這麼一放便是到了畢業創作。一開始由於自己的猶豫和不肯定,也是因為大二時期對當時宜家創作的迷茫,一開始的我並沒有選擇宜家這個主題。但是老師的支持和開導,我就打算再一次試著挖掘一下心裡的宜家,我想我到底畫宜家的什麼,宜家的元素太多,我要表達什麼才能第一步支撐我的畫面內容。剛開始我天天去宜家逛,這拍拍那拍拍,總覺得找不到點,一次和老師的通話中,有一句話讓我想到了不一樣的東西,我起初是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總是在捕捉從外向里的照片和畫面,當我開始把自己放在一個小的房間陳設向外看時,似乎一切也不一樣了,空間外是熱鬧的雜亂的人群,而房間里又是不太一樣的氛圍。人們十分自然的享受每個小空間里的氛圍,不論是卧室,廚房,客廳,都表現出在家裡才會有的放鬆的狀態。儘管周圍是嘈雜的環境和不斷走動的人,商品的標籤等都顯示著這其實是非常現代的傢具商場,但並沒有任何影響。這種矛盾的可能也正是宜家不一樣的地方。於是我創作的過程從一開始的摸索似乎也找到了主體。
剛確定自己想要畫的內容時有了下面的構圖:
這是畫面進行到一半的效果,最初對畫面的考慮我比較注意的是單個物體元素的外形,收一些局部細節的影響,顏色也大多參考的是照片素材,中間所呈現出的效果自己也不是特別滿意,如何更好組織宜家中的元素也讓我比較糾結。這種情況下,老師對我的引導讓我對於大衛·霍克尼也有了新的理解,不僅僅是從外形,畫面中顏色的組織關係也讓我有所啟發,最一開始突破的是畫面左下灰色的沙發,我放棄沙發原本的顏色和褶皺,畫成大片的亮白色,陰影處也嘗試降低明暗度,從色相方面入手,這麼做似乎找到了某個突破口,這樣一來其他的人物和物品就顯得不夠和諧,我不再按照照片本身所呈現的客觀的顏色來畫,而是為了達到某種感覺而尋找更加符合的顏色關係。如霍克尼的這兩幅作品,牆面上的所有顏色雖然看起來似乎很花,但上面集合了窗外,窗框和地面的顏色。近處紅色的花朵和遠處的花瓶相同,而綠色的枝葉又成為花瓶的陰影。讓我注意到畫面中所出現的一切元素也不是一定要在顏色中區別開的,我也試著用一種顏色和元素產生一些聯繫。雖然依舊對顏色關係把握並不到位,但通過這次畢業創作和對霍克尼的進一步了解,讓自己對畫面元素的選擇和判斷有新的感受,不同於日常的寫生,我也會在日後進一步的嘗試和學習。
最終完成的作品:
對於宜家創作的紀錄到此算是對自己的一個總結,但我想這是過程的一部分,通過這次創作,我想在接下來,對色彩的組織和主觀的處理會進一步進行探索。不僅僅是以宜家裡的元素為載體。
作者簡介
李仲舒,遼寧大連人,中央美院造型專業油畫系。
現為Coosi Studio合作畫師。
sefd
TAG:COOSIDE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