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大快朵頤時,請先明體質辨性味|靠譜中醫說
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在這裡,小編針對夏季常見果蔬的中醫認識進行了歸納總結,希望為大家日常健康食用提供幫助。
首先,請大家先明確兩個原則:
1.
宜食當地當令果蔬
孔子說:「不時不食」,意思就是說不是當季的東西,不要去吃,飲食要順應四時。天生萬物以養民,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隨著時令生長的果蔬最為飽滿,雖然通過現代栽培技術可以吃到其他季節生長的果蔬,但是往往只有其形而已失其神。飲食不能只為了嘗鮮,吃得放心、吃得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2
明體質,辨性味
盛產果蔬的夏季是一個可以大快朵頤的好機會,但是也要「食之有道」,中醫認為果蔬也分為寒涼、溫熱兩大類,體質不同的人適宜吃的果蔬是不一樣的。夏季吃時令果蔬,體質和性味要「門當戶對」。
一般來說,實熱體質的人夏天代謝旺盛,出汗多,經常臉色通紅、口乾舌燥、易煩躁、容易便秘,可以適當吃一些寒涼性的果蔬。而虛寒體質的人基礎代謝率低,體內產生的熱量少,四肢即便在夏天也是冷的,很少口渴,不喜歡接觸涼的東西,包括進空調房間等,這類人應該多吃些溫熱性的果蔬。
那麼,哪些果蔬是寒涼的,哪些又是溫熱的呢?
寒涼果蔬舉例
苦瓜,味苦,性寒,《本草綱目》稱其有「清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益氣壯陽之功」,《隨息居飲食譜》記載:苦瓜「青則苦寒滌熱,明目清心,熟則養血滋肝,潤脾補腎」。
苦瓜以瓜肉、瓜瓤味苦而得名,有趣的是它有一種「不傳己苦與他物」的特點,不論與什麼食材同炒同煮,不會把苦味傳給對方,所以有人說苦瓜「有君子之德」,被譽之為「君子菜」。
冬瓜,性味甘淡偏涼,有清熱利尿化痰之功,《隨息居飲食譜》言:「冬瓜能清熱,養胃生津」。而且冬瓜還是減肥妙品,《食療本草》指出:「欲得體瘦輕健者,則可長食之;若要肥,則勿食也。」廣府名菜冬瓜盅簡直是抵制不了美食誘惑,又想著減肥的妹子們的福音。
除了飲食以外,冬瓜還有妙用,《千金方》提到,治夏月生痱子,可取冬瓜切片,搗爛塗抹在局部皮膚上。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長痱子了。
黃瓜,是由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中原的,稱為胡瓜,後趙皇帝石勒忌諱「胡」字,漢臣襄國郡守樊坦將其改為「黃瓜」。黃瓜肉質脆嫩、汁多味甘、芳香可口。《本草求真》記載,黃瓜「性味甘寒,服此除熱利水」,《日用本草》說它「除胸中熱,解煩渴,利水道」,《陸川本草》言其「治熱病身熱,口渴,燙傷」。
西瓜,王孟英《隨息居飲食譜》中寫道西瓜性味甘寒,可以清肺熱、解暑熱、除煩止渴、醒酒涼營,治各類火毒實證均有療效,故又稱其為天生「白虎湯」(白虎湯為漢《傷寒論》方,能清熱生津,解渴除煩)。所以諺云:「熱天吃西瓜,有病不用把葯抓」。
古往今來,許多文人雅士啖食西瓜之時,還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詞。像愛國詩人文天祥的《西瓜詩》中道:「拔出金佩刀,斫破碧玉瓶,千點紅櫻桃,一團黃水晶。下咽頓消煙火氣,人齒便有冰雪聲。」將切西瓜的動作、啖瓜的情景描繪得惟妙惟肖。
哈密瓜,是新疆的代表水果之一,其味香甜,深受人們喜愛。《本草綱目》中說它具有「止渴、除煩熱、利小便、通三焦團壅塞氣、治口鼻瘡」之功效,可治發燒、中暑、口渴、小便不利、口鼻生瘡等癥狀,如果常感到身心疲倦、心神焦躁不安,或是口臭者食用之,都能清熱解燥。
清初河西走廊的哈密瓜還是皇家貢品,張寅之《西征紀略》載:「路逢驛騎,進哈密瓜,百千為群。人執小兜,上罩黃袱,每人攜一瓜,瞥目而過,疾如飛鳥。」如此氣勢,足與唐玄宗時萬里飛馬貢荔枝的盛況相媲美了。
溫熱果蔬舉例
桃子,人們總是把桃作為福壽祥瑞的象徵,在民間素有「壽桃」和「仙桃」的美稱。《隨息居飲食譜》中論述桃子性味甘酸溫,可以「補血活血,生津滌熱,令人肥健,好顏色。」藥王孫思邈稱其為「肺之果」,說 「肺病宜食之」,《飲膳正要》中也論述其可利肺氣,止咳逆上氣。
楊梅,是南方夏季常見水果,除了可以直接食用,還可以用來泡酒,風味十分獨特。《食療本草》中論述其性溫,可調腹胃。《隨息居飲食譜》中論述其性味酸甘溫,宜蘸鹽少許食用,可以解酒止渴,活血,消痰,清腸胃。
荔枝,「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荔枝以其甘甜細滑的口感,鮮艷的色澤,晶瑩剔透的果肉,成為嶺南水果中的上品,滿足了貴妃、君王的口腹之慾,也讓文豪蘇軾為之傾倒——「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隨息居飲食譜》中論述荔枝性味甘溫而香,可填精充液,益心養肝。《本草綱目》記載,荔枝有「補脾益肝、生津止呃、消腫止痛、鎮咳養心」等功效。但荔枝性熱,多食易上火,智慧的人們發現食用荔枝後飲用少量淡鹽水,就不容易上火了。這就是中醫講的「引火歸元」呀!
龍眼,是南方一種佳果,《日用本草》言其能「益智寧心」、《滇南本草》載其可「養血安神」,《隨息居飲食譜》謂龍眼能「大補氣血,力勝參芪」,用於「衰羸老弱」,「產婦臨盤,服之尤妙」。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食品以荔枝為貴,而資益則龍眼為良」,可見對龍眼的倍加推崇。
以上只是小編舉的一些夏季常見時令果蔬,要吃的健康,一定要「明體質,辨性味」,「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根據自己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果蔬才是最有益的。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