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勤政帝要做改革家,雍正劍指康熙的不足,又砍向千百年的一大惡俗

勤政帝要做改革家,雍正劍指康熙的不足,又砍向千百年的一大惡俗

向敬之

雍正皇帝以勤政出名,在位十三年殫精竭慮,即便新春大年初一也是忙碌政務,堅守在工作崗位上。

清末民初的明清史大家孟森說:「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清史講義》第二編第三章)

清世宗雍正皇帝又是一個了不起的改革家。自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即位伊始,他就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有人會問,他剛承統改革了什麼?胤禩、胤祥、馬齊和隆科多出任總理事務大臣,為清朝前四位皇帝所未有,可視作雍正帝上台後的第一項政治體制改革。

勤政帝要做改革家,雍正劍指康熙的不足,又砍向千百年的一大惡俗

雍正帝

他自許「俯仰不愧天地,褒貶自有春秋」,幾乎對康熙留下的各項制度進行更革,同時推行一系列改革,如密建儲君、修訂大清律例、攤丁入畝、耗羨歸公、養廉銀、士民一體當差、改土歸流、興辦直隸營田、試辦八旗井田、改革旗務……他從康熙手中接過一個吏治混亂、國庫空虛的政權,交給乾隆一個制度嚴明、國力強盛的國家,以一系列重大改革改善民生,探索社會發展的新路徑。

這些改革,根本上是富強國力之舉。雍正二年,他已將康熙朝遺留的虧空基本追繳完畢。因而,他特地在內閣之東,設置了一個封樁庫,「凡一切贓款羨餘銀兩,皆貯其內,至末年至三千餘萬,國用充足」(昭槤《嘯亭雜錄》卷一)。而各省上繳的糧米隨漕而入,全國糧倉充實,「積貯可供二十餘年之用」。

日本東洋史學家、京都大學名譽教授佐伯富高度讚賞:「諺語云『王朝基礎多奠基於第三代』,雍正帝正是清入關後第三代君主,有清二百數十年的基礎盤石,即為雍正所奠定。」(楊啟樵《雍正帝及其密摺制度研究》佐伯富序言)

國庫充盈,夯實清朝,是皇帝的底氣、國家的實力,也是雍正的努力。

勤政帝要做改革家,雍正劍指康熙的不足,又砍向千百年的一大惡俗

康熙劇照

他之所以要這樣做,他在雍正八年二月丙辰,曾有一句話說得一針見血:「數十年內,日積月累,虧空貪婪之案,不可勝數。」(《清世宗實錄》卷九十一)直指康熙統治後期吏治廢弛所導致的各種社會弊端。

與此同時,雍正還幹了一件更讓無數百姓感激涕零的大事——他廢除了存續數千年的賤籍制度!

賤籍,即所謂賤民,不在社會底層的士、農、工、商四民之列。樂戶(樂人)、惰民(胥役)、世仆(又稱伴當,俗稱細民)、蜑戶(漁民)、丐戶(乞丐)等,他們匍匐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世代相傳,雖非奴隸卻比官家奴役的命運更低賤。

明末大文人沈德符在《敝帚軒剩語·丐戶》中寫道:「今紹興有丐戶者,俗名大貧,其人非丐,亦非必貧也。或雲本名惰民,訛為此稱。其人在里巷間,任猥下雜役,主辦吉凶及牙儈之屬,其妻入大家為櫛工,及婚姻事執保監諸職,如吳所謂伴婆者……男不許讀書,女不許纏足,自相配偶,不與良民通婚姻。即積鏹巨富,禁不得納貲為官吏。」

賤民只能內部婚配,一般不能和普通民眾通婚。他們是戴罪之身,從先輩那裡被圈定了賤民的身份,他們的子孫也得承襲下去。

國家向全國學子推行科舉制度,他們也沒有資格參加,失去了成為國家公務員的機會。

在封建專制的國家機器下,賤民是沒有機會改變被侮辱被損害的命運的。

成書於民國的《清稗類鈔》專辟第十一冊寫清朝戲劇、優伶、娼妓、胥役、奴婢、盜賊、棍騙、乞丐,寫形形色色只有屈辱而沒有尊嚴的所謂賤民。如《優伶類》寫「伶人畜從」:「京師伶人,輒購七八齡貧童,納為弟子,教以歌舞。身價之至巨者,僅錢十緡。契成,於墨筆劃一黑線於上,謂為一道河。十年以內,生死存亡,不許父母過問。」

勤政帝要做改革家,雍正劍指康熙的不足,又砍向千百年的一大惡俗

樂戶

十緡,即十吊錢。這是一個優伶學徒的最高身價,其他更低賤,如同商品買賣後毫無親情可言。天子腳下的優伶且如畜生般生存,不遑論外地賤民的更不幸。

雍正即位後,賤民有限的春天來了。

王炳照、徐勇主編《中國科舉制度研究》有言:「凡籍有良賤,四民為良,奴僕及娼優隸卒為賤。山西、陝西之樂戶,江南之丐戶,浙江之惰民,皆於雍正元年、七年、八年先後豁除。賤籍如報官改業後,已越四世,親支無習賤業者,准其應考、出仕。其廣東之蜑戶,浙江之九姓漁產,皆照此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以禮觀書 的精彩文章:

康熙嚴防內閣擅權,積極探索新路徑,沒料到得意一筆激化九子奪嫡

TAG:以禮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