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她,國家英雄,卻因無緣金牌遭舉國捧殺

她,國家英雄,卻因無緣金牌遭舉國捧殺

炎炎夏日,游泳是波叔最愛的健身項目。當然,游累了趴在泳池邊看兩眼美女也是有的。

遙想當年大學游泳課上,看到清一色妹紙穿著連體泳衣站成一排,內心還是有點小激動的。

話說,當年封建保守的中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女子游泳運動的?

粗算一下,算是上世紀20年代末,不過當時的人們對女性游泳的認識還停留在「大姑娘洗澡」上。

一個歷史性轉變,發生在1933年前後。

全國各地都在建設全民游泳館,「逢女性游泳當天,全市為之觸動,大有萬人空巷的態勢,但直到下午,才先後有四人入內」。

為什麼?

因為當時中國出了一位傳奇美女游泳健將——楊秀瓊。

民間有云:

聽戲要聽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游泳要看美人魚。

十五芳齡,一戰成名

1918年,楊秀瓊生於廣東東莞,天生有游泳的天賦——「腳極大,逾於常人……故游泳甚速」,不僅學得快,並且游得極好。

10歲那年,楊秀瓊跟著父親遷居香港。接下來的六年,是她人生巔峰時刻。

12歲,奪得全港游泳大賽50米和100米自由泳冠軍;

14歲,再次獲得全港游泳大賽50米和100米自由泳冠軍;

1933年,15歲的楊秀瓊代表香港參加民國第五屆全國運動會,包攬了女子游泳項目的全部金牌——50米自由泳、100米自由泳、100米仰泳、200米蛙泳4項冠軍,並與同伴合作取得200米接力冠軍。

這次運動會,也是第一次把女子游泳列為正式比賽項目。據說當時很多清末遺老拄著拐棍兒進場館,見到女子運動員穿著泳裝出場,頓時慌忙離座退場,喃喃自語:「罪孽!罪孽!女子洗澡,還招人來看,真是人間不知有羞恥事。」

自此一戰成名,轟動全國。就連當時國民黨政府行政院秘書長褚民誼都親自為她駕馬車。

這位褚民誼也是個有故事的人,堪稱汪偽政府的第四號人物。在任期間大力提倡兒童體育運動, 弘揚國術,鼓勵大家踢毽子,放風箏,練武術,人稱「三子秘書長」(踢毽子、放鷂子、做戲子)。他還有一個癖好,喜歡在全國運動會上給女運動員大腿上擦「舒經活絡油」……

國家英雄

1934年,第十屆遠東運動會在菲律賓馬尼拉召開,參加國有中國、日本、菲律賓、越南、印度尼西亞,是全球最早的洲際國際比賽。

楊秀瓊一人摘得3塊金牌、1塊銀牌,在200米接力中,中國隊前3棒遠落後於日本隊,她游最後一棒奮力猛追,贏得冠軍。

這次運動會上,中國隊除足球冠軍外,餘下金牌都是楊秀瓊一個人拿的。

當時《良友雜誌》將這位年僅16歲的女孩兒,和宋美齡、胡蝶登人一起列入十大「女性標準」之一,而且還是C位,評語是「入水能游」。

風度雍容華貴,雙眸明亮,性格爽朗。穿玉色衣服,赤足趿高跟拖鞋,身軀健壯,遠望如希臘女戰士,言談和藹,含南國風味,十分可親。

一時間,楊秀瓊成為政界、商界和文化界的寵兒,不僅身材健美,人又長得漂亮,於是新潮的記者便按照國外體育界的傳統給她起了個「美人魚」的稱號。

結果還引起民國公知的一頓反駁:

我們的社會,究竟還是不三不四的社會,女子雖有的已經跳出了囚牢,但依然脫不了奴化玩化的地位。所以同樣的選手,女子所獲的頭銜,什麼「魚」啊「蝦」的,這是榮譽呢,吃恥辱?——《歡送全運會女選手們》,《申報》1935年10月20日

跌落神壇

魯迅先生曾說:「這捧了起來,卻不過為了接著摔得粉碎」

1936年,德國柏林奧運會。當時蔣介石為討好希特勒,斥資20萬,派69名運動員參加柏林奧運會,楊秀瓊是僅有的兩名女隊員之一。

雖說是全國第一,但與奧運冠軍相比,成績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楊秀瓊100米自由泳成績是1分23秒,刷新全國紀錄,當年奧運冠軍成績是1分6秒4;她100米仰泳成績是1分37秒,也刷新全國紀錄,而當年奧運冠軍成績是1分18秒9。

但是興奮的國人們對這些完全不知情,總是天真地以為這次去,怎麼著也能拿到塊獎牌回來吧。

結果,楊秀瓊在預選賽就提前出局了。

國內媒體開始各種嘲諷——

漫畫家魯少飛畫了著名的《蛋的時髦》:泳池邊是一個鴨蛋,楊秀瓊濃妝艷抹坐在旁邊(嘲諷楊秀瓊游泳時還塗口紅)。

真真是,眼看她起朱樓,眼看她宴賓客,眼看她樓塌了……

怪誰呢?

自從1934年遠東運動會以後,楊秀瓊的各種社交活動源源不斷:

比如,某處發大水了,要籌款賑災,要用美人魚簽名照片勸捐;

某某游泳館開業了,做個游泳表演,門票二元、三元、五元不等,「萬人爭看美人魚」。

更別提,各路小報每天八卦緋聞男友,今天一個某富商的兒子,明兒一個將軍,後天又是哪個政界名流。

畢竟是一個十六歲的孩子,哪裡應付得了。

訓練懈怠了不說,正在長身體的她食量還很大,曾有媒體透露:

計其早食,盡吐司四塊,火腿兩大片,煎蛋四隻,牛奶麥糊一碗,咖啡一壺……然又嗜白塔油,往往四塊吐司,至少要用白塔油五小碟。

這之後,楊秀瓊歲偶爾出現在比賽場,但已再無作為,19歲便早早嫁人。

她的第一任老公是香港騎師陶伯齡,婚後生活也不是很幸福。

陶伯齡脾氣實在暴躁,

在起初,不過隨便罵罵而已,可是日子久了,漸漸地變本加厲,非但要罵,甚至要打。」

之後又傳出楊秀瓊與汪精衛、潘三省、王姓商人有染,而男方又和有夫之婦搞在一起,最終兩人離婚收場。

1947年,楊秀瓊再嫁華僑商人陳真廣,後移民加拿大,從此銷聲匿跡。

1982年10月,楊秀瓊因病去世,葬於溫哥華本納比海景墓園,終年64歲。

你們家張愛玲奶奶曾說,「出名要趁早」。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

成名當然要趁早,因為無限風光在險峰。但要先準備好。

要明白人紅是非多,紅是脆弱的,朝不保夕的;要想走得長遠,要守得住初心,禁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

登上險峰,意味著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才能不摔下去;要有百倍努力,才能更上一層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波叔很忙 的精彩文章:

行醫23年,他謀殺260多人,仍然有人替他說好話

TAG:波叔很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