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布衣詩人何白

布衣詩人何白

雁盪山系列文章(之十三)

布衣詩人何白

王志成

國畫《丹霞山》(趙立樂畫)

何白(1562—1642),樂成金溪人,字無咎,讀書丹霞山下,人稱丹霞先生,別號丹邱生,晚年號鶴溪老漁。何白一生布衣,生平事迹一直未考定,他客居南京、蘇州等情事,今人說法不一。

何白年幼時,隨父親遷居溫州。何白年少時已擅長寫詩,萬曆十五年(1587),何白26歲,武陵龍膺任溫州府學教授,對何白的才華十分賞識。據錢謙益《列朝詩集》丁集《何白小傳》記載:「龍君御(即龍膺)為郡司理,異其才,為加冠,集諸名士賦詩而醮,為延譽于海內,遂有盛名。」何白曾與龍膺、王季中等人結成「白鹿社」,唱和永嘉(今溫州市)。萬曆十七(1589)年,何白28歲,龍膺遷升國子博士,何白跟隨龍膺,經常寄居在南京項季輿家,和當時詩壇上的王世貞、吳明卿、陳繼儒等名士有交往。據光緒《樂清縣誌》記載:「陳永嘉(永嘉縣令陳景湖)移官長洲(今江蘇省吳縣),招(何白)至吳中。」蘇州虎丘詩會,時何白31歲,以最幼之年奪冠,詩名大熾。李維楨在《汲古堂集序》中稱其「以吳越布衣中無輩,諸人口嘩而心服者半」。

何白手跡

何白《汲古堂集》收有七律《淮陽歸興》一詩(見《汲古堂集》,另見清初沈德潛所編《明詩別裁集》,詩題為《淮上歸興》,淮上即揚州,未知沈氏所據何本?):

淮泗秋風動地來,月明如水雁聲哀。

南經伍員吹篪市,北眺曹公較弩台。

歸路漸香菰米飯,佳期已負菊花杯。

愁聞烽火連東北,極目浮雲黯未開。

淮陽是今江蘇省淮安市的別稱,明朝李攀龍有《送趙戶部出守淮陽》詩(見《中國古典詩詞地名辭典》第732頁)。詩中「淮」指淮河,流經安徽省和江蘇省;「泗」指今泗河,源於山東省泗水縣陪尾山,流經江蘇入淮河。伍員吹篪典故出於元朝李壽卿所作雜劇《說鱄諸伍員吹簫》。伍子胥父伍奢、兄伍尚被楚平王所殺,伍員投奔吳國,與孫武輔佐吳王闔閭伐楚,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吳王夫差伐越,越國求和,伍員諫不可,夫差逼伍員自殺。篪,簫。《說鱄諸伍員吹簫》以上述伍子胥史事敷衍而成。「伍員吹篪」,事在蘇州。「曹公較弩」事在安徽(見廣東人民出版社徐成志編著的《中華山水掌故辭典》第299頁)。東漢末年,曹操因為手下北方兵不黯水戰,在合肥城外淝河之濱,築高台教弓弩手射仿造的孫吳艦船。曹操教弩台在今安徽省合肥市淮河路東段,高約5米,面積3700平方米,教弩松蔭是廬陽八景之一。這首詩作於何白客居江蘇期間,極寫世道不寧,漂泊異鄉的失落和無奈。

萬曆二十四年(1596)春,何白應湖北鄖城縣令馮元成邀請前往作客。同年夏天,應李洞南、沈華石兩縣令邀請,在竹山、竹溪、房縣等處遊歷將近一個月。何白《望故鄉》一詩(見《山海風》第290頁,選自《汲古堂集》),語言平易,思路精巧,為人稱道:

