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農為本,向全中國億萬農民同胞致敬
在《鹽鐵論,一場影響中國千年的會議》中,我們簡單介紹了鹽鐵會議的歷史背景,下面開始介紹鹽鐵論第一章,本議。
惟始元六年,有詔書使丞相、御史與所舉賢良、文學語。問民間所疾苦。
始元,漢昭帝劉弗陵的年號。始元六年,也就是公元前81年,這時候劉弗陵多大呢?劉弗陵(前94年-前74年),小皇帝這時候只有14歲,也就是說,不管事。國家大政主要由四名託孤大臣來管,準確的說,應該是五名,分別是霍光(大司馬大將軍)、金日磾(車騎將軍)、桑弘羊(御史大夫)、上官桀(左將軍),以及丞相田千秋。
經過漢武帝時期的連年征戰,國家消耗大半,民不聊生。霍光和桑弘羊在政見上不對付,正好借著民間疾苦的風,推舉了各地的賢良文學60多人,進京開會(懟桑弘羊)。這個會,就類似於政治協商會議。賢良文學,就是政協代表。這些代表中,除了學富五車的儒士,應該還包括地方豪強大賈(也就是資本家)所派出的代表。從後面的論戰中,我們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一邊是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一邊是政協代表。會議核心思想,問民間所疾苦,巨大的橫幅掛在會場中央。與會代表紛紛入場,席地而坐,互相寒暄後,話不多說,直奔主題展開了辯論。
文學對曰:竊聞治人之道,防淫佚之原,廣道德之端,抑末利而開仁義,毋示以利,然後教化可興,而風俗可移也。今郡國有鹽、鐵、酒榷、均輸,與民爭利。散敦厚之朴,成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趨末者眾。夫文繁則質衰,末盛則本方。末修則民淫,本修則民愨。民愨則財用足,民侈則饑寒生。願罷鹽鐵、酒榷、均輸,所以進本退末,廣利農業,便也。
政協代表們毫不客氣,直指以桑弘羊為代表而大力推行的鹽鐵、酒榷、均輸等國家大政方針。我們先來理解一下文學們的這段話。
文學們說:我們聽說啊,治國安民之道,主要在於禁絕驕奢淫逸的源頭,廣開禮樂道德的教化,抑制商業這種不擇手段的追逐利益,以仁義引導百姓,不要整天讓大家眼中只有利益和金錢,這樣才能興禮樂教化,民風淳樸。現在國家自己來經營鹽鐵,白酒專賣,設均輸低買高賣賺取差價,這是與民爭利。上行下效,國家這樣搞,就是以身作則的教育百姓,一切向錢看,只要賺到錢,就是好貓,人民失去敦厚,一個個變得貪鄙。大家都不種地了,紛紛趨向更賺錢的商業。外表太華麗,本質就會衰敗,大家都追逐商業的暴利(末利),農業就會被拋棄(農為本)。大家以追逐商業利益為最高目標,就會不擇手段,驕奢淫逸。只有回歸小農經濟,自給自足,人民才能質樸。人民簡樸敦厚,有人種地,才能保證財用富足。都不種地了,都去搞商業了,吃什麼呢?所以我們大老遠的從全國各地趕來,就是真誠的建議朝廷,廢除鹽鐵、酒榷官營,以及均輸政策,只有國家倡導以農為本,抑制商業末利,才是妥當的啊。
這段話很長,主要有以下幾個重點:
一、上行下效,以國家身份來搞商業,這是在用實際行動告訴百姓,商業很賺錢,商業是個好東西。
二、商業輕鬆,又比農業賺的錢多,種地累死累活,一年到頭,還沒有打工做點小生意賺錢,誰還願意種地呢?沒人種地,大家吃什麼呢?
三、大家言必稱利,一個個眼裡只有錢,淳樸敦厚的民風一去不復返。唯利是圖,沒有仁義道德和底線,為了錢不擇手段,社會風氣敗壞,造成社會不穩定因素。
四、基於以上原因,建議朝廷廢除鹽鐵官營等政策,不要與民爭利。
應該說,文學們的前三個論點,都是十分正確的,第四個論點,有爭議。先說下前三個論點。上行下效,這是一個亘古不變的道理,國家提倡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人民就會淳樸,國家提倡一切向錢看,人民就慢慢喪失道德底線,唯利是圖。農業的產出是線性的,可確定的,不會有暴利。商業的產出是非線性的,跳躍性的,投機倒把,一年不開張,開張吃一年。種地累,臟,苦,賺錢少。商業輕鬆,乾淨,賺錢多。有這種好事,誰還願意種地呢?
