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覺得 Sense 8 中映射的社會話題更值得一聊嗎

不覺得 Sense 8 中映射的社會話題更值得一聊嗎

Sense 8《超感獵殺》是一部由Wachowski姐妹編劇導演的現代科幻劇。不得不說Wachowski姐妹的編劇水平之高,利用感官為中心點,突破文化、種族、性別、膚色,用感官作為主要元素將來自於不同文化背景的角色編進同一個故事之中,表達的是人類生存在地球的各個角落,包裹著不同的皮囊,但靈魂同為一體的理念。

作為文化產業從業者,我個人十分喜歡這部劇,因為它也毫不掩飾對這個世界的關注(另外要說的是,這部劇的配樂被我一個個全都下載下來了,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認為配樂給劇集加分至少30%)。雖然預算大到每集900萬美金(5760萬人民幣啊朋友們,《權利的遊戲》早期每集成本600萬美金,後期從第六季開始才平均每集達到了1000萬美金的預算)但這也是Netflix在其作品內容上得一次巨大的飛躍,哪怕第二季結束以後,製作被Netflix叫停,但在粉絲的應援下Netflix依然批准拍攝了一個兩個半小時的完結篇,給了粉絲們一個交代。

故事中8個並列主角,每個都有其獨特的性格和故事,每個人的故事之中又涉及到有爭議的社會話題, 這也是它能吸引到眾多粉絲的關鍵之處。

來,我們逐個捋一下這8個主角身上反映出的話題。

NomiMarks-變性者,變性之前叫Michael。Michael在小時候就意識到自己對自己的性別定位與其生物學性別是不相符的,長大後便遵從自己的內心,做了變性手術並改名叫Nomi,但其母親卻無法接受自己兒子這樣非同尋常的改變。之後Nomi與Amanita因為一本書相戀,Amanita與Nomi一同面對一切困難,兩人的感情堅若磐石。

Nomi的故事線上體現了的話題很明顯- LGBTQ

LGBTQ

LGBTQ話題已經從多年之前的地下話題,變成現在的全球性話題。之前大家普遍對LGBT比較熟知,近年這個群體中也囊括了新成員Q。

(拓展知識小課堂:Lesbian女同性戀, Gay男同性戀, Bisexual雙性戀, Transgender變性者, Questioning自我性別質疑)

Q的普遍定義是個人對自身社會性別質疑。在英文中Sex和Gender的定義有比較明顯的區分。Sex指生物學上的性別,Gender指的是個人對自身在社會之中的性別定位。Sex屬於客觀事實,Gender更多屬於主觀定位。這個區別在中文裡的區別不是很明顯。

劇情中將主角之一設定為LGBTQ群體,除了它本身的社會話題性,我猜想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從自身經歷角度出發,Wachowski兄弟變性成Wachowski姐妹所承受的壓力和輿論。值得欣慰的是,LGBTQ作為大環境下的少數群體,越來越多的人站出來表達自己的取向和身份,從一些國家政府到非LGBTQ人群都逐漸對每個人類個體的獨特性表示尊重和支持,這也鼓舞了其他少數群體去爭取自己在社會中的平等權利。

Wolfgang-原生家庭不幸,父親酗酒,長期虐待他們母子二人,少年時期,的一次爭吵之中,醉酒後的父親企圖再次毆打Wolfgang的母親,並說出了原來自己是父親與自己的母親(也是姐姐)亂論所生,小Wolfgang不願母親活在惶恐之中,便親手殺掉了自己的父親,而他成年後也自我反思,認為父親的暴力性格其實也保留在了自己的血液之中。