白雲東海至,知是故鄉來。我住容成洞,門當子晉台。

家人應望遠,旅客未言回。目極門前路,江花落更開。

溫州市

萬曆二十七年(1599)冬,何白從溫州積穀山麓遷居今溫瑞塘河白鹿洲一帶築山雨閣。萬曆三十二年(1604),何白應縉雲鄭昆岩邀請,入鄭昆岩幕府(官僚們為要辦理朝廷賦予的各項事宜,又沒有相應的官派人員,就自己徵召幕僚,幫助處理,稱為幕府),在榆關(今陝西榆林)住了一年多,校《由庚堂集》,修《榆林志》。鄭昆岩有意向朝廷推薦何白,何白沒有接受,辭歸杜門讀書著述。詩中「容成洞」「子晉台」都是山雨閣附近景物,據此,可以斷定本詩寫於赴鄭昆岩幕府離家期間。

詩中所寫的容成洞在溫州華蓋山,傳說黃帝時容成子在此修鍊(見《龜山白玉經》),是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中的第十八小洞天。王十朋說,子晉事迹在溫有三,二在樂清,又一在溫州,即今日溫州甌海區渚浦東村之南的吹台山,在山雨閣附近。何白在《與陳眉公書》中,描述山雨閣的環境和自己的心情說:「移家東渚,行三溪之匯,背郭十里而遙。前有子晉之台,笙鶴時下,後枕子真之嶼,丹灶猶存,每企先民高逸之風,頗協長林豐草之趣。」這首詩首聯、頷聯寫從白雲想到故鄉,頸聯換了角度,想像家人盼遊子歸來,尾聯結於鄉思鄉愁。何白曾經游燕市、溯楚江、登元岳、入八閩,足跡幾乎到過半個中國。有豐富的閱歷、開闊的胸懷,才能有此平平中見其不平的佳制。

何白晚年有《嘗新稻作》(見《山海風》第290頁,選自《汲古堂集》):

平疇雲水淡湖濱,颯颯湖風吹葛巾。

雨外香稉喧野碓,夜深斗酒勞比鄰。

共憐衰鬢殊非故,豈料餘生更食新。

自向法王參四偈,空中鳥跡幻中身。

溫州樂清一帶鄉俗,七月稻熟,開鐮之前吃新米飯和時令菜肴瓜果,叫「嘗新」,也叫「吃新」。葛巾指頭巾,何白布衣詩人,故以葛巾自況。法王指佛,《法華經·譬喻品》:「我為法王,於法自在。」偈是梵語偈陀的略寫,佛經中的唱詞,必定四句,所以叫「四偈」。幻中身說人生如鳥兒掠過一樣,短暫而空幻。這首詩寫於詩人返鄉居住在溫州南郊山雨閣著述之時。何白一生歷經嘉靖、隆慶、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六個朝代,飽經風霜,老而彌堅。不同凡響的閱歷,自有不同凡響的表達。以家常熟語描寫食新鄉俗,抒發古稀之年隱居閑適的生活情趣;輕快的節奏,恬淡的心境,反映了布衣詩人參透人生,享受人生的生活姿態。

國畫《何白》(周方德畫)

何白一生布衣,放浪天涯,王錫瓚《汲古堂集敘》說,「汲古詩有雄視一代之概」,清朝永嘉人鄭應曾在《何丹丘先生傳》中贊何白「文士精靈,當與千秋俎豆,永垂不朽矣(見《山海風》第134頁,系清朝康熙二十九年鄭應曾為重刊何白《汲古堂集》所寫的傳記,以手抄本藏於溫州圖書館」)。何白於崇禎十五年(1642)病逝,葬永嘉瞿溪(今屬溫州市),所作詩文輯為《汲古堂集》及續集(《汲古堂集》含《山雨閣詩》)。

何白曾六游雁盪,所作《雁山十記》可與李孝光的《雁山十記》相媲美;何白的七古《靈峰洞烹龍湫頂新茶歌》,是描寫中國茶道最美的茶歌之一。何白家富藏書,詩、書、畫和所描寫的茶道是雁盪山寶貴財富。

(見《樂清人文史話》第151頁,有修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海游吟 的精彩文章:

隱逸詩人李孝光

TAG:心海游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