一個很著名的案例,就是管仲買鹿。管仲把齊國治理得很好,征服了許多割據一方的諸侯國,輔助齊桓公稱霸中原。可楚國不聽齊國的號令,如何征服楚國呢?當時,齊國有好幾位大將軍紛紛向齊桓公請戰,要求率重兵去打楚國,以兵威震懾楚國稱臣。但擔任相國的管仲連連搖頭,說:「齊楚交戰,旗鼓相當,夠一陣拼殺的。一則我們得把辛辛苦苦積蓄下來的糧草用光,再有齊楚兩國幾萬人的生靈將成為屍骨。」一番話把大將軍們說得啞口無言。管仲說完,帶大將軍們看煉銅去了。他們不知道管仲有何妙計征服楚國。
一天,管仲派一百多名商人到楚國去購鹿。當時的鹿是比較稀少的動物,僅楚國才有,但人們只把鹿作為一般的可食動物,二枚銅幣就可買一頭。管仲派去的商人在楚國到處揚言:「齊桓公好鹿,不惜重金。」楚國商人見有利可圖,紛紛加緊購鹿,起初二枚銅幣一頭,過了十幾天,加價為五枚銅幣一頭。楚成王和楚國大臣聞知後,頗為興奮。他們認為繁榮昌盛的齊國即將遭殃,因為十年前衛懿公好鶴而把國亡了,齊桓公好鹿是蹈其覆轍。
他們在宮殿里大吃大喝,等待齊國大傷元氣,他們好坐得天下。管仲卻把鹿價又提高到四十枚銅幣一頭。楚人見一頭鹿的價錢與數千斤糧食相同,於是紛紛放下農具,做獵具奔往深山去捕鹿。連楚國官兵也停止訓練,陸續將兵器換成獵具,偷偷上山了。一年間,楚地大荒,銅幣卻堆積成山。
當楚人回過來神,想用銅幣去買糧食時,卻發現沒人種地了,無處買糧食。管仲已發出號令,禁止各諸侯國與楚通商買賣糧食。這樣一來,楚軍人黃馬瘦,大喪戰鬥力。管仲見時機已到,即集合八路諸侯之軍,浩浩蕩蕩,開往楚境,大有席捲之勢。楚成王內外交困,無可奈何,忙派大臣求和,同意不再割據一方,欺凌小國,保證接受齊國的號令。管仲不動一刀,不殺一人,就制服了本來很強大的楚國。
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很清楚的看到,古人士農工商的排序,是完全有道理的。農為第一產業,工為第二產業,商要排到第三產業。越往後的產業雖然越賺錢,但卻要以前面的產業作為基礎,一但基礎丟了,國家就會很危險。同樣的事情,在當今社會也在上演。
美國的媒體大力宣傳,美國的大財團們看好中國的經濟發展,在中國大肆購買商品房,投資中國房產。中國的精英們也適時在電視媒體上發表專家評論,房地產業是中國的首要支柱產業,能拉動中國經濟發展。我們要經營城市,加速城市化進程。
於是中國的房價一步三跳直往上竄。幾年間,各地政府紛紛圈地賣地,全民瘋狂炒房,企業不搞實業搞房產投資。賣火腿腸的,手機的,空調的,零售的,但凡是個像樣點的企業,沒有不投資房地產的。
良田,勞力,鋼筋,水泥都變成了一幢幢閑置的空房子。廣大農民失去土地,流離失所。房價一飛衝天,廣大人民沒有房屋安居樂業。為了一個房子,幾代人背上沉重的包袱,喪失了生活的樂趣,成為了還債的奴隸。
房地產,完全脫離了蓋房賣房的事,已經變成了事實上的金融產業。現在人都不叫買房,而叫炒房,因為它本質上,跟炒股票並無兩樣。只不過因為房子事關國計民生,又與銀行按揭掛鉤,騎虎難下,才造成只能升不能跌的怪相。
如果炒股也能銀行按揭,綁架銀行,相信股市也很難下跌。全民炒房,沒人搞實業了,弄的國將不國,這才有了房住不炒。可見,農工商,各有各的地位,比例必須協調好,否則就會走歪。
當前中國不光面臨房住不炒問題,同樣也面對著農業問題。因為工業商業要比農業賺錢的多,農民外出打一個月的工,比種地一年收入還多,為什麼還要種地呢?
現在農村種地的,基本上都是婦女和老人,年輕人已經沒有幾個會種地的了。年輕人整年在外打工,農忙時回家務農幫忙,也是因為家裡有老人催,等到老人們都走了以後,年輕人還會回家種地么?顯然不可能。
當前,中國農業面臨以下幾大難題:
一、年輕人都不會種地了,當老一輩農民走後,誰來種地?
二、種地不賺錢,打工一個月,勝過種地一年的收成,誰還願意種地?
三、耕地紅線名存實亡,土地板結,不用化肥很難高產,轉基因種子污染土地,以後在哪種地?