原生家庭的道德綁架

在傳統思想之下,原生家庭一直是被認為是歸屬,道德層面上,子女也應該去接受原生家庭。但現實的一個個例子也不停的再對這個概念提出質疑。我記得前幾個禮拜看到了一則新聞,一個14歲的女孩在拍照取證以後向法律機關舉報自己父親吸毒,父親因此被逮捕,此時小女孩兒的母親也早已因為吸毒入獄被判7年。半年後,女孩的父親出獄,登報尋找女兒,女兒發文拒絕再回歸原生家庭與生父一同生活。新聞一出,評論分兩個極端,一方面是覺得女兒應該給父親一個機會,畢竟是生父,而且已經決定改過自新想與女兒重新開始建立情感;另外一方面則認為,父親以吃低保為生,在女兒對他多次勸說後依然聚眾吸毒,如今女兒拒絕接受他作為父親,下場實屬自作自受,在保護自己不被二次傷害的情況下,女兒完全有理由選擇不再接受父親。

個人覺得,暫且先不追究故事細節的真實性,就案例而論,假設事實真的是被曝光的那樣,我站在後者意見這邊。原生家庭的組成是子女無法選擇的,這完全看老天爺怎麼分配,父母生孩子也是他們的選擇,子女在這件事上沒有任何選擇權。父母對子女的影響是伴隨子女一生且根深蒂固的,「有其父必有其子」並不是一句空穴來風,所以在子女的心理建設上,父母有百分之百的責任。上面提到的小姑娘在無法接受自己的父親吸毒和毆打自己,出去自我保護,選擇不接受與生父一同生活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父親哭訴一下,之前的過錯就可以一筆勾銷?那小姑娘被毆打而且活在聚眾賭博的環境之中就忽略不計了嗎?以長輩的身份借用道德的力量向子女施壓不是什麼美德。我也敬佩那些致力於疏導溝通,給子女做正面心理建設從而得到子女尊重的父母。可是很遺憾,在『長輩是權威』的大環境下,能做到的不多。當父母是門學問。

Lito Rodriguez-公眾人物出櫃,與男友Hernando和後加入的Daniela有著三維戀人關係,三人既是朋友也是情人。Lito出櫃的事實被曝光,作為墨西哥的公眾人物,Lito的事業一落千丈。再三掙扎後,Lito最終決定放下包袱堅持與Hernando和Daniela生活在一起。

Lito的背景故事除了涉及到了LGBTQ與傳統文化道德之間的衝突以外,也涉及到了另外一個極少數群體—多重伴侶群體。

多重伴侶關係

多重伴侶關係(polyamory)是迄今為止還沉寂在地下的一個話題,指同時存在的多於兩個人的和諧的伴侶關係,如果關係中的某一伴侶在沒有經過關係中其他伴侶的同意下就與關係外的人發生情感,這種行為算是出軌。

(拓展知識小課堂:polyamory這個詞從1989年開始被使用,poly=many, amor=love,如果直譯的話大概就是『多人之愛』,在牛津字典里的定義為:The practice of engaging in multiple sexual relationships with the consent of all the people involved.)

估計看到這兒大多數人開始產生質疑甚至鄙夷的態度,但事實是:多重伴侶關係在很多文化中是存在的,只是由於它的伴侶概念與社會主旋律相悖,被長期雪藏在道德標準之下。記得我還上大學的時候做過一次對西藏文化的研究課題,發現西藏文化中就存在著一妻多夫制,夫妻之間如果有孩子的話也不會去做DNA檢測以此確認孩子的父親到底是哪一位,而是『大家的孩子』所有伴侶一起撫養。在主流道德標準下,二人婚姻被視為正常、穩定的伴侶關係。從批判性得我角度來看,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道德標準又是以什麼為參照制定的呢?(我認為是』從眾』) , 現如今,倡導尊重個人思想的趨勢之下,如果兩人以上的伴侶關係依然很和平呢?

捋完了3個主人公,我意識到這文章開始有點兒長了,但還沒寫完。為了不讓讀文章的人失去耐心(說的其實是我自己,我就是不愛看裹腳布文章的人),我決定喘口氣兒,分個上下篇 。

(訂閱不吃虧,訂閱不上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么么JoyLiu 的精彩文章:

TAG:劉么么JoyLiu |