沒地可種,沒人種地,以後吃什麼?大家之所以能夠安心的坐在寫字樓里上班,是因為你知道,用打工賺的錢可以買來吃的。當哪天像楚國一樣買不來糧食的時候,相信沒有人能夠坐的住,社會必然要亂。
農業現代化,大規模生產,能夠解決農業問題么?應該說只能解燃眉之急,或者說,這並不是一個很好的辦法,頂多算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就像美國搞轉基因,他們自己不知道轉基因對人體以及土地的危害嗎?顯然他們是知道的。但是他們不會種地,也沒人願意種地,只能搞搞轉基因,大規模生產,才能解決一時的吃飯問題。
大規模機械化生產,必定躲不開大量的化肥,農藥,除草劑等一系列現代化手段,這些手段雖然能夠保證產量,卻完全無法保證質量。轉基因不用說了,對人體和土地都有著不可逆轉的傷害。
哪怕自然種子,大規模生產也是有待商榷的。這種靠化肥,農藥,除草劑種出來的糧食,與自然狀態下種出來的糧食,截然不同。我們形容一個人會說,這個人有形無神,糧食也一樣,化肥農藥種出來的糧食,徒有其表,而無其質,用中醫講,叫沒有氣。
現在一說氣,很多人覺得很玄,不科學。中醫其實一點也不玄,而科學也並不是真理。最簡單的,很多老人都會說,現在的豬肉沒豬肉味了,雞蛋也不香了,又找不到原因,最後歸結為以前一年才吃幾次豬肉和雞蛋,現在天天吃,肯定不香了。其實根本不是吃的多了,而是確實不香了。只有表,沒有質,只有形,沒有氣,所以不香了。
為什麼現代人的體質越來越差,一方面是因為空氣污染,電子污染,輻射污染越來越嚴重。另一方面是因為,雖然數量上糧食越來越多了,但質量上卻越來越差,再多的量,也無法彌補質的缺陷。
國家為什麼對雜交水稻如此重視?因為在轉基因不可選的情況下,面對嚴峻的農業問題,雜交水稻是一個相對更優的選項。雜交水稻與轉基因有著本質區別。轉基因,以人的意志強行改變大自然的意志,這本身就是逆天的。人是不可能發明出比大自然更完美的系統的。轉基因糧食自帶除草殺蟲技能,所以動物自然狀態下是不吃轉基因糧食的,因為有毒,沒有氣。
雜交水稻沒有以人的意志改變大自然的意志,種子還是自然的種子,基因還是大自然設定好的原始程序,氣也還是大自然的那個氣。人們只是認識自然,利用自然,一切還是盡量的本於自然。
即使如此,農業問題依然很嚴峻。農民干著最苦最累的活,賺著最少的錢,很顯然,這是不可持續的。古代,統治者為了將農民固定在土地上,會用各種戶籍政策,經濟手段,限制農民的自由,也就是說,作為農民,必須老老實實種地。
可是傻子都知道,種地不是個好活。為什麼農民拼了命都想進城,不願意當農民,都以有一個城市身份為終身奮鬥目標而前赴後繼。這是上千年,根植於農民基因里的本能,為了擺脫這種出力不討好的身份。
鄉村振興戰略,一方面是因為城市發展速度放緩,以農村發展帶動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從更深層面來說,是要把這麼多年的發展紅利,輸送到農村,輸送給農民。
建國初期,因為工業落後,為了造核武器,不挨打,為了有一套完整的工業體系,我們用糧食換技術,換工業,以便能夠在世界上站得住腳。我們的農民任勞任怨,勞苦功高。
誰是最可愛的人?是我們的農民同胞。他們干著最苦最累最不賺錢的活,為了我們的國家,為了我們的人民。現在,國家富強了,理應振興鄉村讓我們的農民富起來,這是這麼多年以來欠農民的。
唯有鄉村振興了,農民富裕了,才會有人種地。有人種地,全體中國人才能安心發展工商業,有了工商業的發展,才有能力推行一帶一路的歷史發展機遇,如此,華夏民族的偉大復興,才有可能實現。
現在,很多城裡人見到農民進城務工,會投去異樣的眼光,甚至為這個群體起了一個名字,「農民工」。這是對農民同胞深深的傷害。也許他們的穿著顯得異樣,甚至沾染了一些灰塵,會讓這些養尊處優的城裡人覺得「臟」。
但是,那並不是農民同胞的本意,他們只是因為對國家的無私奉獻,選擇了最臟最累的活,他們只是因為國家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需要慢慢來解決,才不得不忍受著臟與累。華夏民族偉大復興的路上,農民功不可沒,在此,向全中國億萬農民同胞致敬。
以農為本,是亘古不變的道理。農業問題,是國家的重中之重。正是基於以上分析,賢良文學們將矛頭直指桑弘羊的鹽鐵政策。為漢武帝立下汗馬功勞,為華夏民族擊敗匈奴而功不可沒的桑弘羊,面對賢良文學們的咄咄逼人,會有怎樣的答辯呢?我們下回分析。
尊道而貴德
防失聯小號,請速點關注。
TAG:正道正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